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關帝廟

銅山關帝廟

又名武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擴建,至第四年,始建成縱袤一百二十尺,橫廣五十一尺的宮殿式大廟。爾後,幾經擴建、焚毀、重修,終成現在的規模。

基本信息

簡介

關帝廟,它沒有北方高堂的粗獷,卻有南國宮殿的精巧;沒有名都聖殿的巍峨,卻有臨海建築的雄偉;沒有府城古剎的寬廣,卻有老鎮廟宇的結實。專家見之,贊曰:“選址精妙,結構精巧,工藝精湛。”名家見之,喜不自禁,吧為觀止。攝影家見之,拍案叫絕,即刻定為天宮外景。

結構

關帝廟從總結構看,它屬抬梁式構架,單檐歇山頂、傳統對稱型建築;內有迴廊廂房、丹墀龍陛、華表僧舍,其建築中軸線正與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對。它的廟門為牌樓式,稱“太子亭”,由六支圓石柱頂托著數百支縱橫交錯、承辦均勻的斗拱,拱架上捧著一座宮殿式樓亭,亭上有各種閩南地方藝術特色的彩瓷剪貼雕;造型生動,千姿百態,內容豐富,溢彩流光。太子亭不但造型藝術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築結構科學價值。五百年來,幾多地震震撼、颱風襲擊,都安危無恙,令許多中外古建築學家驚嘆不已。走進太子亭,就是正殿。殿前青石龍陛,怒目圓睜,龍雲吐珠,呼之欲出。正殿當中祀奉關聖帝君,其臉譜全據《三國演義》中關公形象雕成,面如重棗,紅顏長髯,氣宇軒昂,令人見之而肅然起敬。帝君右邊是造型獨特的周倉。有關君臣二人的傳說,悠久而美麗。正殿之上懸掛清代鹹豐皇帝御帝“萬世人極”橫匾。殿中石柱掛有先賢、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親書的木刻楹聯曰:“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殿內還存有多方石碑刻、銅鐘、香爐等珍貴文物;其中的金木雕、石雕更是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乃珍中之珍。

可以說,關帝廟融建築、石雕、剪瓷雕、木刻等民間藝術於一爐,且已達爐火純真的地步。因此,有關專家給予高度評價。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在觀賞了該廟以後,讚嘆它是國內罕見的古建築。現在,關帝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單位

影響

關帝廟的影響,既早且廣。據說,當年鄭成功要率軍收復台灣,就曾至此問簽。數百年來,閩南沿海漁民,尤其是東山百姓,更是把關帝視為他們的保護神。一年四季,前來朝聖的香客絡繹不絕。

自明代以來,經鄭成功父子、施琅將軍等人的傳播,從銅山關帝廟分靈入台的關帝廟,早已遍布台灣各地,有人做了粗略估計,在台灣的關帝廟,已達172座。可以說,“關帝文化”已形成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