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亦作“錯悞”。1.不正確;與客觀實際不符。《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勝不能覺,謂之信然”裴松之注引《魏末傳》:“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為北。”《舊唐書·褚遂良傳》:“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宋曹士冕《法帖譜系·烏鎮本》:“此刻字畫甚差,肥而極有筆意,頗勝諸帖,惜其間錯悞數字為可恨耳。”沉從文《題記》:“糾正過去把集中在鳳凰、乾城、永綏三縣的苗族同胞當成被征服者的錯誤看法。”2.不正確的認識、行為、動作等。唐李白《古風》之五十:“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元史·耶律希亮傳》:“令既出矣,必明其錯誤,以安民心。”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檢驗》:“驗針灸處,是否穴道,有無錯悞致死。”毛澤東《做一個完全的革命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3.錯過;耽誤。宋王禹偁《稠桑坡車覆》詩:“已被文章相錯誤,謫官猶載一車書。”清盛楓《盆花》詩:“遭逢既錯誤,培覆從其類。”郭沫若《集外·嘆逝》:“他只恨錯誤了的青春,永遠歸了過去!”
人物觀念
王克煜筆下的《敢於面對錯誤》一文:一日,到市圖書館為孩子辦理暑期臨時閱覽證,需交費10元,筆者遞進一張50元的人民幣,結果卻找回三張20元的票子,我隨即還給年輕的管理員一張,她立即站起來笑著對我連聲說:“謝謝。”我投去讚許地目光,欣慰地領著孩子進了閱覽室。......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關公大意失荊州、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人人都會犯錯,問題是大多數人不肯認錯,總喜歡推諉過錯,惟有能面對錯誤的人才能成功。”一位成功的偉人告誡我們面對錯誤,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乾乾脆脆的承認錯誤,從承認錯誤中獲取力量。的確承認錯誤需要勇氣,可是這不不僅不會降低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增強人們對你的信賴。
奉勸諸君敢於面對錯誤,更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具有這種態度的人,才會贏得每一個人甚至社會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