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清機械

opening and cleaning machine\n清機械對纖維塊的開松除雜,一般是用植有角釘的帘子和滾筒將大塊纖維扯松,再在封閉罩殼內以高速迴轉的打手對扯松的纖維小塊進行打擊。

開清機械

正文

紡紗加工開始階段用以松解、混和各種纖維原料並清除其中雜質疵點的機械。進入紡紗廠的纖維原料除部分散裝外,大都經過壓捆成包,其中不免有各式各樣的雜質疵點,開清機械也隨之而異。有些纖維原料的開清工作結合其他工藝進行,例如黃麻紡是在軟麻工藝過程中松解並除去部分雜質,毛紡中結合洗毛工藝除去部分塵雜。
開清機械對纖維塊的開松除雜,一般是用植有角釘的帘子和滾筒將大塊纖維扯松,再在封閉罩殼內以高速迴轉的打手對扯松的纖維小塊進行打擊。分離的雜質則從封閉罩殼下部柵條狀的塵棒隙縫中逸出(見開松)。已經選配的原料,在開清機械中隨纖維的松解、併合和翻混等作用而得到較好的混合。經過開清機械的加工,紡紗原料一般由塊狀變為較小的纖維叢和纖維束,其中尚含有較小和粘附性較強的雜質,需要在以後工藝中去除。
手工紡紗時,纖維原料的開松有手工扯松、彈松、打松等方法。18世紀後期,機器紡紗得到發展,例如梳理機的套用要求餵給較鬆散和清潔的原料,這就促進了開清機械的發展。水壓機的產生和套用於纖維打包工業,更加劇了這方面的迫切性。1793年I.阿克森發明了多對滾筒的扯松除雜機,1802年J.皮爾森發明具有迴轉滾筒的打松機械,是現代開松機械的雛型。19世紀初棉紡開清機械迅速發展,其中威羅機較早套用於原棉的開松除雜。1861年F.克賴頓發明具有直立迴轉打手的立式開棉機。1876年W.洛德創造出有成卷機構的清棉機,為後來開清機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開清機械不斷改進,又創造出新的型式。
開清機械按加工纖維種類有開毛機、苧麻開松機、開綿機、開清棉聯合機等。其中開清棉聯合機又可根據原棉性狀,選配不同類型單元機器予以組合。加工低級毛、苧麻落麻、絲、中長化纖及短化纖時,一般也可套用類似於棉紡開清機械,組合使用。
開毛機 一般配置在洗毛工序的開洗烘聯合機中,代表性機台是三錫林開毛機(圖1 )。它由三個角釘錫林組成。第一錫林有角釘12排,第二、第三錫林各有角釘6排,每排角釘數約為16~17枚,各排角釘交錯排列。在第一錫林前有餵毛簾和餵毛羅拉,原毛餵入後經三個錫林處理,以散狀由輸出簾輸出。塵籠的作用是排除塵屑。三個錫林同向迴轉,其轉速逐步遞增,約在270~300轉/分的範圍。在各個錫林的底部裝有塵格,以利落雜。

苧麻開松機 脫膠後的苧麻在梳麻前需要開松和撕扯,圖2為一種苧麻開松機的基本結構。有一個直徑較大的滾筒稱為錫林,在錫林上部裝有工作羅拉剝麻羅拉,共同構成開松撕扯的主要部件。在錫林後方有給麻帘子、餵入羅拉、餵麻針輥;在錫林前方有道夫、牽伸羅拉和成卷機構。大錫林、工作羅拉、剝麻羅拉、餵麻針輥和道夫的表面都覆蓋有不同規格的針板(見針布)。

