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瓷雕

剪瓷雕

剪瓷雕是福建省東山島寺廟建築中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它選取各種顏色鮮艷的彩瓷器,或利用殘損價廉的彩瓷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狀大小不等的細小瓷片,再用它來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山水,裝飾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翹角、門樓、壁畫,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立體感強,久不褪色的特點。其精湛的雕刻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特色

剪瓷雕在閩台地區乃至東南亞有著較大的影響,在那些極具閩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築或園林建築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裝飾。

傳播

自唐代陳元光主政漳州時期,中原漢文化便源源不斷傳入東山,並從東山再向台灣乃至海外傳播。剪瓷雕為何人何時創造發明已難於考證,相傳,從宋代晚期興建西山岩的“初來寺”時就已經有了該項技藝。到了明代,東山興建寺廟、祖祠,該項技藝便開始盛行。有清以來,東山剪瓷雕的工匠有更多的機會與廣東以及鄰縣的工匠進行更多的部分交流切磋,使該項技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隨著東山與海外文化交流的發展,這種傳統手工技藝便逐漸東南亞及台灣地區傳播。

現狀

民國時期,東山就有一些工匠應邀到台灣或澎湖修寺廟、祖祠,其中就有專事剪瓷雕的師傅。到了近現代,隨著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剪瓷雕藝術在一批優秀藝人的手中發展到高峰,成為漢族傳統民間藝術中一技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