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
17世紀,法國化學家波義耳用粘有硫磺的細木棒與塗磷的粗紙摩擦而起火,產生了火柴的雛形。18世紀,威尼斯出現像敲鼓木槌一樣的巨型火柴。因價高,常出現幾人合買一根的情況,使用時必須有一瓶硫酸。1830年,出現用白磷製成的小巧的摩擦火柴。25年後,瑞典人設計出安全火柴。
早期
物資短缺的年代,曾經有人走後門買了一箱1000小盒裝的火柴,然後在黑市上開出高價拋售,大賺一筆。
火柴最早是從外國輸入我國的。英帝國主義為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早在19世紀30年代就在廣州設立了怡和洋行,在大量向我國傾銷鴉片的同時,火柴及其他商品也就成為經濟掠奪的另一種手段。晚清文人著作中,亦曾有約略記載過火柴輸入等情況,如松江孫玉璋所撰寫《異聞瑣錄》(同治九年四月刻本),有這樣一段文字:“道光間,英夷所貢雜物,多謠巧好玩。中有自來火者,長僅盈寸,一端五色洋藥,擦之而火爆發。士大夫見之莫不驚奇,以為鬼物。今各大商埠均有市者,唯索值廳昂,非豪商顯宦無力求之耳。”
稍後一個時期,有廣東澄海人李鏡儂所撰《說抉》一書中說“洋人削木如燭骨大,長寸許,搗硝碘為末塗其上,磨之爆然作響,而火自發,名自來火(先是磨之牆上,衣上俱能發火;近恐有火,僅以所裝匣上磨之而已)。”
外國火柴輸入我國的最早官方記錄,見於是1865年的天津海關報告,其後三年,才陸續見於其他地區的海關報告。從1867年開始有了全國進口火柴總數的報告。有些報告,還要呈予關心和興辦洋務運動的李鴻章過目。
發展
1886年(光緒十二年),李鴻章偶然見到英國駐鎮江領事的商務報告,報告說,每一小盒火柴,值七十文制錢,也就是說,花一兩白銀,只能買小盒火柴十餘盒。並說在各大港口,利潤很高的火柴市場有日益擴大的趨勢。僅過一年,即1887年,受李鴻章委託的財主吳懋鼎建立了"天津自來火局",吳懋鼎因有李鴻章作後台,也儼然以官辦的老闆自居.為得到便宜的勞動力,除機器旁有男式操作外,還雇用大批女式和童式參加輔助勞動,如糊盒等.與之同期的1877年的上海自來火.1879年的廣東佛山七巧明火柴廠及1889年四川重慶的森昌火柴廠等少數中國民族火柴工業與外國洋火相抗衡。1880年,英商美查兄弟在上海設立了燧昌自來火局,成為外國火柴商在華最早開辦的火柴廠.後又有英商日商瑞商紛紛在中國沿海城市設廠生產推銷火柴,著名的有怡和、燧生、中華磷寸、瑞中、民光、美光等廠、公司。其中,日商辦廠數量最多,其始於清末、盛於民初,計有上海1家、濟南1家、濟南1家、青島5家、天津2家、東北三省包括分廠在內近10家。為達到在華傾火柴的目的,外國火柴商在都採用商標,有的還加注"在華製造""中國製造"或"上海製造"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