把定重的精幹麻以一定長度鋪於給麻帘子上餵入,由針輥、錫林和工作羅拉進行撕扯開松後由道夫輸出,最後繞成卷狀,稱為麻卷。部分雜質由錫林等下部落下。
開綿機 絹紡過程中用以製造綿張的機器。將廢繭廢絲扯開、混合、初步伸直並除去蛹屑、蘆草等雜質。開綿機有一直徑約 850毫米、包有彈性針布的錫林。錫林上方有工作羅拉和毛刷;在錫林的後方有帆布簾、針輥和持綿刀,用以餵給原料;在錫林的前方有剝綿羅拉,用以剝取綿張(見制綿)。
開清棉聯合機 棉紡開清機械在1920年單程清棉機問世以前為多程式。選配的各種原棉經一系列開棉機後製成頭道棉卷,為了使棉卷混和良好,將頭道棉卷4隻,疊合餵入二道清棉機,製成二道棉卷,經同法再製成三道或末道棉卷,稱為三程式。後來隨著開清機械的均勻與聯動技術的進步,才逐步縮減道數,形成開清聯合機。開清聯合機雖聯合在一起,但仍可分為開棉和清棉兩個部分。開棉部分包括抓包機、棉箱開棉機、氣流除雜機、多倉混棉機、梯形除雜機、豪豬式開棉機等;清棉部分包括雙棉箱給棉機、清棉機。開棉機械生產率很高,一套開棉機械可以供應2~3套清棉機械,中間用配棉器聯接。
抓包機 是60年代出現的機器,用以代替人工抓取棉包中的原棉,圖3為抓包機的一種型式。它由抓棉小車,輸棉管和地軌等組成。抓棉小車主要有打手和肋條等機件,隨抓包機中心軸迴轉。拆包後的原棉,按選配比例布置在中心軸周圍的工作地上。抓包小車藉助肋條壓緊纖維包表面,當小車繞中心軸轉動時,車中打手刀片自肋條之間逐包抓取纖維塊,將原棉抓松成為小塊。小車轉動一周后,由升降機構將小車下降一定距離,以便繼續抓取。抓取的纖維塊由風扇
通過管道吸到凝棉器的網眼塵籠上,以混合原棉餵給下台機器。

棉箱開棉機 主要特徵是具有容量較寬敞的棉箱和角釘簾機構,如混棉給棉機、棉箱給棉機、回花給棉機、毛紡中的餵毛機等均屬此類。棉箱開棉機(圖4 )中混合原棉由水平簾以慢速輸向快速的傾斜角釘簾,棉層被角釘所抓取,向上輸送到均棉滾筒處,由於兩者隔距很小,棉塊為均棉滾筒扯開,只允許掛在角釘上的小棉塊通過,而將較大的棉塊重行送回棉箱中。被角釘帘子抓取的小棉塊為高速的剝取滾筒剝下,進入下一台機器。剝取滾筒下有塵棒,可以排除雜質。棉箱中的存棉量增多或減少時,可以推動搖板或直接用光電控制餵給機構,從而使棉箱內原棉存量基本穩定,使輸出棉量保持一致。

氣流除雜機 利用高速氣流的作用使雜質從松解狀態下的纖維中除去。這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的新機種,特點是加工時可用纖維散失較少。中國製造的氣流除雜機是由棉箱開棉機和高速氣流噴口兩部分組成。原棉經棉箱機3個打手的自由打擊後,松解的棉流進入矩形截面的壓縮管道,管道截面積後大前小,棉流由增壓風扇吹送,到達前端時具有50米/秒以上的高速,經過120°有噴口的急彎矩形管。雜質因慣性大,在高速氣流中不易變換方向而從噴口逸出,棉纖維因慣性小,能隨高速氣流通過上矩形管輸出機外進入凝棉器完成除雜作用。
多倉混棉機 適宜於紡紗工序簡短、半制品併合機會少和原料差異較大情況下套用,以增進混和作用。機器有6~12個棉倉,原棉按先後次序逐個餵入,由各倉同時輸出,產生混和作用。
梯形除雜機 是一種自由打擊式、對纖維損傷較少的高效除雜機,套用較為普遍。這種機器(圖5)一般有 6個平行的角釘滾筒,以45°~60°傾斜排列。每個滾筒裝有 4排稀疏的角釘棒,下方配有塵格。原棉由機器下方進入第一滾筒,受角釘棒的打擊,經過塵格排除雜質,並進一步為迴轉方向相同的第二角釘滾筒所剝取和開松。纖維材料經 6隻滾筒的重複作用後輸出機外。

