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zhèn jìng
平穩,冷靜:保持鎮靜|鎮靜果敢。
[compose] 心情安定、平靜。
儘管人家挑釁,他仍保持鎮靜。
解釋信息
持重,沉靜。《國語·晉語七》:“ 黶 也果敢, 無忌 鎮靜。” 韋昭註:“鎮,重也;靜,安也。”一本作“ 鎮靖 ”。 唐 劉禹錫《薦處士王龜狀》:“古者選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鎮靜者循之。” 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祿養驕為鎮靜,以深慮遠計為狂愚。”
.安靜,平靜。 宋 柳永 《一寸金》詞:“台鼎須賢久,方鎮靜,又思命駕。” 元 劉祁《歸潛志》卷四:“﹝ 趙思文﹞出為 汝州防禦使,遷 集慶軍 節度,所在鎮靜,吏民賴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又當定陵鎮靜,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間,留賢在野,怨咨不生,士去二正遠。”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諸檀越……扣門而施,見眾僧有端坐若無事者,有蹙額不勝,有佯為鎮靜者。”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一章:“在這裡的民工和幹部……都是這樣鎮靜的時候,不免顯著他驚惶失措了。”
安定。《宋書·何承天傳》:“今若務存遵養,許其自新,雖未可羈致北闕,猶足鎮靜邊境。” 唐 白居易《與宗儒詔》:“及司管籥,鎮靜有方。”《資治通鑑·晉惠帝太安二年》:“公為岳牧……而使奸凶滋蔓,禍釁不測,豈藩翰王室,鎮靜方夏之義乎!”
止息;抑制。 晉 桓溫《薦譙元彥表》:“若 秀 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頹風,軌訓囂俗。” 瞿秋白《論大眾文藝·歐化文藝》:“另外還有武俠主義的連環圖畫,階級妥協主義的時事小調……去迷惑民眾,鎮靜民眾,糟蹋民眾。”
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冷靜,鎮定,平靜
反義詞 著急,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