鏜[中國古代兵器]

鏜[中國古代兵器]

鏜,是中國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槍發展而來的。茅元儀《武備志》載:“此器自有倭時始用,在閩、粵、川、貴、雲、湖皆舊有之,而制不同”。

基本信息

簡介

周緯《中國兵器史稿》也說:“鏜兵之重要者為槍頭齒翼月牙鏜,長與月牙鏟同;茅氏(茅元儀)注曰:以純鐵為之,蓋恐用生鐵則易折其翼也;鐓亦有尖刀,可倒用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齒形鏜則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誠屬利器,惟恐使用較難,須經過精細之練習耳。”鏜在清代套用甚廣,爾後,逐漸減少。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鏜的形狀較多,主要有:月牙鏜、四節鏜、五齒鏜、三節鏜、雁尾鏜、雁翅鏜、雁嘴鏜、鳳翅鎦金鏜、鋸翅鏜、金牛鏜、燕子鏜、鳳翅鏜、夜戰鏜、牛頭鏜、燕子鏜、雷震鏜等。

鏜[中國古代兵器] 鏜[中國古代兵器]

鏜長而重,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有時左把在前,有時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撈、咬、撥等。

分類

各型鏜 各型鏜

武術長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槍尖,稱"正峰"或"中叉鋒",長一尺半;兩側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 牙形。下接钂柄,柄長六至七尺。钂始於明代,逐漸由槍演變而成。至清代常見使用,現今使練者甚少。用法有拍、砸、拿、滑、壓、橫、挑、扎等。

九鳳钂:長約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钂長七尺半,形似耙,有九個叉刺。钂柄尾有一約半尺長的鐵鐏。

九曲钂:長約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钂長一尺半,分為三叉,每叉有三刺,其叉頭形似槍頭,呈扁平狀,兩側犬向外平伸,每叉左右有一小叉呈弧形環抱。

牛頭月钂:又稱"牛頭钂"。其钂頭形似三股叉。鐵制,當中有利刃,狀如劍尖。刀下橫有兩翅,彎曲如牛角,相距約一尺兩寸。翅為棱形,四面削直,以求鋒利。钂柄為粗木製成,長約六尺。牛頭月钂能攻能守,尤善破槍。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撈等。日本武士使用的片鐮槍就是牛頭月钂。

夜戰钂:長八尺五寸,其中柄長七尺。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曲向左右兩側平伸,尖端鋒利。钂頭鍍黑色,適用於夜間作戰。

雁尾钂: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重十斤。柄尾鐵鐏長五寸。钂頭分為三叉。其兩翼叉形似雁尾,故名。

雁翅 钂: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柄尾有五寸長三棱鐵鐏。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形似雁翅,故名。用法與钂相同。

雁嘴钂: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柄尾鐵鐏長五寸。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劍狀,兩翼叉形似雁嘴,每叉兩面有刃。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撈、撩八法,尤以捅、勾為甚。

陰陽钂: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钂頭長一尺五寸,柄尾鐵鐏長半尺。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如槍頭。兩翼叉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為陰陽分向。叉頭呈尖形,兩面開刃,鋒利無比。用法與钂相同。

齒翼月牙钂:鐵制。钂頭有尖,長一尺,左右分出兩股,各長八寸,狀如月牙,上面植入個十六個小刺,每個小刺長五分。用法有刺、攔、掛、扎、鋸、架、蓋、挑等。

雷震钂:長八尺五寸,其中柄長七尺。钂頭分三叉,中叉形如槍頭,兩翼叉曲折彎向钂柄。

十字钂:長一丈二尺,其中柄長一丈零五寸,柄尾鐵鐏長五寸。钂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形似十字,刃如槍刃。這個長度最適合用於馬戰,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撈、撩八法。多為日本武士使用。

拼音是tang的漢字

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
1
槍在古代稱作矛,為刺兵器,殺傷力很大,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精微獨到,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1
劍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
1
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
1
由一根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所構成。為古兵器的一種,也是在上古時代的生產工具之一,在格鬥、狩獵中,斧都有很強的近距離戰鬥力。
1
鉞是中國古代一種兩角上翹、具有弧形闊刃的劈砍兵器。先秦時期也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物,並用於刑殺。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戈、鉤、戟並用。從衛墓出土的銅鉤看,鉤的形狀似戟,只是戟上邊為利刃,而鉤上邊為一線鉤形,故名鉤。
1
中國武術長器械的一種,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柄長7~8尺,重約5斤。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錘。
1
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1
長而無刃,有四棱,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鐧多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練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
1
即是撾,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1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1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打擊兵器。
1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1
棒長約五尺,以堅韌白蠟木製之。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
1
中國武術器械之一。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
1
流星多指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個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