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忠節公家傳

《關忠節公家傳》,散文,作者是清代魯一同。 該文滿懷景仰,生動地描繪了鴉片戰爭中著名愛國將領關天培在虎門保衛戰中的獻身精神。

作品原文

公名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姓關氏,山陽人也[1]。起家行伍[2],歷淮安城守營完備[3],揚州中營守備。獲私鑄王國英等十八人[4],署溧陽營都司[5],獲匪嚴加烈等二十五人,移兩江督標左營守備[6],歷中軍都司,外海水師騎營守備,騎營游擊[7]。道光二年,外洋獲盜最[8]。三年,署吳淞營參將[9],旋即真[10]。

後二年,東南方議海運[11]。海運自明以來,輟數百年,議者紛錯,大府舉公任其事。六年二月,督米船千百四十五艘,米百二十四萬一千餘石,自吳淞抵天津,先期功最,署太湖營副將[12],明年,署蘇松營總兵官,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見,五次軍機記名[13]。

明年,夷事萌芽[14]。先是,西南諸夷暹羅、真臘、安南之屬[15],皆恭順受職貢。惟英吉利最遠,強黠[16]。嘉慶間入貢,嚴衛入海[17]。至是夷目律勞卑來[18],不如約,兵船駛至黃埔河[19],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李增階坐疏防落職[20],而以公為廣東水師提督。公至則親歷重洋,觀扼塞,建台守,排鐵索,軍務肅然,東南倚以為重。

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謹[21],而洞識機要,口占應對悉中[22]。暇則習弓馬技擊,技絕精。在廣著《籌海集》,識者比之戚少保雲[23]。

居虎門六年[24],而禁菸事起。當是時,洋菸流毒遍天下;前侍郎黃爵滋發其事[25],上命內外大臣雜議,議定,著為令。而英吉利躉船適至[26]。躉船者,販煙船也。公既習于海,而前欽差大臣林公則徐,威略素著,與公尤協力,至則拘夷目,錮其船,船不得發,獲煙土二萬二百餘箱焚之。奏聞,上大悅,敘功有差[27]。

夷計不得逞,明年四月,驟師入浙江[28],據定海。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詭投書乞和,而前直隸總督琦善,馳傳赴廣東,林公以罪去。於是和議興,海防撤矣。廣東邊海門戶曰香港、虎門。香港奧衍[29],易盤踞,去省少紆遠;虎門險狹,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門外列十台,最外大角、沙角,屹為東南禁止。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壞師船,而大帥日以文書與往來[30],冀得少遼緩[31]。夷不報命而爭戰[32],戰方交則投書議和,書報復戰,晝夜攻掠不已。時諸軍集廣府者[33],駐防滿兵、督標 、撫標兵[34],共不下萬人,又調集客兵、團練、鄉勇、民兵數萬[35],而大帥所遣助守台者,撫標二百人,駐東莞提標二百人備策應[36]。則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繼陷沒。

二十一年五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台,守者羸兵數百[37],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謂我祿命[38],生當揚威,死當血食[39]。今吾年四十餘,安有是哉!”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公老母年八十餘,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40],堅不可開,公死後啟視,則墜齒數枚,舊衣數襲而已[41]。

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台,晝夜督戰。已而夷大䑸奄至[42],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台,大呼督厲士卒,自卯至未[43],所殺傷過當[44],而身亦受數十創,血淋漓,衣甲盡濕。事急,呼其仆孫長慶使去。長慶哭曰:“奴隨主數十年矣,今有急,義不使主死而己獨全。”手持公衣不可開,公怒,拔刀逐之曰:“吾上負皇上,下負老母,死猶晚,汝不去,今斬汝矣。”投之印,長慶號而走。比及山半,回顧,公隕絕於地。時二月六日也。

長慶既去,懸廠自縋下[45],下負水多蘆根,刺體如蝟[46],卒負重創,送印大府所,而身復至台求公屍。夷人嚴兵守台,則乞通事吳某以情告。吳某者,嘗為漢奸,公得之,宥弗殺[47],給事左右,恆思所以報公。至是為長慶說夷,誠懇反覆,夷人義許之。入求屍,鈹交於胸[48]。長慶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詣公所立處,舉他屍數十乃得之,半體焦焉。事聞,天子軫悼[49],予騎都尉世職,謚忠節,賜葬如禮[50]。喪至之日,士大夫數百人,縞衣送迎,道旁觀者,或痛哭失聲。而長慶得公屍後,復求得麥廷章之半體,與公屍皆徒負以歸,水陸七百里。公葬後,恆鬱鬱不樂,言及公,必泣下。未幾卒。

論曰:甚矣,虎門之敗也。悲夫,可為流涕者矣。方公經營十台,累戰皆捷。奏上,公卿相賀,主上為之前席[51],嘉嘆至於再三。然而釁發於定海,詐成於天津,夷不為無謀,要之豈夷人能死公哉[52]!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為梗。”[53]厲有階矣。長慶義士,誠感犬羊,吳某奸耳,知感恩為一日之報,異哉。

作品注釋

[1]山陽:今江蘇淮安縣。

[2]行(háng)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所以古人常以“行伍”表示軍隊或士卒。

