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火柴槍誕生於中國80年代(1970-1979)自誕生以來廣泛流傳於民間,發明者是1972年一位3年級的小學生,今年已是54歲(胡先生),在當時青島第四磚瓦廠宿舍又名299號大院發明流傳至今,火柴槍是中國社會在經過長年戰亂之後,普通百姓對於戰爭時期烙印影響和懷念一種表現。名字由來
顧名思義火柴槍就是用火柴(棍)當做子彈來玩的手工玩具槍。別名又稱:鏈條槍,洋火槍,因為主要的配件用的是腳踏車鏈條,所以也稱鏈條槍.前些年中國因為自己製造不了火柴都要從外國(洋人那)引進所以火柴被稱為“洋火”,所以有洋火槍的稱呼。
這種玩具槍本身的威力非常小,還沒有一把彈弓子威力大,它是利用火柴頭上的那一點火藥被外力撞擊產生爆炸的原理製作的,雖是爆炸效果但只放一兩根火柴根其發出響聲像小號鞭炮一樣,威力並不大。個別追求刺激人士盲目將火柴槍進行改裝以增加其射擊威力,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因為火柴製作材料取自生活中的一些簡易材料,本身能承受的火藥力量很有限,一旦盲目改裝將會嚴重威脅到玩家的自身和周邊人們的安全,就像鞭炮一樣輕則皮外傷重則致殘。只要保證不盲目改裝保留最原始的射擊威力就不用擔心。
製作過程
1.抽取鏈條節:
2.打磨輻條帽:
3.製作槍頭:
4.緊固槍頭:
5.製作槍架,板機,撞針:
6.組裝槍體:
7.安裝火柴(子彈):
8.補充說明:
有的朋友在製作槍頭時特意在鏈條製作的槍頭前邊加了子彈殼或鐵管,(如圖八)注意如果只用輻條帽來固定的話是根本不能將子彈殼或鐵管固定結實的,經驗證明如果一定要那樣做,最好是焊接,不然一槍或幾槍打過,鐵管和子彈殼肯定散掉。
材料選取
玩洋火槍最過癮的就是聽它“乒”一聲的槍響,然後就是聞聞槍口裡冒出來縷縷的火藥味,至於是否打中目標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常用它來玩打仗的遊戲,也照樣很刺激。由於火柴桿擊在衣服上基本就沒什麼感覺,所以大家總是對著人的頭部打,而且總要衝上去近距離射擊。這樣打中面部還是有點刺痛的感覺的,有時還會落下一個小紅點。即便近距離沒有擊中要害部位,那真槍似的“乒”一聲,也每每嚇得對方直縮脖子。所以,拿著把洋火槍,把幾個孩子追得滿弄堂跑,甚至嚇得哇哇哭的有的是。當年的火柴是兩分錢一盒,雖然不算貴,可對於勤儉持家的農村主婦們而言,也是須得好好看管的了。她們必須點完火之後就順手將火柴收起來,要不然,眨眼就可能被孩子偷了去,“乒乒乒”一通,等逮著,沒準已經一根不剩了。火藥更貴些,只有撥榔鼓擔上才有賣,一分錢只能買得小藥片大的兩粒,也只夠打兩槍的。不過,火藥的力道比火柴頭就強許多了,發出的聲響也更大,常常把一些小女孩嚇得直捂耳朵的。這么過癮又昂貴的玩法,往往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可能奢侈幾回。
如此複雜的洋火槍一般人是做不出來了,記憶中的模樣也因此而變得更珍貴起來。如今,老家也沒孩子再玩洋火槍,他們也大多玩起城裡孩子的玩具了。我們是該為他們高興,可是洋火槍呢?那么科學現代的洋火槍他們總不該也徹底扔掉了吧?
洋火槍是上世紀60-70年代出生的男孩都基本會製作的玩具之一,那時製作的洋火槍可以打響,現在已經打不響了,主要原因是現在生產的火柴都是安全火柴了,含磷量大大降低,所以鋼絲製作的撞針已經不能打響安全火柴頭了。洋火槍已經成為永遠一代人的回憶了。
教育意義
因為火柴槍在八九十年代是買不到的,完全是大人或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的,所以從誕生以來不管採用什麼材料製作的,都會被製作者格外珍惜,在進入21世紀後火柴槍有意義。
今天的孩子們越來越依賴電腦,網路,手機,尤其是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孩子們自主動手能力被嚴重弱化,因為越來越少的集體戶外以及動手動腦的活動讓孩子們養成了孤僻,懶惰等不良的娛樂和生活習慣,導致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小胖子越來越多,除了生理上孩子精神世界也被惡化了許多,孩子集體感變淡,自私叛逆性更強,抗壓能力越來越差,甚至變得在網路世界異常活躍在現實世界變得孤僻起來。反觀以前孩子們,在他們玩丟沙包,跳繩,上樹爬牆,做火柴槍,烤玉米的日期,個個生龍活虎,純真樸實,近視的孩子少有,長大後抗壓能力處理能力也非常強。火柴槍這個很有代表意味的手工玩具在21世紀被重新拾起不光是喚起父母朋友們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么簡單,更重要是希望由大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去感染帶動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孩子們,不要將傳統眾多的有益的娛樂方式遺忘,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學知識的同時還能有更多的娛樂趣味,讓他們更多回歸到自然純真的生活中去。
今天的許多成人朋友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的手工藝品,有不少文人文人墨客寫下了自己與火柴槍的兒時情緣,如,,。
作品欣賞
這個火柴槍圖集向大家展示了進入21世紀後用新工藝新材料對火柴槍的重新詮釋,除非玩具本身的意義外,更富於了其藝術性,增強了觀賞,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