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中藥材]

大黃[中藥材]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基本信息

概述

大黃 大黃

出自《神農本草經》 。陶弘景:大黃,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雖非河西、隴西,好者猶作紫地錦色,味甚苦澀,色至濃黑,西川陰乾者勝,北部日乾,亦有火乾者,皮小焦,不如而(‘而'《綱目》引作'西')耐蛀堪久。此藥至勁利,粗者便不中服,最為俗方所重,將軍之號,當取其駿快也。

大黃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於山地林緣或草坡,野生或栽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大,有粗壯的肉質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圓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節。花紫紅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大黃移栽後,一般於第 3、4年7月種子成熟後採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開四周泥土,把根從根莖上割下,分別加工。北大黃挖起後不用水洗,將外皮颳去,大的開成對半,小團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陰乾或用火熏乾。南大黃先洗淨根莖泥沙,曬乾,颳去粗皮,橫切成7~10cm厚的大塊,然後抗乾或曬乾,由於根莖中心乾後收縮陷成馬蹄形,故稱“馬蹄大黃”。粗根刮皮後,切成10~13cm長的小段,曬或炕子即成。

生境分布

生於山地林緣或草坡,喜歡陰濕的環境,野生或栽培。 

1.分布於陝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 

2.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東北部。 

3.分布於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品簡述

大黃 大黃

藥名:大黃
漢語拼音:da huang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 生軍、川軍。
性味:苦,寒。
歸經:胃經大腸經肝經脾經
科屬分類:蓼科
功效: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
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 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g;瀉下通便,宜後下,不可外煎;或用開水泡漬後取汁飲;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塗。煎液亦可作灌腸用。大黃生用瀉下作用較強,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於瀉火解毒,清利濕熱;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於涼血止血。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

用藥禁忌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如用本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不良反應

大黃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外,曾有報導2例老年患者因長期服用(2年)大黃蘇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嚴重的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下降到5-5.6g,當減少用藥量並補充鐵等維生素C後恢復正常。通過炭末在腸道內轉運時間和排泄時間研究以及腸道內水分測定等證明,大黃作用部位在大腸,是一種大腸性致瀉劑,而鐵主要在大腸中吸收,認為導缺致鐵的原因可能為,大黃導瀉作用干擾了鐵的吸收;大黃鞣酸可能與Fe結合成不溶性複合物,妨礙了吸收;蘇打中和了胃酸;干擾了鐵與維生素C螯合,妨礙了鐵的吸收。還有報導1例哮喘病人服大黃蘇打4片後,出現皮膚痒疹、紅斑,哮喘加重,經斑貼試驗證實為大黃致敏。

臨床套用

大黃 大黃
1、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症。
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於 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里急後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於熱結便秘、高熱神昏等屬於實熱壅滯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在臨床套用時,本品常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2、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 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症。
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症屬於血分實熱壅滯的症候,可配 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症。
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於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症,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套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4、大黃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少量,又有健 作用,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揮它的特長。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陳,可清化濕熱;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配黃連、檳榔,可清熱導滯,用於濕熱下痢、里急後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用於血瘀經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烏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症。
5、 大黃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功效。

常用配方

大黃 大黃
1、治傷寒 陽明腑證,陽邪入里,腸中有燥屎,腹滿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大黃(酒洗)四兩, 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2、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 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 大黃牽牛丸
3、治熱病狂語及諸黃:川大黃五兩(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 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侯,以冷水調半匙服之。(《聖惠方》 雪煎方
4、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
5、治婦人經血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後積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勞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證,其效甚速:錦紋大黃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驗。未下再服。(《醫林集要》 無極丸
6、治產後惡血衝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千金方》)
7、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 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8、治大人小兒脾癖,並有疳者:錦紋大黃三兩,為極細末,陳醋兩大碗,砂鍋內文武火熬成膏,傾在新磚瓦上,日曬夜露三朝夜,將上藥起下,再研為細末;後用硫黃一兩,官粉一兩,將前項大黃末一兩,三味再研為細末。十歲以下小兒,每服可重半錢,食後臨臥米飲湯調服。此藥忌生硬冷葷魚雞鵝一切發物。服藥之後,服半月白米軟粥。如一服不愈時,半月之後再服。(《昔濟方》於金散)
9、去五臟濕熱穢濁。治飲食停滯,胸脘脹痛,頭暈口乾,二便秘結:大黃十斤,切作小塊,用泔水,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曬乾。另用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半夏、厚朴、陳皮、白朮、香附、車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或為散亦可。(《 銀海指南清寧丸
10、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 水解散
11、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聖濟總錄》大黃湯)
12、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 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金匱要略》瀉心湯)
13、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千金方》)
14、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個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煮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
15、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㈠川大黃一分(生用), 黃連一分(去須),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鏇調,塗於鼻中。㈠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研為膏),川大黃一分(生為末)。上藥相和令勻,以豬脂調塗鼻中。(《聖惠方》)
16、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婦人良方》金黃散)
17、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補缺肘後方》)
18、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聖惠方》)
19、詒火丹赤腫遍身:大黃磨水頻刷之。(《救急方》)
20、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衛生寶鑑》 如神散
21、治湯火灼傷:莊浪大黃(生研),蜜調塗之,不唯止痛,又且滅瘢。(《夷堅志》)
22、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瘀血凝積,氣絕欲死,並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 不得及折傷等:大黃一兩(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細,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藥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三因方》 雞鳴散
23、治打仆傷痕,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大黃末、薑汁調塗。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瀕湖集簡方》)

