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塔勒德,系哈薩克語,意為生長大片柳樹的地方。清代為別根提部落遊牧地。民國26年(1937)有居民20餘戶。1950年新源縣人民政府成立時為第三區,轄7個鄉。1953年8月,劃出五、六、七3個鄉成立新源縣第五區,把原有的一、二、三、四4個鄉和一區的四鄉合併,重新草編成4個鄉為其所轄。1958年10月,撤銷區建制,成立前進公社。1978年地名普查時,恢復以地名命名的塔勒德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塔勒德鄉,下轄12個村委會。1994年10月31日,撤鄉設鎮為塔勒德鎮。
行政區劃
塔勒德鎮下轄1個社區,塔勒德村、依爾肯德村、阿克其村、切格爾布拉克村、玉什托別村、木斯村、加爾吾特克勒村、恰普河村、薩爾喀木斯村、喀爾哈勒村、喀拉托別村11個行政村,共51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1164.3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鎮區位於新源縣城以西18公里處,東與新源鎮接壤,南靠那拉提山以吉爾尕郎河為界,西接高潮牧場與喀拉布拉鄉相 連,與肖爾布拉克鎮、農四師72團毗鄰,北至鞏乃斯河,整個政區呈蝶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理座標為東經83°15′,北緯43°20′,海拔高度為820-2000米,316省道橫穿鎮境東西,交通極為便利。
氣候
地處山間河谷地帶,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夏天較熱,冬季嚴寒,山地氣候的特點明顯,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屬北溫帶半乾旱性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62.4mm,4—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40%。年平均氣溫9℃,最高氣溫為32℃—37℃。極端最低氣溫為-35℃。平均凍土深度為1m。無霜期為180天左右,冬季雪時間較長,積雪深度20-3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471.8mm。全年日照時數2759小時,主要風向為西風及西北風,風力一般在3-5級之間,最大風力可達7級以上,平均風速為2.8m/s。項目區土壤類型主要是鹽鹼性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02%,最大凍土深度0.9米,地震裂度為7度。
人口民族
全鎮常住人口6405戶28326人,其中漢族6036人,哈薩克族16050 人,維吾爾族5161人,回族1209人,其他民族76人。
經濟概況
2014年,塔勒德鎮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鎮各族黨員幹部民眾,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工作思路,較好的實現和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在全縣的績效考評中取得了“一等獎”的歷年來最好成績。全鎮生產總值達到 4.32億元,較上年增長2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75元,較上年增加10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