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黴菌
Streptomycetaceae
放線菌目的一科。基內菌絲不斷裂,氣生菌絲通常發育良好,形成長(有時短)的孢子絲。孢子不能運動,外鞘上常有疣、刺或毛髮等狀飾物。分6屬。其中鏈黴菌屬的基內菌絲多分枝,常產生各種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本屬種數最多,因許多種是抗生素的產生菌而且產生抗生素的種類最多而著名(如鏈黴素等)。此外,孢囊放線菌屬等,亦為鏈黴菌。沒有成型的細胞核,故為原核生物。
主要屬種
鏈黴菌屬
鏈黴菌屬(streptomyces),其基內菌絲多分枝,一般橫隔稀疏,很少斷裂,常產生各種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氣生菌絲比基內菌絲稍粗,為外鞘所包,氣生菌絲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鉤環狀至松敞或緊密螺鏇形的孢子絲,時常含50個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個孢子;孢子為節孢子,由菌絲斷裂而成,有的脫去外鞘,有的攜帶外鞘或殘餘,外鞘決定孢子的表面結構;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9~76%。本屬菌種數最多,分類鑑定比較困難,一般認為孢子絲的形狀、孢子的表面結構、孢子的顏色和在有機培養基內是否產生類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類指征。它們在土壤中分布極廣,大多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茂盛,少數是植物致病菌。因許多種是抗生素的產生菌而且產生抗生素的種類最多而著名(如鏈黴素),代表種為白色鏈黴菌。
孢囊放線菌屬
氣生孢子絲常較短,大多形成為粘液所包的球形或橢圓形假孢囊。其餘與鏈黴菌屬相同。代表種為紫色孢囊放線菌。
欽氏菌屬
基內菌絲有分枝不斷裂,部分分化發育成有縱橫隔且膨大的菌核菌絲,彼此交織、纏繞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規則渾圓形菌核;氣生菌絲無或稀少,可帶有象鏈黴菌那樣的孢子鏈;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70.9~71.9%。常見於熱帶貧瘠土壤。代表種為抗生欽氏菌。
孢器放線菌屬
基內菌絲交織並先組成小團,後增大成似真菌分生孢子器那樣的子實體。子實體球形至卵圓形,直徑可達200微米。外殼緻密,內部菌絲分裂為短節,形成球形或橢圓形的器孢子,直徑1.0~2.0微米,此外,氣生菌絲上還產生鏈黴菌那樣的孢子鏈。這屬菌很少見,至今未被大多數分類工作者承認。
鏈孢菌屬
基內菌絲上形成常為單個(有時2~4個)孢子的短鏈。氣生菌絲上形成鏈黴菌那樣的孢子絲。僅燼灰鏈孢菌1種。
鏈輪絲菌屬
氣生菌絲髮育良好,在長軸絲上形成輪生的孢子鏈。單輪生孢子鏈,每叢2~3根以上,二級輪生的孢子鏈,在軸絲上輪生的是2~5個孢子柄,每個孢子柄的頂端長出3~10條短孢子鏈,孢子鏈多直形或柔曲,有時鉤狀。孢子表面光滑,有時粗糙。細胞壁Ⅰ形,可能含少量賴氨酸。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9~70%。代表種為巴氏鏈輪絲菌。
生物防治
植物可由多種因素被引發各種病害,相較於以往的化學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因其具有安全低毒,環境友好等特點,已經成為研究熱點的套用主流,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
盤點質控菌株(三)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