豪豬式開棉機 是具有豪豬錫林的開棉機。豪豬錫林俗稱亂刀打手,一般有16個左右鋼板圓盤分裝在水平軸上,每個鋼板圓盤鉚有12個扁鋼刀片,每個刀片在盤上彎成不同形狀在錫林每一迴轉中,對餵入棉層上軸向各點均能進行打擊,產生開松作用(圖6),打松後的纖維原料,沿著打手和塵棒圓周向前輸送,並受到打手和塵棒再次作用,最後由凝棉器、風扇產生的氣流引出機外,雜質則由塵棒的隙縫中排除。

清棉機 由打手室和成卷裝置等組成,一般用雙棉箱給棉機餵給。雙棉箱給棉機類似於棉箱開棉機,但具有前後儲棉箱,使餵給打手的棉層比較均勻。打手可以有不同形式,如刀片式、梳針式或混合式,如圖7所示。打手對由天平羅拉餵入的棉層打擊,打手下圍有塵棒,塵雜由此落下。打松後的纖維束由風扇產生的氣流吸附在塵籠表面,由剝棉羅拉剝下,形成棉層向前輸送。天平羅拉下面,有天平桿等組成的均勻調節裝置。成卷裝置將塵籠輸出的棉層經緊壓羅拉壓緊,導向棉卷羅拉,將棉層卷在棉捲軸上做成棉卷。落卷、拔卷、生頭等動作全由自動機構完成。

開清棉聯合機的組合 根據纖維原料種類等級和含雜內容的不同,開清棉聯合機可以選用不同種類的機器和打手形式組合使用。在聯合機中裝有塵棒,以除雜為主要目的的每一台開棉或清棉機,稱為一個除雜點。處理高含雜原棉時,一般設定4個除雜點,而其中1~2個除雜點設有間道裝置,若加工等級較高的原棉時,可以跳過不用。除雜點的調節一般在開棉部分機械中進行。清棉部分機械通常只有一個除雜點。組合有下列幾個原則:①聯合機中不宜重複使用同一種機台。②開松作用宜由緩到強,以減少纖維損傷。③為避免雜質碎裂後分散,以致不僅不易除去,反而增加雜質的粒數,不宜過早使用給棉羅拉加壓打松原棉的機器。④轉杯紡用的開清棉聯合機,常裝有比較高效的除塵機,以排除細小塵雜,避免在轉杯中凝集而引起斷頭。
化學纖維僅需除去疵點,但由於化纖摩擦係數較大,容易扭結,需要加強開松、混和,宜採用有梳針式鋸齒的打手。當混用多種化纖時混和比例應嚴格控制,可使用稱量棉箱機按比例餵給,或加用多台抓包機,或小量混棉,並在開棉部分機械中運用多倉混棉機。加工原棉與加工化纖的開清棉聯合機的一般組成見圖8 。

清梳聯合機 棉紡工程中將開清棉機和多台梳棉機以一定的設備聯合起來,可免除成卷、運卷、換卷等工作。聯合的主要設備是配棉系統和餵棉裝置。原棉經開清棉聯合機加工後不再成卷,最後的清棉機沒有塵籠和成卷機構,而餵給裝置的打手一般用梳針打手或鋸齒滾筒,有時稱為散纖維餵給機。
配棉系統由方形輸棉管與多個配棉斗組成。配棉斗下方為餵給裝置。餵給裝置有各種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儲存由配棉斗落下的棉塊,稍加開松後以一定的量餵給梳棉機。
配棉管輸送的原棉,順序分配給各台梳棉機的餵給裝置後,如果有多餘的原棉,則由回棉管送回到儲棉箱,或散纖維餵給機中。有的配棉系統因餵給裝置採用氣壓等控制,可以沒有回棉。
為了適應原料多樣化和紡紗改變品種的需要,開清機械須有更多的靈活性,例如清梳聯合機不宜聯接較多的梳棉機,應有更好的調整裝置和調節系統,並提高自動化程度,如改進自動吸落棉系統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