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瑪勒鄉

阿勒瑪勒鄉

新疆新源縣阿勒瑪拉鄉位於新源縣城東南端21公里處,縣道745線橫貫全鄉,全鄉總面積為7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6.1萬畝,草場65.1萬畝,下轄兩場總支(台勒哈拉牧場黨總支、改良場黨總支)及八個行政村,總人口1.9萬餘人,主要有哈、漢、維、回等11個民族構成。

基本信息

簡介

阿勒瑪勒鄉位於新源縣城東南21公里處,全鄉總面積411.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5.8萬畝,草場46萬畝,下轄兩個總支(野果林改良場和台勒哈拉牧場)和五個村隊(2004年將原八個村合併為五個村)。全鄉總人口20216人,其中農業人口18688人,非農業人口1528人,主要由哈、漢、維、回、柯爾柯孜等11個民族構成。近年來,阿勒瑪勒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州、縣有關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全鄉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86元,較上年增收586元;

榮譽

曾先後獲得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鄉、自治區級農村體育先進單位、州級花園式單位、州級“五個好”鄉鎮黨委、州級農村減負工作先進單位、州級農業制種先進單位等榮譽。

地理

阿勒瑪勒鄉東南環山,東高西低,平均海拔1818米。包含三個地形區,一為山區,主要分布在南部,最高處闊克喬克峰海拔2870米。二為丘陵區,平均海拔1680米。三為河谷平原區,平均海拔906米。

經濟

阿勒瑪勒鄉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適宜小漿果生長的南山逆溫帶擁有亞洲最大的十萬畝野生果林,年產各類野果數萬噸,並且野菜品種齊全,開發潛力巨大。鞏乃斯河河灘水草豐茂,有千餘畝可養殖水面,發展漁業、養殖業條件優越。吾日克特阿熱勒村四零泉隊泉水甘甜可口,多處涌流,匯流成河,極具開發礦泉水及冷水養殖條件。礦產資源現已發現有金礦、稀土、石英、鐵礦、銅礦和漢白玉礦,尤其以漢白玉礦和花崗岩礦最為豐富。野生動物主要有狼、狐狸、野豬野鹿等數十種。野生藥材主要有蒿本、黨參、甘草、冬花、茱萸等上百種。

“十五”以來,阿勒瑪勒鄉大力實施農業穩鄉、牧業強鄉、旅遊活鄉、環境立鄉、科教興鄉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農業穩鄉作用明顯,已形成新源縣東部重要的糧食種植基地。牧業強鄉步伐加快,通過“內優外引”,已組建起一批規模大,示範性強的良種養殖基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目前,已建立起農牧民活動中心,各項文體活動紮實開展,農牧民業餘生活明顯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先後完成了兩個村辦公樓建設和鄉機關、兩場、三個村隊的陣地配套建設,黨的組織凝聚力進一步加強。
當前,面對新源縣六大項目群的崛起,阿勒瑪勒鄉結合實際,又提出了“環境立鄉”、“畜牧活鄉”、“旅遊促鄉”、“科教興鄉”新戰略,2009年阿勒瑪勒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突出富民強鄉二個重點,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發展出發,以現代畜牧業為抓手,突出發展孕馬產業,重點推進引牛項目,科學規划水產養殖,高效發展特色農業,以基地建設為重點逐步做強資源優勢,務實興鄉,實業興鄉,不斷完善三農服務體系,重點完成十項工作,深入落實十二件實事,確保阿勒瑪勒鄉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阿勒瑪勒鄉各族人民正以嶄新的面貌、昂揚的鬥志,滿懷信心地奮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

氣候

阿勒瑪勒鄉四季明顯,氣候宜人。屬大陸性半乾旱氣候。無霜期145-165天,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年日照率為61%,實際日照2400-2700小時。由於東南環山,東高西低,形成了東涼西熱中溫的特殊氣候層次,同時受西來濕潤氣流東進的影響,形成了冬暖夏涼的氣候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