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趙集鎮
實施方案如下:一、年複種5萬富大棚蔬菜。其中早春大棚1萬畝,夏季蔬菜1萬畝,秋延大棚3萬畝。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成立蔬菜協會,全面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清理整頓市場,嚴禁化肥、農藥超標,積極申報無公害認證,樹趙集品牌。二、1萬畝優盾小麥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項目投資機遇,完善農田水利配套,實施無公害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三、1000畝食用菌生產。以健生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為基礎,引進投資200萬元,做大做強食用菌生產。大力發展珍稀菇類,成立食用菌協會,實施定單農業,發展農戶600戶,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四、培養100戶養殖大戶。以支廟、高橋、大部、自元雞場為依託,大力發展羅曼蛋雞。以支廟、白無法爾山羊場為基地,推廣波莎雜交羊。抓住“111”扶貧工程機遇,建成任大、冷莊良種豬繁育基地,購進純種豬160頭,繁育二元,推廣三元雜交豬。從而使全鎮養禽乾只以上、養畜百頭以上的養殖大戶增加到100戶。
資源特產
趙集鎮支廟綜合養殖場位於趙集鎮 支廟村,是由本村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李世友創辦的。李世友現年33歲,高中畢業生後到 河南省信陽畜禽研究所學習三年,練就一身畜禽養殖管理技術。2001年返鄉創辦支廟養雞廠,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已發展為占地30餘畝的養雞、養魚、養豬一條龍綜合養殖場,累計投資45萬元,年產值80萬元,年創收15萬元以上。支廟綜合養殖場目前擁有標準化養雞場300平方米,養殖新羅曼蛋雞1萬餘只,年產鮮蛋200餘噸,孵 化子雞50萬隻以上。單列式良種豬場150平方米,養殖純種英系大約克種公豬1頭, 純種杜羅克、 長白母豬20頭,年出欄二元良種豬200頭以上。今年新投資8萬元加深整修精養魚塘15畝,可年產鮮魚16噸,孵化魚苗100萬尾以上。支廟養殖場的養殖模式是養雞—養豬—養魚一條龍循環養殖,資源合理利用。以科技為先導,標準化生產,強化防疫,效益明顯, 李世友不僅自己率先致富,還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幫帶周邊30多戶民眾走養殖致富之路,其中支廟高橋 張洪起、 大郢村王土廟王世剛、冷廟 代宗富、城關 聶志祥等在李世友的幫助下,養雞場規模都在3000隻以上,成為養殖大戶,脫貧致富。 中國 黑陶在安徽,安徽黑陶在趙集。黑陶是一種泥與火的藝術,它以淮河中游獨特的軟質粘土為主料,經過嚴格的工藝處理,加之精湛的手工藝術,用滲碳的方法燒制而成。無釉而烏黑髮亮,胎薄而質地堅硬。起始於夏商,盛行於秦漢,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道道黑陶發掘先人之工藝,結合現代工藝之美學,經純手工拉坯、 繪畫、雕刻、壓磨、窯變等工藝開發精製的。現有瓶、尊、缽、鼎、筒、爐、罐等二百多個品種。尤其以“國寶”龍虎尊模擬,精心研製開發的龍虎尊系列,品種齊全,裝飾精緻,漆黑光亮又典雅,古色古香而清晰,散發著黑土地的芳香,保持了黑陶“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聲如罄”的尊貴本色,實為中原之明珠,黑陶之瑰寶,深得國內外學者讚譽,深受各界人士的珍愛並被收藏。趙集鎮工藝美術界名人 張道道返鄉籌建,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提高了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十一五”期間通過引資、擴大規模、開發新產品,總投資200萬元,成為趙集鎮的龍頭企業。基地建設
趙集鎮百香果種植示範基 地位於趙集鎮榆樹村,是趙集鎮招商引資的農業開發項目,開發商為 阜南縣旺達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從事優質、高效、優良農作物選育、研發、推廣、產品深加工、經營為一體的股份科技民營企業。公司走集約化的發展道路,把一小塊一小塊農民承包的土地反租承包過來,使其形成規模化效益。走工業化管理的道路,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技術和項目,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實行訂單農業,走公司+農戶+市場+訂單的運作方式,一頭聯農戶,一頭聯市場,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公司在趙集鎮投資興建的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主要以種植百香果、鈣果等優質水果為主,種植面積500畝,投資200萬元。租用農戶土地每畝320元(也可按地入股),採用工業化管理模式,農戶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資500—800元。家門口打工,到月拿工資,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種植、管理技術,計畫黑陶到明年年底可推廣發展到1000畝。 百香果、 韓椒套種基地建設。基地由阜陽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投資興建,面積500畝,總投資2000萬元,採用反租倒包等形式,把農業生產工業化管理,種植百香果、 鈣果等高品質水果,冬春套種韓椒,創造高附加值典型農業。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趙集鎮位於 洪澤湖北岸,是著名的漁米之鄉,聞名全國的華東鹽都。趙集處於 淮陰區的最南端,南臨洪澤湖,西與淮陰區 韓橋鄉相鄰,東臨二河,東南與洪澤縣 順河鎮接壤,北與 南陳集鎮為鄰。趙集地面原為洪澤湖灘,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洪澤湖水位下降,大片灘涂露出水面,時稱“新湖灘”。鹹豐十一年(1861年),北方紳士趙瑞應官詔前來開荒定居,後逐漸有人在趙家門前擺攤設點,進行交易,日久形成集市,稱為趙家集。由於靠近洪澤湖,溝河縱橫,趙集歷來盛產魚蝦,是遠近聞名的漁米之鄉,百姓生活向來舒適,但真正讓人民富起來的是山芋冬粉產業,1958年,趙集公社立新農場生產的一株 山芋淨重32斤,被送到省里參展,趙集大山芋從此名揚四方, 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發嘉獎令,授予趙集全國農業生產先進單位。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十幾年,趙集人民更是做足了山芋生產文章,創立了聞名遐邇的趙集冬粉品牌。建於1991年的趙集天泉冬粉有限公司現已成為 冬粉生產龍頭企業,年產量1500噸,“天泉”牌冬粉暢銷全國。全鎮現有大小冬粉加工廠20餘家,年生產能力4000噸以上, 冬粉生產已成為趙集人民發家致富的熱門產業。趙集有豐富的地下礦藏,食鹽儲量達215億噸,芒硝儲量14.3億噸,是華東地區蘊藏量最大的,且礦藏品位高,質量優,十分有利於開採,已有上海太平洋、山西南風、江蘇油田、華爾潤、白玫集團等五家大型企業在趙集進行鹽化工生產加工,趙集已成為淮陰乃至淮安重要的鹽化工基地。趙集的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在集鎮美化、亮化、綠化和道路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並且取得明顯效果,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已初具規模。如今的趙集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居住和興業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