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開封解放前有兩個劇團最為馳名,一個是成立於1946年底位居相國寺的開封國民大戲院,主要演員有張子林、趙清和、張紅盤、王秀蘭等;一個是成立於1948年3月,位居相國寺西遷走的和平劇團,主要演奏員有李志貞、李春芳、謝順明、侯秀真、牛得草等。開封國民大戲院後沿變更為工人戲院、開封工人劇團、開封市實驗豫劇團,直至1956年6月命名為開封市劇一團。和平劇團也於同年同月命名為開封市豫劇二團。兩劇團又於1970年合併,統稱為開封市豫劇團。1984年開封市實行市帶縣體制,將開封地區豫劇團轉為市管,被編為開封市豫劇二團。
主要演員
主要演員有單紹蓮、朱巧雲、李鴻建、王傳賢、李憲民、王新民、李良魁等,在歷次匯演中成績斐然,飲譽中原。劇目及榮譽
1981年與新鄭縣豫劇團合演的《包公誤》,被拍攝為戲曲藝術片;1983年演奏員單紹蓮、朱巧雲、李良魁、李良庭的唱段和朱新田的吶獨奏,被中國唱片社灌製成唱片和盒式錄音磁帶發行全國。1989年開封豫劇一、二團合併為開封市豫劇團。1992年赴新疆演出獲得好評;1991年在中南海演出豫劇《焦裕祿》,受到江澤民、李瑞環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還頒發了特別嘉獎令。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