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散

雞鳴散

上藥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兩次煎汁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永,即是原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至早飯前後,痛住腫消。等藥力過,方吃食物。

基本信息

《朱氏集驗方》卷一

處方

檳榔7枚;陳皮 30克;木瓜 30克;吳茱萸 6克;桔梗 15克;生薑 15克(和皮);紫蘇莖葉 9克

功能主治

濕腳氣。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便,麻木冷痛,或攣急上沖,甚則胸悶泛惡。

用法

上藥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兩次煎汁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永,即是原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至早飯前後,痛住腫消。等藥力過,方吃食物。

禁忌

1.孕婦慎用。

2 .方中檳榔易耗正氣,故不宜久服。

3. 乾腳氣、濕熱腳氣者不宜使用本方。

基本內容

【別名】證治準繩方

【組成】檳榔1.3、陳皮1.3、木瓜1.3、吳茱萸0.4、紫蘇0.4、桔梗0.7、生薑0.7。

【主治】腳氣疼痛,及風濕流注,足痛筋脈浮腫者。

【套用】用於濕性腳氣初起,足腿腫重疼痛,步行困難。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時和冷開水緩緩服下。

【歌訣】雞鳴散是絕奇方,蘇葉茱萸桔梗姜,瓜橘檳榔煎冷服,腳氣浮腫效果良。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檳榔7枚 陳皮 木瓜各30克 吳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薑(和皮)15克 紫蘇莖葉9克

功用和主治

功用

行氣降濁,化濕通絡。

主治

濕腳氣。足脛腫重無力,行動不便,麻木冷痛,或攣急上沖,甚則胸悶泛惡。

「雞鳴」,是指服藥時間。五更雞鳴乃陽升之時,取陽升則陰降之意。其煎服法是:諸藥共研粗末,隔宿用水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藥渣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和,至次曰五更雞鳴時作二、三次冷服。天明時大便當下黑糞水,即使腎所受寒濕毒氣從大便排出。早飯須待藥方過後再服。本方有開上、導下、疏中之效。規定服藥時間之意主要是取其空腹藥方易於發揮,可使寒濕之邪隨陽氣升發而散。故名「雞鳴散」。

用藥禁忌和不良反應

用藥禁忌

1.孕婦慎用。

2 .方中檳榔易耗正氣,故不宜久服。

3. 乾腳氣、濕熱腳氣者不宜使用本方。

4.同名異方:(1)《證治準繩》中有數方雞鳴散,方藥組成及功用不同於本方。(2)《傷科補要》雞鳴散:歸尾、桃仁、大黃,治胸腹蓄血。

不良反應

有時有腹部不適及腹瀉反應,或偶有頭暈、身癢;如用量失當,可見流涎、嘔吐等副作用。

藥理作用

雞鳴散(Ji-Ming-San,JMS)對動物模型的鎮靜、利尿、抗凝作用;探討雞鳴散藥理作用的晝夜節律性差異,驗證前人關於雞鳴散擇時用藥的科學性。 方法以小鼠走動時間、前肢上舉次數和自主活動為指標觀察雞鳴散鎮靜作用及其晝夜差異;用代謝籠法觀察雞鳴散利尿作用及其晝夜差異;用玻片法觀察雞鳴散抗凝作用及其晝夜差異。結果:雞鳴散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使小鼠走動時間、舉上肢次數及活動次數均明顯減少,用藥後小鼠原有活動晝夜節律消失;雞鳴散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用藥後明顯增加排尿量,且作用呈晝夜差異,夜間用藥效果明顯優於白晝;雞鳴散有明顯的抗凝作用,用藥後明顯延長小鼠凝血時間(CT),且作用呈晝夜差異,白晝用藥CT延長顯著長於夜間。結論:雞鳴散具有良好的鎮靜、利尿及抗凝作用,且利尿、抗凝作用呈晝夜節律性差異,在動物休息期末、活動期初用藥療效較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