定理簡介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古希臘)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與牛頓、高斯並稱為三大數學王子。如果以他們三人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他甚至被人尊稱為“數學之神”。英國人希思(T?L?Heath,1861~1940)編的《阿基米德全集》未見收錄,當然我國在1998年根據希思本由朱恩寬、李文銘譯,葉彥潤、常心怡校的中文版《阿基米德全集》(陝西科技出版社)也就沒有收錄阿基米德折弦定理。(雖然這本全集中未收錄折弦定理,但一些競賽書上還是給予了介紹)阿拉伯Al-Biruni(973年~1050年)的譯文中保存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的內容,蘇聯在1964年根據Al-Biruni本出版了俄文版《阿基米德全集》,第一題就是阿基米德折弦定理。
"阿基米德折弦定理":AB和BC是⊙O的兩條弦(即ABC是圓的一條折弦),BC>AB,M是弧ABC的中點,則從M向BC所作垂線之垂足D是折弦ABC的中點,即CD=AB+BD。
從圓周上任一點出發的兩條弦,所組成的折線,我們稱之為該圖的一條折弦。
證明方法
該定理常規的證明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1:補短法
如圖,延長DB至F,使BF=BA
∵M是弧ABC的中點
∴∠MCA=∠MAC=∠MBC
∵MBAC四點共圓
∴∠MCA+∠MBA=180°
∵∠MBC+∠MBF=180°
∴∠MBA=∠MBF
∵MB=MB,BF=BA
∴△MBF≌△MBA
∴∠F=∠MAB=∠MCB
∴MF=MC
∵MD⊥CF
∴CD=DF=DB+BF=AB+BD
方法2:截長法
如圖,在CD上截取DG=DB
∵MD⊥BG
∴MB=MG,∠MGB=∠MBC=∠MAC
∵M是弧ABC的中點
∴∠MAC=∠MCA=∠MGB
即∠MGB=∠MCB+∠BCA=∠MCB+∠BMA
又∠MGB=∠MCB+∠GMC
∴∠BMA=∠GMC
∵MA=MC
∴△MBA≌△MGC
∴AB=GC
∴CD=CG+GD=AB+BD
方法3:垂線法
如圖,作MH⊥射線AB,垂足為H。
∵M是弧ABC的中點
∴MA=MC
∵MD⊥BC
∴∠MDC=90°=∠H
∵∠MAB=∠MCB
∴△MHA≌△MDC
∴AH=CD,MH=MD
又∵MB=MB
∴Rt△MHB≌Rt△MDB
∴HB=BD
∴CD=AH=AB+BH=AB+BD
推論
推論1推論1:設M是弧AC的中點,在弧AM上取一點B,連線AB、MB、MC、BC,那么MC²-MB²=BC*AB
證明:
如圖,作MD⊥BC,由勾股定理得
MC²=CD²+MD²
MB²=BD²+MD²
∴MC²-MB²=CD²-BD²=(CD+BD)(CD-BD)=BC*AB
推論2
推論2:設M是弧AC的中點,B在圓上,且在弧AMC外。連線AB、AC、MB、MC,那么MB²-MC²=AB*BC
證明:如圖,取弧ABC的中點N,連線MN
由推論1可知AB*BC=NC²-NB²
∵M是弧AC的中點,易得弧CN=弧ABC/2,弧CM=弧AC/2
且弧ABC+弧AMC=圓周360°
∴弧CN+弧CM=弧MN=180°
∴MN是直徑
∵C、B在圓上
∴∠MCN=∠MBN=90°
勾股定理得NC²+MC²=NB²+MB²=MN²
∴NC²-NB²=MB²-MC²=AB*BC
逆定理
設D是△ABC邊BC上一點,且AB+BD=CD。作△ABC的外接圓,有如下逆定理:逆定理1
取弧ABC的中點M,連線MD,則MD⊥BC。
證明:不妨作MD‘⊥BC於D’,根據定理有AB+BD‘=CD’
∵AB+BD=CD
∴CD'-BD'=CD-BD=AB
∴D與D'重合
∴MD⊥BC
逆定理2
作DM⊥BC交弧ABC於M,則M是弧ABC的中點。
證明:不妨取弧ABC中點M',由逆定理1可知M'D⊥BC
∵MD⊥BC,且M在弧ABC上
∴M與M’重合
∴M是弧ABC的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