[3]守備:清代綠營(漢軍)統兵官,分領營兵。

[4]私鑄:私造錢幣的罪犯。

[5]溧陽:縣名,今屬江蘇。都司:清四品武官。

[6]督標:清代陸軍三營為一標,下設左營、右營、中營。都標是總督管轄的一標。

[7]游擊:清代統領都司的三品武官。

[8]最:最大,最多。

[9]署吳淞營參將:代理吳淞營參將。署:代理。吳淞:道名,轄蘇州、淞江、太倉三府州。參將:位在游擊之上的武官。

[10]即真:由代理改為正式任命。

[11]海運:海上運輸。

[12]副將:副總兵,又稱協鎮。

[13]軍機記名:清制,官吏有功績,由吏部或軍機處記名,以備提升。

[14]夷事萌芽:1834年英國政府對華貿易由壟斷改為對英資產階級開放,並派官吏監督。由於無理要求未達到,於九月五日英船工炮擊虎門炮台,並進行恫嚇。

[15]暹(xiān)羅:泰國舊稱。真臘:高棉舊稱。安南:越南舊稱。

[16]強黠(xiá):強橫狡猾。

[17]嚴衛:嚴格衛守。明朝在要害地區設“衛”,原為軍事編制,後稱地名,如天津衛、威海衛等。

[18]律勞卑:英國貴族,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理。

[19]不如約:不遵守約定。當時規定,外船入口,要先通報,經查無禁物方可入口。黃埔河:指廣州東南黃埔港的珠江河道。

[20]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李增階坐疏防落職:律勞卑挾英國兵船闖入黃埔,道光皇帝以防務疏忽將李革職,盧革職留任。提督:統轄一省水陸諸軍的一品武官。

[21]悛悛(xún):謙恭謹慎的樣子。

[22]口占應對悉中:說話對答都能合於事理。

[23]戚少保: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因戰功加封太子少保。

[24]虎門:地名,在廣東東莞縣西南海中。

[25]黃爵滋:江西宜黃人,官刑部侍郎。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上書,主張嚴禁鴉片。後兩次視察福建海防,具言戰守方略。

[26]躉(dǔn)船:平底匣形船。

[27]敘功有差:按功勞大小差別行賞。

[28]驟師:急速進軍。

[29]奧(yù)衍:指海岸深曲。

[30]大帥:指投降派頭子,欽差大臣琦善。

[31]遼緩:迂緩,推遲時間。

[32]報命:復命,回信。

[33]諸軍集廣府:清廷為加強廣州防務,當時曾從四川、貴州、湖南、江西調兵集於廣州。

[34]滿兵:滿族八旗兵。督標、撫標兵:由總督、巡撫統轄的綠營兵。

[35]客兵:他省調來的軍隊。團練:由地主編練的地方武裝。鄉勇:清後期地方武裝。民兵:地方人民自衛武裝。

[36]東莞(guǎn):縣名,清屬廣州府。提標兵;由提督統轄的綠營兵。

[37]羸(léi)兵:疲弱的兵士。

[38]日者:占卜算命的人。祿命:當官享受俸祿的命運。

[39]血食:受祭祀。古代殺牲而祭,故稱“血食”。

[40]緘(jiān):封口,扎束。

[41]襲:整套的衣服。

[42]大[舟宗](zōng):大船。奄至:突然而至。

[43]卯:上午五到七時。未:十三時至十五時。

[44]過當:超過己方。當:相抵。

[45]自縋(zhuì)下:用繩子拴住自己從山崖墜下。廠(hàn):岩洞。

[46]負:背倚。

[47]宥(yòu):寬免。

[48]鈹(pī)交於胸:英軍的刀槍交叉擋在孫長慶胸前。鈹:長矛。這裡泛指刀槍。

[49]軫(zhěn)悼:悲痛悼念。

[50]賜葬如禮:恩賜按所贈官職(騎都尉)的禮儀辦喪葬。

[51]前席:移坐向前。

[52]要之:總之。此句暗指關天培實際死於琦善之手。

[53]“誰生厲階,至今為梗”:語出《詩經大雅桑柔》。厲階:禍端,禍患的由來。厲:惡,禍。階:道路。梗:病。作者引用此語,意在指出琦善不發援兵,是真正的禍首。

作品賞析

文章描寫重點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寫關天培抗敵的忠勇悲壯,二是揭露投降派琦善之流阻撓抗敵,造成必敗結局,全篇充滿了悲壯氣氛。寫關天培的忠勇,先寫他在都城醉酒時的慷慨明志,次寫他在戰前遣子、寄匣,說明他早有為國捐驅的準備。寫臨戰犧牲話不多,卻極有神,特別是驅走僕人孫長慶的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視死如歸的悲壯情景,讀來十分感人。該文用了相當多的筆墨揭露投降派破壞抗敵的種種罪行,使該文的意義增加了不少。

作者簡介

魯一同(1805—1863),字蘭岑,一字通甫,原籍安東(今江蘇漣水縣),後遷清河(今江蘇淮陰縣),公元1835年(道光十五年)舉人。青年時期即對清王朝的腐敗政治不滿,說“今天下多不激之氣,積而為不化之習”。並指出“天下之患蓋在治事之官少,治官之官多”。後隨林則徐到廣東。鴉片戰爭中積極主張抗英,為文主張“達性明事”,文章風格剛健簡明。著有《通甫類稿》及《通甫詩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