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命路面

簡介

傳統的瀝青路面設計壽命為15年,適度增加路面強度及瀝青混合料基層厚度的長壽命路面,可以獲得50年或50年以上使用壽命。
現在歐洲正在使用的長壽命路面,已經充分證明了是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使用壽命50年以上的良好性能路面。

特點

長壽命路面具有如下特點:
⑴在總費用上:初期修建費用很高,日常養護費用較少,總費用效益比最大;
⑵在設計年限上:至少40年;
⑶在損壞模式上:路面的損壞只發生在表面層,如表面開裂,不存在結構性破壞;
⑷在養護維修上:只需要日常養護,不需要進行結構性大修;
在道路使用上:能夠承受更大的交通量和更重的交通荷載。

設計理念

歐洲長壽命路面首先在重載交通道路上提出,以期能獲得40年以上的使用年限。其設計基本理念是:獲得40年使用年限;結構設計要求考慮設計標準軸次、荷載及輪胎壓力及容易維修、施工適應性及施工速度、安全、耐久及可再生性能。道路部門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並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長壽命路面不僅適用於大交通量道路,經適當的調整後也可用於中、低等級交通量道路。長壽命路面的提出為交通量急劇增長的道路,特別是重載貨物交通道路,提供了較好的設計方法,其路面技術還可以用於對舊路的維修、重建或擴建。
歐洲在19世紀90年代提出了長壽命路面,最早被英國確認,根據Powell等人的理論提出了早期的瀝青路面設計方法。Powell理論主張道路使用20年後,通過對原路面的補強來實現40年的設計壽命。RL對51條厚瀝青路面長期性能調查,並通過對柔性道路40年周期費用經濟分析,包括道路路面性能的變異性、交通延誤費用、維修相關費用,表明對於重載交通費用,較經濟的道路設計就是增加設計年限最少為40年,這樣無需結構性維修,以降低道路維修費用,減少道路交通延誤,長壽命路面是首選設計方案。
美國長壽命路面設計理念是歐洲長壽命路面設計理念的發展,其內容為:設計的瀝青路面能使用50年以上、採用較厚的瀝青層柔性路面,降低了傳統瀝青層層底開裂和避免結構性車轍,由於此路面的損壞僅限於路面頂部(25~100m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銑刨、罩面修復,使得瀝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內不需要大的結構性重建。

基本模型結構

長壽命路面基本模型結構分層如下:1) 輪載下100~150mm區域是高受力區域,也是各種損壞(主要為輪載)的發生區域。
2) 面層40~75mm高質量瀝青混凝土為車輛提供良好的行駛界面,應具有足夠的表面構造深度、抗車轍、水穩定性好。
3) 中間層100~175mm高模量抗車轍瀝青混凝土起到連線和擴散荷載的作用,應具有高模量(剛度)、抗車轍。
4) HMA基層75~100mm高柔性抗疲勞瀝青混凝土起到消除疲勞破壞的作用,應具備高柔性、抗疲勞、水穩定性好。
5) 最大的拉應變產生在HMA基層底部,該區域最易發生疲勞破壞。該區域彎拉應變,對於控制瀝青層自下而上的疲勞開裂,防止路面過早出現結構性損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研究套用現狀

5.1 歐洲研究套用現狀

(1) 德國:1977年德國A5高速公路 Frankfurter Kreuz採用的結構是37mm澆注瀝青砼面層+200mm瀝青砼基層+150mm穩定底基層。該高速公路雙向日交通量152000輛/d,重載貨車比例為10%~20%,使用17年後標準軸載次數為125百萬次,到現在仍然使用良好。
(2) 德國漢堡高速公路都承受著非常重的交通量,結構為35mm澆注瀝青砼面層+265mm瀝青砼基層+150mm級配砂礫+防凍層。
(3) 法國:法國巴黎Peripherique道路雙向交通量200000輛/d,重載貨車占10%,年標準軸次1千萬。1993年進行了大修,結構為40mm排水面層+220mm高模量瀝青砼基層。再如法國Stered高速,結構為70mm瀝青砼+60mm瀝青穩定砂礫+100~350mm水泥穩定砂礫+150mm砂層。
(4) 義大利:義大利的Del Sole高速,結構為30mm中粒式瀝青砼+70mm粗粒式瀝青砼+150mm瀝青碎石+360mm級配砂礫+300~400mm砂層。
(5) 奧地利:奧地利Brenner高速,結構為27mm細粒式瀝青砼+30mm中粒式瀝青砼+45mm粗粒式瀝青砼+140mm瀝青碎石(密級配)+160mm瀝青碎石(開級配)+300mm防凍層。

5.2 美國研究套用現狀

(1)New Jersey:New Jersey運輸部對I-287州際道路的路面損害情況進行調查。該道路1993年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1.1019萬次,貨車占22%,重貨車占9%。20年累計當量荷載5 000萬次。由於是重載交通,因此經常出現停車、慢速行車。1963年修建,原結構為3inHMA面層+7in基層+8in密級配的級配碎石+10in級配砂礫底基層,路基為粉質砂土。
使用多年來除了局部進行了小面積的補坑外,沒有經過其他維修。調查發現路面維修很少,路表行車道處產生了縱向疲勞開裂,且車轍深度達到25mm以上。但是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病害深度都沒有發展到路表75mm以下,因此決定冼刨掉表面75mm瀝青面層,重新加鋪100mmHMA。該工程1994年完工,2001年調查時沒有發現任何開裂、車轍,預計結構能夠使用40年以上。
(2)Iowa:20世紀60年代修建的州際道路I-80上的兩段道路,被APA授予2002年永久性路面獎,一條在Cedar,另一條在Johnson。該獎授予美國州際高速公路系統上的6個不同路段。
Cedar路段修建於1962年,結構為4.5inHMA面層+16inATB,直接放到細粒土上。使用到現在為止分別在1967年、1990年進行了表面修補。
與Cedar不同的是,Johnson路段路基土是罕有的潮濕,1964年採用了6in土石底基層,結構為3inHMA面層+14inATB,1964年面層進行2in罩面,1968年工程結束,到現在只進行過一些面層修復(與剛通車時相比,現在I-80道路上的交通量已經增長了5倍多)。
實踐表明,正確的路面結構設計、嚴格的施工質量控制和適當的維修,瀝青路面一定能夠使用很長時間。
(3)Washington:1999年該州交通運輸部(WSDOT)對480km全路段進行了詳細調查。該路中有三種路面結構:柔性結構、CTB基層(水泥穩定基層)瀝青路面和PCC路面,依次占里程百分比為47%、33%和20%。而且全段被Cascade山脈分成兩個不同的氣候區,西部為溫和海洋性氣候,交通量較高;而東部夏熱冬寒,部分路段交通量較小(標準軸次37.5萬次/年/車道),而有些路段交通量又很高(標準軸次2 500萬次/年/車道)。
(4)馬里蘭州: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環形公路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交通量(ADT)是175 000 輛/日,貨車占19%。結構為2inSMA19+2.5inHMA基層(大粒徑石料)。總厚度為16in(40.6cm),沒有發現自下而上的疲勞開裂,4年的觀測表明,路面車轍正常,為1/8in。
俄亥俄州:4條州際公路性能調查結果:HMA路面沒有修復或重建而使用超過34年;“沒有大量結構性維修的柔性路面”;僅略多於目前HMA路面花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