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豫劇團

創建於1975年,建團初期以排演現代劇目為主。1978年2月以後開始排演傳統劇目,如《穆桂英掛帥》、《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台》、《三鳳求凰》、《趙氏孤兒》、《李信與紅娘子》等劇目,

簡介

建市初期,有市泗洲戲劇團、市雜技團藝術表演團體兩個,1971年9月撤銷建制。1970年12月,市文工團成立,團址設在市總工會東西小樓。1984年,更名為市歌舞團,並推行聯演承包責任制。1975年,成立市豫劇團,內設藝委會。

濉溪市泗洲戲劇團

於1960年,以原宿縣勞動劇團為骨幹組建。先後排演了《結婚之前》、《三月三》、《花為媒》、《雷鋒》、《焦裕祿》等幾十齣戲,巡迴演出於淮北市、魯南、豫東、蘇北、皖北一帶。1964年,該團排演淮北市作者創作的大型現代戲《智奪烏金》,參加了安徽省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1965年從懷遠縣文工團調來20人,成立了梆劇隊。是年,為視察淮北工作的中央領導譚震林伍修權等舉行專場演出。1971年9月撤銷該團建制。

歷史榮譽

創建於1975年,建團初期以排演現代劇目為主。如《新人駿馬》、《鐵馬奔騰》、《園丁之歌》、《渡口》以及《報童》等創作劇目。1978年2月以後開始排演傳統劇目,如《穆桂英掛帥》、《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台》、《三鳳求凰》、《趙氏孤兒》、《李信與紅娘子》等劇目,並排演了淮北市作者創作的大型諷刺喜劇《還我青春》,以及現代劇《焦裕祿》、《小二黑結婚》和《奪印》。

1984年,該團創作演出的《光棍招親》在省首屆戲劇節上榮獲創作三等獎、演出三等獎。1989年安徽省第二屆藝術節,豫劇團排演歷史劇《海峽恩仇記》榮獲演出獎。

1990年安徽省文化廳、省劇協、省梆子戲研究會在阜陽聯合舉辦的“安徽省梆子戲小品、折子戲大賽”,市豫劇團參賽的劇目《捆綁不成夫妻》、《愛資病》、《算卦》等榮獲19個獎。

1991年演出的《逼嫁》、《捆綁不成夫妻》、《愛資病》、《算卦》等4個劇目由安徽省電視台拍攝成電視,先後由省、市電視台播放。

1991年底,由安徽省文化廳舉辦的“安徽省抗洪救災戲劇小品大賽”,《摳老婆與酒丈夫》、《褲大王》兩個小品均獲獎,並在省電視台播放。

豫劇團盤點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我國各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