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經濟開發區

長白經濟開發區

長白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10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1992] 231號檔案批准成立的省級開發區。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當地縣委、縣政府及省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長白經濟開發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為全省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吉林省長白經濟開發區 (以下簡稱長白開發區)是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2〕231號檔案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享有省政府賦予長白開發區的省級優惠政策、經濟許可權和市州一級政府相應的經濟管理許可權。2003年,《白山市編委關於組建批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通知》(白山編字〔2003〕10號)確定長白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縣級建制,內設綜合辦公室、財政審計局、經濟貿易發展局、對外貿易合作局,派駐單位有國土規劃局、環境保護局、公安局、工商局、國稅局和地稅局。機構齊全,服務方便,發展環境十分良好。
根據發展需要,長白開發區設立了工業區、商貿區、生活住宅區三個小區。工業區位於長白縣城東部和西部,重點發展林產業、醫藥保健品業、加工業和對朝工貿聯合產業等產業和項目。商貿區位於開發區起步區中朝國際公路大橋長白口岸北部, 重點是商貿、飲食、娛樂業、中朝互市貿易市場等。生活區位於塔山以南,同縣城相連,基礎建設在縣城總體規劃之中,重點發展房地產和原材料加工業等。

行政區劃

開發區管轄4個行政村,兩個街道。經過長期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省級開發區的設立,開發區的水、電、路 、通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開發區仍然在投入,提升建設水平,開發區起步區新建的路基已基本完成,動遷部分完成,防洪壩大部分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納入了縣城總體規劃之中,用地規劃納入縣城總體規劃之中,其中:規劃區3平方公里,起步區1.2平方公里。
1、工業區主要集中在東部,以水電業、醫藥業和釀酒業為主。
2、民宅區主要集中在規劃區,大部分屬舊城改造區,需重新配套基礎設施。
3、商貿區地處口岸起步區,新增建設用地較多,大部分為水田地,部分已徵用,路基已完成,水、電、通訊已到場,未徵用地仍然耕種,沒有徵用地閒置問題。但是,基礎建設投入資金量大,部分地段動遷費用大,任務重,壓力大。
4、冶煉區主要在西部規劃區,以銅、金、、鉬、工業等冶煉加工為主。

歷史沿革

長白經濟開發區1992年10月4日成立,同年10月成立經濟技術開發委員會,下設辦公室。
委員會主任:宿軍 縣委副書記
副 主 任:張祥學 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副 主 任:冷松 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
常務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李鍾洛
1994年1月28日任命
開發區常務副主任:田長林(兼辦公室副主任)
辦公室副主任:申世化、劉光日
1995年3月21日成立了吉林省長白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主 任:張祥學 縣委副書記
副 主 任:張玉坤(副縣長)
常務副主任:田長林(兼辦公室副主任)
成 員:各有關局領導

自然地理

長白山經濟開發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鴨綠江上游右岸,長白山主峰南麓,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縣城西南,縣名以山得名。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27'17,一128'18,,北緯41'21,~41'58'。長白經濟開發區西與臨江市為鄰,北與撫松縣接壤,東、南兩面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市五郡(惠山市、三池淵、普天、三水、金貞淑金亨稷郡)隔鴨綠江相望。
長白經濟開發區的氣侯環境特點是,冬季嚴寒漫長;夏季不熱多雨,酷熱天氣少;春季冷暖均勻,晝夜溫差大;秋天睛朗涼爽。年平均氣溫2℃,極端最高氣溫32.2℃,最低溫度一36.3℃,年無霜期平均113天,年降水678毫米。全年盛行西北風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2.5米/秒。

長白經濟開發區總人口為1.8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000人。長白經濟開發區的四至範圍:東經十九道溝河為界,西以丙江村為界,南與鴨綠江為界,北與塔域為界。總面積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1.2平方公里。

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豐富,縣內森林覆蓋率為了9.5%,林地面積19.7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70萬立方米。紅松、魚鱗松、曲柳等名貴優質松林占:l/4。林地類型主要為溫部: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混交林。長白縣的木材小長量遠大於消耗量,消耗率在2.17%。在採伐、營林並舉的同時,大力發展木材深加工項目,現已有雪條棒廠、衛生筷子廠、牙籤 廠等 林產工業企業

