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緣

閩台緣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全面展示台灣與大陸同根同緣,密不可分的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對台博物館.
閩台緣閩台緣博物館

“和諧中華鼎”落戶閩台緣博物館

“和諧中華鼎”取材“中國十大名玉”之一閩南“九龍壁”,鼎高、長、寬分別為99cm、88cm、56cm,四面圖案分別為華表與長城、阿里山日月潭武夷山大王峰與海峽西岸、老君岩與東西塔,分別象徵中華民族、台灣、福建、泉州。
啟動儀式後,海峽兩岸大型民俗文化廣場展演火熱上演。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閩南特色民俗表演別開生面,台灣青年拍手叫好。今天,台灣青年將參加海峽兩岸青年書畫聯展暨名人現場簽贈活動以及校園交流活動等。

許壽裳手稿贈閩台緣博物館

閩台緣許壽裳手稿

揭秘上世紀40年代台灣文化的復歸與重建。昨日上午,日本愛知大學教授黃哲英等人專程從日本來到泉州,將許壽裳先生日記手稿捐贈給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日記手稿記錄許壽裳先生1940年8月至1948年2月期間,尤其在台灣從事文化重建3年期間的重要活動。閩台緣博物館有關人員稱,這部日記手稿充實了祖國大陸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對閩台緣博物館展示兩岸文化交融的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為捐贈活動寫來賀信並贈送花籃。全國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泉州市長朱明,以及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專家、學者共100多人,出席了捐贈儀式。捐贈儀式上,舉行了《許壽裳日記》首發式,及“紀念許壽裳先生殉難六十周年學術座談會”。
1993年,黃應哲教授與日本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北岡正子,以及台灣文學史料專家秦賢次,曾將日記謄寫,由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出版社出版內部參考本。這次再由原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陳漱渝、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部蕭振鳴研究員,對日記進行重新整理、校閱,對照手稿重新謄寫。今年4月,福建教育出版社首次公開出版《許壽裳日記》(1940-1948年)一書,上卷為日記影印本,下卷為整理本。
許壽裳是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教育家和傳記文學作家,是魯迅的終生摯友。1946年赴台灣擔任編譯館館長、台灣大學國文系主任,1948年2月18日在台北不幸遇害。他一生致力於中華文化事業,最後3年貢獻於台灣文化的復歸和重建工作,在二戰之後台灣文化的轉型期,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緬懷兩岸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記者:當年,許壽裳在台灣是如何從事文化重建的?

閩台緣閩台緣相關圖片

黃英哲:許壽裳先生以其學術聲望、人格特質,凝聚一批文化學者,從事台灣的文化工作。我說的文化工作,是指將當時台灣去日本化。特別重要的是,他把魯迅的思想引進台灣,大量介紹魯迅的思想和文學,當時台灣本地不少文化人,一些文學青年,透過魯迅來理解中國,來重建民主主義。
許壽裳在擔任台灣編譯館館長時,當時的編譯館社會功效很大,除了編教科書和一些社會讀物外,同時也做了不少的文化啟蒙,特別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
記者:這么多博物館,您是如何想到捐給閩台緣博物館的?
黃英哲:我對1945到1947年的台灣文化重建進行研究,在蒐集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獲得許壽裳的這份手稿。
許壽裳去世很久,他的家屬委託我處理他的日記手稿。我覺得把這份日記手稿捐獻給閩台緣博物館意義很大,它會作為一個非常好的福建台灣,甚至大陸與台灣的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希望不要忘記致力於大陸與台灣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另一方面,在緬懷先行者的今天,大陸與台灣應當更加加強兩岸之間的文化、學術交流。

500海外華人泉廈感受"閩台緣"

參加“海峽西岸鬧元宵,全球華人盼團圓”活動的五百多名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昨日來到泉州、廈門兩地,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華僑大學和集美鰲園等地,共同感受“閩台緣”。今日上午,他們還將到海上“看金門”、環遊鼓浪嶼,並於今日下午舉行閉幕儀式。
“找到了,‘許’姓在這裡”。在閩台緣博物館的“迎客榕”上找到自己姓氏圖騰的台胞許文彬顯得非常興奮。許文彬告訴記者,1661年,他的祖上跟隨鄭成功到台灣,祖輩一直生活在台南鄉下,但是家中的祖譜顯示許姓一家祖籍廈門同安。2004年,許先生帶著祖譜到廈門尋親,終於找到了家鄉的親人。

