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鐓 (鐓)
拼音
1、duì
2、dūn
注音
ㄉㄨㄟˉ
相關資料
部首:釒,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7 ;
繁體部首:金,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20
五筆86&98:QYBT
倉頡:XCYDK
四角號碼:8874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566
基本字義
鐓 <名>
戈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同“錞”
鐓 <動>
衝壓金屬板,使其變形。不加熱叫“冷鐓”,加熱叫“熱鐓”
閹割
鐓 duì矛戟柄下端的平底金屬套。又見dūn。
鐓 dūn衝壓加工金屬板。又見duì。
鐓duī 1.打夯用的重錘。《說文.金部》﹕"鐜,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段玉裁注:"千斤椎,若今眾舉以築地者是也……按下垂﹑千斤椎二義皆鐓之餘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秦始皇造橋,鐵鐓重不能勝,故刻石作力士孟賁等像以祭之,鐓乃可移動也。"一說通"墩"。指橋墩。
英譯
◎ ferrule; castrate
詳細字義
◎ 鐓
鐓 duì
〈名〉
(1) 戈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同“錞” [metal sheath of spear handle]
(2) 另見 dūn
基本詞義
◎ 鐓
鐓 dūn
〈動〉
(1) 衝壓金屬板,使其變形。不加熱叫“冷鐓”,加熱叫“熱鐓” [stamp]
(2) 閹割 [castrate]。如:鐓雞
(3) 另見 duì
常用詞組
◎ 鐓短,鐓粗 dūnduǎn,dūncū
[upset] 施壓力於加熱了的鐵棒的一端,把它鍛粗鍛短(如用錘擊)
◎ 鐓寬 dūnkuān
[swage-set] 加寬[鋸齒的]尖端,使其寬度大於鋸的厚度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鐓
【廣韻】【正韻】杜對切,音隊。矛戟下銅鐏。【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注】平底曰鐓。取其鐓也。【疏】鐓,為矛戟柄尾,平底如鐓,柄下也。以平向人,敬也。【釋文】鐓,本又作錞。杜對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杜罪切,音錞。又【集韻】都玩切,音鍛。又都昆切,音敦。義同。 又【集韻】都回切,音?#91;。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或書作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