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現已查明野生經濟植物共有126科12000餘種,嘶小動物打東北虎、金錢豹、黑熊等78種,在各種水域中共有12科47種。

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10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共特點是河谷狹窄,水力資源蘊藏量25.9萬千瓦,目前僅開發11%。現在不僅滿足本區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而月-還向同網送電,是國務院首批的全國電氣化試點縣之一

礦廣:資源比較:豐富, 目前發現行25種,其中煤儲量2150萬噸,年產1.5萬噸,硅藻土工業儲量7000萬噸,高嶺子;200萬噸,明礬石300萬噸。⑤人參種植業比較發達,氣侯濕潤冷涼,適宜人參、西洋參栽培。人參單產全國第一,人參定型面積達500萬平方米,年產人參300萬斤,現有西洋參供貨面積4萬平方米。

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長[小II大池、世界自然保留地和原始森林、戰國古暮群,仙人島、靈光塔、長惠國際公路人橋和州族民俗等人文景觀。 目前已和朝鮮的惠山市開通了國際“一日、三日、七日游”。

區位優勢

地理優勢,在260.5公里的中朝邊境線上,與朝鮮一市五郡56萬人口隔江而居,並有長惠國際公路大橋相通,口岸商檢機構齊全,吞吐能力年達7萬噸,進出口額年達4000萬人民幣,目前已成為長白山、延邊地區對朝貿易的主要口岸。惠山市成為兩國產品在朝鮮的較大集散地。長白經濟開發區到朝鮮惠山火車站僅1公里,距清津港320公里,6個小時的路程,比到大連港口縮短運距將近3倍。隨著朝鮮對外開放的擴大,必然帶動長白經濟開發區外向型經濟的迅速發展。

長白邊境線260.5公里,與朝鮮一市五郡隔江相望。長白經濟開發區位於上游,長白通往朝鮮的公路大橋與開發區起步區相連,橋長149米。長白口岸有海關、衛檢、商檢,機構齊全。2004年進出口額達到1235萬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是糧食、食品、日用百貨,五金交電、布料、醫藥等等。由朝鮮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礦產品、木材、海產品等等,同時,自由貿易的交往使民間貿易日趨活躍。朝鮮惠山56萬人口市場相對容量大,邊境貿易互補性強,互市條件客觀上已經成熟。目前,長白口岸已成為對朝貿易主要口岸,惠山市也是朝鮮最為活躍的貿易城市之一,惠山鐵路、公路直通朝鮮內地。長白與惠山已逐漸形成了貿易貨物集散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十五期間,長白經濟開發區加大開發力度,同朝方在貿易上有多種形式的合作。長白與朝鮮在基礎建設上不斷探索和研究,爭取利用朝方港口,實現更大開放格局,同時面對現實,認識到長白地理位置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

人緣優勢,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有1.5萬朝鮮族公民,80%以上的朝鮮族公民與朝鮮韓國、日本等有廣泛的親屬人緣關係,特別是在中韓建交後,海外親屬將投資熱點放在長白經濟開發區。

投資環境

區內資源豐富,建廠條件優越。在能源、交通和通訊等方面尤為顯著。其能源方面水、電、煤均可滿足生產需要。交通方面,在國內2條公路通向開發區,還有一條國際公路和鐵路通向清津港;通訊方面有萬門程控電話直撥海內外,郵政暢通。
在長白經濟開發區投資,可享受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還可享受省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中的有關優惠政策,以及當地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的優惠政策。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對投資者進行扶持和幫助。
在長白經濟開發區申辦項目或企業,只需提供必要檔案。開發區管理委員會3日內予以答覆,15日內辦理好外商投資企業各種手續。.區內“四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長白經濟開發區對外商投資企業給予優惠政策的同時,對跨省、區、市、縣的內資企業,也給予必要的優惠扶持。目前,國家民委、國家特區辦已將長白經濟開發區列為國家民族經濟區,上報國務院待批。批准後將享受到國家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經濟發展

人參、山珍等特產的種植及加工業為主,發展深度加工和系列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積極開發優質土特系列產品,形成種植、加工、開發企業成龍配套,提高經濟效益。

林產品加工業,以木材廠、木製品廠等企業為龍頭,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積極開發新產品,同時提高木製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和綜合利用率。