今展出中法戰爭閩台戰役西洋銅版畫

由150多幅油畫組成,主題為《烽火映像———西洋版畫與中法戰爭的閩台戰役》畫展,將在閩台緣博物館三樓展廳展出。
昨日展館已作了精心布置。展覽將150多幅銅版畫分為《馬江海戰》、《台灣之役》、《越北戰役》、《福建風情》、《台灣風情》、《安南風情》、《孤拔的葬禮》七個單元,從新聞史與繪畫史的角度,反映了中法戰爭閩台戰役的過程與細節。據了解,這些西洋版畫,是由台灣學者秦風先生從歐洲收集而來。
中法戰爭的閩台戰役於1884年8月爆發,法艦攻擊馬尾基隆淡水等地,硝煙瀰漫著台灣海峽兩岸以及越南北部。此次戰役透過當時西方隨軍記者的報導,曾經震撼了整個西方世界,目前在歐洲仍留下了大量關於此次戰爭的相關資料。

列為高校素質教育基地

閩台緣博物館與仰恩大學舉行共建“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簽約揭牌儀式。閩台緣博物館黨委書記謝清海介紹,這次簽約儀式,開啟了閩台緣博物館與高校共建的先河,省教工委、省教育廳已決定,將閩台緣博物館作為全省高校素質教育基地。

何"陳林半天下"

福建民間一直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而台灣也有“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的說法。閩台姓氏有何特點?又有什麼樣的歷史淵源?為什麼福建的大姓巨族這么多?昨日,由省海外聯誼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海峽百姓論壇”福州舉行,就此展開研討。

前十大姓 閩台和全國大不同

2006年初,中科院公布了福建十大姓的排序是:陳、林、黃、張、吳、李、鄭、王、劉、蘇;全國十大姓排序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比較這兩個“排行榜”,福建的第一大姓陳在全國排到第5位,而第二大姓則落到第16位,第三大姓黃也只排第8位。而在全國分別排第23位、41位的鄭、蘇兩姓,在福建則分別位列第7、10名;全國名列前四名的李、王、張、劉,在福建只能排第6、8、4和9名。

按理說,在數千年的人口大遷移大融合中,全國的姓氏排序與各省的排序基本相似,為何福建自成一體?福建社科院華僑研究所研究員黃英湖認為,這是由於福建在地理上遠離中原政治中心,高山阻隔,難以通行,幾乎不受中央政治動亂和戰火的波及。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本報訊 福建民間一直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而台灣也有“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的說法。閩台姓氏有何特點?又有什麼樣的歷史淵源?為什麼福建的大姓巨族這么多?昨日,由省海外聯誼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海峽百姓論壇”在福州舉行,就此展開研討。

前十大姓 閩台和全國大不同

2006年初,中科院公布了福建十大姓的排序是:陳、林、黃、張、吳、李、鄭、王、劉、蘇;全國十大姓排序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比較這兩個“排行榜”,福建的第一大姓陳在全國排到第5位,而第二大姓則落到第16位,第三大姓黃也只排第8位。而在全國分別排第23位、41位的鄭、蘇兩姓,在福建則分別位列第7、10名;全國名列前四名的李、王、張、劉,在福建只能排第6、8、4和9名。

按理說,在數千年的人口大遷移大融合中,全國的姓氏排序與各省的排序基本相似,為何福建自成一體?福建社科院華僑研究所研究員黃英湖認為,這是由於福建在地理上遠離中原政治中心,高山阻隔,難以通行,幾乎不受中央政治動亂和戰火的波及。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尚乾林氏峰崎何氏 福建大姓巨族多

我省各地大姓巨族比比皆是,而北方的村莊則是村里多姓或雜姓。例如惠安縣的峰崎一帶是何姓的天下,那裡有六七個行政村,幾十個自然村,數萬居民全都姓何;閩侯著名的尚乾林氏,其祖先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後,定居在尚乾,人口也達到數萬人。而在北方,尤其是中原,由於是政治中心,戰爭頻繁,人口變動多,所以一個村多姓氏很常見。

為何福建姓陳、林的人數特別多?與會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歷史上中州河南幾次大移民造成的。西晉末年爆發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唐朝末年的王潮、王審知兄弟反唐入閩等,都帶來大量人口遷徙。這種遷移而來的姓氏是閩台姓氏的主要來源,並構成了當今閩台姓氏的主體,其中陳、林分別在南朝、東晉時期就已發展成福建大姓了。

世、蒲、薩 福建還有外國姓

閩台緣閩台緣相關圖片

本報訊 福建民間一直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而台灣也有“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的說法。閩台姓氏有何特點?又有什麼樣的歷史淵源?為什麼福建的大姓巨族這么多?昨日,由省海外聯誼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海峽百姓論壇”在福州舉行,就此展開研討。