藥代動力學

大黃 大黃
1、大黃蒽醌衍生物在體內的吸收、排泄和分布
以人體和動物( 家兔和小 )實驗,1次po和im、iv大黃蒽醌衍生物,觀察在體內的吸收、排泄和分布的情況。實驗結果表明,蒽醌衍生物在體內易於吸收。Po時血中濃度在2-3小時內即達最高峰,其後慢慢下降,與注射比較,高峰較低,但持續時間長,im30分鐘內即達最高峰,其後迅速下降,在4小時內可維持一定水平。Iv5分鐘內即達特高高峰,但維持時間極短,1小時內僅餘痕跡。大黃酸似乎比大黃素更易於吸收。蒽醌衍生物在體內易由糞、尿和膽汁中排出。由糞出總量占攝入量的23.4%,其中88%是在dl排出可持續2-3日。尿及膽中蒽醌衍生物濃度分別以6-8及4-6小時這最高,由尿排出總量占攝入量的22.8%,以2-4小時內為最高,在前8小時內排出者占61%,由尿排出可持續2日。由尿及糞排出總和占攝入量的46.2%,說明有一半多可能在體內破壞。蒽醌衍生物在各織組和臟器的分布以肝和腎為最多,心、脾、肺和腦等未檢測到。Po時肝和腎均在2小時內達最高峰,im則在30分鐘達最高峰,尤其是腎臟。小鼠分別po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酚,24小時尿中總蒽醌衍生物排出量(劑量的百分數)分別為27%、14%和6%。人體po大黃酚,尿中蒽醌衍生物的排出率以4-12小時為最高,不同時間間隔,尿中蒽醌衍生物轉化產物所占百分數未見顯著差異。
2、大黃素在小鼠體內代謝產物的分離鑑定和定量分析
用高效液相色譜、離心薄層、紅外、紫外、 質譜核磁共振等方法,從ig大黃素的小鼠尿中分離和鑑定了8種蒽醌衍生物,其結構分別鑑定為:1、3-甲基-1,6,8-三羥基蒽醌(未代謝大黃素);2、3-羥甲基-1,6,8-三羥蒽醌;3、)3-醛基-1,6,8-三羥基蒽醌;4、3-羧基-1,6,8-三羥基蒽醌(大黃素酸);5、3-甲基-1,6,8- 二羥基蒽醌(大黃酚);6、3-羥甲基-1,8-二羥基蒽醌(蘆薈大黃素);7、3-羥基-1,8-二羥基蒽醌(大黃酸);8、3-甲基-6-甲基-1,8-二羥基蒽酯(大黃素甲醚)。小鼠和苯巴比妥預誘導大鼠肝勻漿9000xg上清液的大黃素體外代謝實驗,檢出主要代謝產物為1、、2、、3、、4、和5、。小鼠po單劑量大黃素(91mg/kg),在0-48小時內,總蒽醌衍生物由尿及糞排泄量為劑量的53%,其中在0-24小時內由尿及糞排泄量為劑量的53%,其中在0-24小時內由尿中排出者為30%,由糞中排出者為21%。在24-48小時內由尿中排出大黃素、大黃素葡萄糖醛酸苷及其它蒽醌類代謝產物的劑量百分數為76、1.8和20,糞中分別為13、0.3和8。在24小時內由尿中排出的主要游離型代謝轉化產物為3-羥甲基-1,6,8-三羥基蒽醌(劑量量的11.8%),3-羥基-1,6,8-三羥蒽醌(1.8%),大黃酚(1%)和大黃素甲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