醫藥工業,以長白山中草藥材為依託,以二藥廠為骨幹,加快三藥廠、衛生製藥廠、長韓藥業有限公司的籌建和改造。加強同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實行橫向技術聯合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提高對長白山中草藥材的開發利用水平。

第三產業,充分利用地理人文景觀,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勞動第三產業發展。突出對外貿易這個重點,擴大邊貿規模和領域,鞏固和發展創匯基地,大力興辦"外向型"企業,加快現有創匯企業的技改工作,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出口品種和數量,培育新的創匯企業。

截至1994年,契約利用外資535萬美元,實際到位122.4萬美元,1995年契約利用外資500萬美元,1995年實際利用外資285萬美元,到1995年底累計779萬美元。開發區目前有五戶外資企業,其中一戶獨資企業正在興建之中。

開發區現有企業8戶,其中3戶企業是股份制企業,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戶企業實行廠長承包制。

開發區第三產業飛速發展,現已有第三產業企業197家,199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00萬元。

管理機構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是開發區的管理機關,代表縣政府對開發區統一實行管理。下設辦公室,負責全區的日常事務。

財政金融

開發區的財政收入,1994年為554.6萬元,1995年為183萬元。財政支出每年增長7.1%。
開發區金融事業飛速發展,1992年城鄉個人存款達19686萬元,1993年增長16.7%,1994年增長19.1%。各專業銀行的各項貸款1992年達28498萬元,1993年增長12.3%。1994年增長5.87%。

海關商檢

開發區口岸、商檢機構齊全,十分有利於開展企業進出口業務。長白海關為副處級,每年朝鮮的進出口額4000萬人民幣,吞吐量7萬噸。此外,還有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等機構,商檢局業已成立並開始工作。

科技文化

開發區1992年至1995年通過國家級鑑定成果12項,省級12項,市級15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3項,實現產值2千萬元,科技三項經費投入27萬元,推廣科技成果42項。
開發區有影、劇院各一座,文化娛樂場所97所,已形成縣、鄉、村三級民眾文化活動網路,建立了國有文化站。以朝鮮族文化為龍頭的文化創作活動十分活躍,1994年長白縣被文化部授予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縣,同年被省政府授予文化先進縣。

交通旅遊

長白山天池長白山天池

開發區交通便利。長(白)臨(江)公路至臨江火車站全長240公里;長(白)松(江河)公路至松江河火車站全長140公里;長惠國際公路至惠山火車站1公里,至朝鮮清津320公里。全縣有大小車輛2000台,車況良好÷國內二條公路路況良好,其中長松公路三分之一的路面為水泥或柏油。 目前,沈(陽)--丹(東)公路長白段國防公路已投入建設,建成後將極大改善長白交通條件。

長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馳名中外的長白山天池,神秘莫測的長白山自然保留地、原始森林,獨具風姿的長白山南坡梯次植被,秀美無限的鴨綠江邊境風光,同九寨溝相媲美的望天鵝景區等等自然景觀;有戰國時期古墓群,有唐渤海時期的靈光塔,有長白山第一寺——福興寺,有東北第一佛塔,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等人文景觀。有邊境美麗小城與朝鮮民俗為一體的風土人情,有赴朝鮮一、二、三、日游,多家賓館、飯店、旅店、舞廳、洗浴、酒吧、小吃等等。可接待八方賓客,具有濃郁的朝鮮民族特色和山城淳樸於一體的風情,旅遊產業潛力巨大。“十一五”期間長白經濟開發區將努力引進幾個具有相當實力的國內、國際旅行社,提高長白旅遊區的知名度,加速發展長白的旅遊業。

產業政策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於1992年12月發布了長白朝鮮族自治區縣人民政府《關於長白經濟開發區若干政策規定》共11條76款,對出入境管理、稅收、土地使用、工商管理、投資立項、金融信貸、外經外貿、引進人才、勞動工資、基礎設施等方面做了規定,鼓勵外商來開發區投資興業。
根據國家有關產業政策規定,結合長白開區實際,將超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扶持五大支柱產業,同時鼓勵發展三個行業門類。
1、超前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水、電、熱力、燃氣、交通、通訊、市政設施等。
2、重點扶持五大支柱產業:
①以商貿、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
②水電工業
③人參加工業
④礦產業
⑤林產工業
3、鼓勵發展三個行業門類:
① 醫藥保健品工業
②綠色食品行業
③進出口加工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