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事件背景
事件內容檔案
內容檔案
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閩粵邊特委書記黃會聰領導的紅軍獨立第3團等武裝約400人,在福建省南部的(南)靖(平)和(漳)浦地區堅持鬥爭。不久,在國民黨軍3個師及保全團隊的聯合“清剿”中,遭受一些損失,至1935年5月,游擊根據地被敵占領。在此期間,原來由中共東江特委領導的活動在廣東省東部潮(安)澄(海)饒(平)地區的紅軍第3大隊,也遭到襲擊受挫,9月,餘部160餘人歸中共閩粵邊特委領導。紅3團和紅3大隊依託尪仔石山、烏山、梁山和漳浦、雲霄、平和、詔安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戰。不久,紅3團大部與到閩南活動的閩西紅軍第9團會師,共同開闢了雲(霄)(平)和詔(安)游擊根據地,一部與紅3大隊合編為閩粵邊支隊(後改稱閩粵邊獨立營),也在雲和詔地區活動,打了許多勝仗。同年冬,紅軍和游擊隊針對國民黨軍重兵包圍和“分進合擊”的戰術,分散游擊,挫敗了國民黨軍的“清剿”,保存了有生力量。1936年初,閩粵邊特委將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抗日軍,並於6月組成600餘人的人民抗日義勇軍。9月,紅軍和游擊隊集中兵力,襲占雲霄縣城,打破國民黨粵軍1個師的“清剿”。至年底,“靖和浦”、“雲和詔”、“潮澄饒”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1937年6月,閩粵邊特委代理書記何鳴同國民黨粵軍談判達成合作抗日協定後,喪失革命警惕,於7月16日將閩南抗日軍800餘人帶進漳浦城,被背信棄義的粵軍全部繳械(史稱“漳浦事件”),其中100餘人先後跑回,由特委常委何浚重新組成紅3團,繼續堅持鬥爭。1937年底,閩粵邊紅軍和游擊隊又發展到300餘人。隨後,部隊赴閩西龍巖縣白土集中,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第4團第1營,奔赴抗日前線。
主題關鍵字:游擊戰爭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