前十大姓 閩台和全國大不同

2006年初,中科院公布了福建十大姓的排序是:陳、林、黃、張、吳、李、鄭、王、劉、蘇;全國十大姓排序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比較這兩個“排行榜”,福建的第一大姓陳在全國排到第5位,而第二大姓則落到第16位,第三大姓黃也只排第8位。而在全國分別排第23位、41位的鄭、蘇兩姓,在福建則分別位列第7、10名;全國名列前四名的李、王、張、劉,在福建只能排第6、8、4和9名。

按理說,在數千年的人口大遷移大融合中,全國的姓氏排序與各省的排序基本相似,為何福建自成一體?福建社科院華僑研究所研究員黃英湖認為,這是由於福建在地理上遠離中原政治中心,高山阻隔,難以通行,幾乎不受中央政治動亂和戰火的波及。

專家稱,台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台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尚乾林氏峰崎何氏 福建大姓巨族多

我省各地大姓巨族比比皆是,而北方的村莊則是村里多姓或雜姓。例如惠安縣的峰崎一帶是何姓的天下,那裡有六七個行政村,幾十個自然村,數萬居民全都姓何;閩侯著名的尚乾林氏,其祖先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後,定居在尚乾,人口也達到數萬人。而在北方,尤其是中原,由於是政治中心,戰爭頻繁,人口變動多,所以一個村多姓氏很常見。

為何福建姓陳、林的人數特別多?與會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歷史上中州河南幾次大移民造成的。西晉末年爆發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唐朝末年的王潮、王審知兄弟反唐入閩等,都帶來大量人口遷徙。這種遷移而來的姓氏是閩台姓氏的主要來源,並構成了當今閩台姓氏的主體,其中陳、林分別在南朝、東晉時期就已發展成福建大姓了。

世、蒲、薩 福建還有外國姓

專家還指出,我省不但有眾多的漢族和少數民族姓氏,而且還摻雜一些外國人的姓氏,主要是由到我省定居的外國商人帶進來的。

宋元年間,大批外國人到泉州經商,他們取漢姓、用漢名。如晉江陳埭的“丁”姓,其始祖為賽典赤·贍思丁,是來自阿拉伯的貴族。而最著名的則是宋末元初泉州的蒲氏家族,其祖先也是阿拉伯人,南宋末年,蒲壽庚兄弟在泉州任官三十多年。《福建史稿》一書考證,福州的薩氏也是由西域入居內地的,元代之後該姓氏官員輩出,近現代名人有海軍司令薩鎮冰等。

另有一些外國姓氏是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如泉州城內的“世”姓,其祖先原是錫蘭國的王子,明朝時被其父派來中國朝貢,後錫蘭國內發生政變,他只好滯留在泉州,並取“世”為漢姓。
有1001個罕見姓全省不到10人

我省的所有姓氏,台灣基本都有,包括一些罕見的姓氏,如我省比較罕見的粘姓,主要居住在泉州市區和南安、晉安石獅一帶,總人口只有2640人,而台灣也有粘姓,主要集中在彰化縣鹿港鎮福興鄉,約有6000餘人。

據專家介紹,福州有1001個1人以上不滿10人的姓氏,這些罕見姓氏有:爹、姐、刀、月、春、丹、秋、弓、猿、舊、近、財、三、四、呆、九、八、問、夢、少、神、屍、笑、寺、羞、燈、骨、光、具、友、右、黑、瓦、脫、完、輸、腸、豬、買、寶、自、無、風、北、螺、土、牆、斗、戒、零、狼、窮、仙、色、涉等。而1人以上不滿50人的姓有1250個。

  此外,福州有11個複姓,分別是歐陽、上官、端木、司徒、諸葛、皇甫、布爾、淳于、慕容、完顏、鮮于。

“炸”出一棵大榕樹

泉籍旅美現代藝術家蔡國強的新作、世界最大的火藥爆繪壁畫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誕生了!

這幅爆繪壁畫主題為“同文、同種、同根生”,是蔡國強為閩台緣博物館開館而作。畫高18米,寬9米,面積達162平方米,畫面由一棵大榕樹及樹根構成,用火藥在特製的大麻紙上爆破,炙燒成畫。屆時,將運用現代化LED燈光藝術和現代化電腦技術控制,將180個百家姓顯像在壁畫上,由電腦控制與榕樹交映顯現出奇妙的圖騰。
[1] 海都資訊網 http://www.hdzxw.com/InfoShow.aspx?InfoID=191971&InfoTypeID=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