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福建]

關帝廟[福建]

關帝廟就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關帝廟也稱關羽廟。關帝廟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為武聖關公。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商賈們專門由關帝閣請回關公),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關羽遇害以後,相傳曾多次“顯聖護民”,當地民眾官府特建關廟以弘揚聖德。

基本信息

簡介

關帝廟關帝廟
鄉以上級別的轄區都建有關帝廟,河南是這樣,不知道是否全國都是這樣。最初有關羽事跡的地區會建關帝廟,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地域限制。就好比在堂屋請來一尊關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戶即可祈求美好願望。這也是中國人注重儀式,但不拘泥於形式的表現,也可以更好理解為何關帝廟林林總總,處處可見了。要想很好了當地的風情,關帝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分類

目前,中國大陸現存的關公廟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家鄉祖廟
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常平村,是關羽故里,鄉人依祖墳立廟,稱之為“關王故里”;從這裡西行10公里,有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清代重修,規模宏大,布局完整,為中國武廟之冠。廟貌古樸宏麗,且占地二百餘畝,被譽為“武廟之祖”,同時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
二、古陵廟殿
河南洛陽關林葬著關羽首級,這裡漢稱“關冢”,明稱“關王廟”,清道光年間始稱“關林”。林內翠柏森森,造像高大,關帝古林高10米,占地250多平方米,是海內外朝拜者心中的聖地。;湖北當陽關陵葬有關羽正身。當陽關陵位於當陽市城區西2公里處,是中國歷史上蜀漢名將關羽的陵墓。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臥當陽”之說。關陵,原稱“大王冢”,墓建於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築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群體建築則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三、征戰關廟
河南省許昌春秋樓,相傳是當年關羽保嫂“秉燭達旦”之處;許昌灞陵橋關帝廟,是關羽辭曹回馬挑袍之地;荊州古城,是關羽鎮守之所,城南關帝廟,相傳是當年關羽府邸;荊州城外江津湖畔的春秋閣,相傳是關公鎮守荊州時,忙裡偷閒,研讀《春秋》之處;武昌伏虎山下有關公“卓刀泉”,此地以井台為中心建有關廟。
四、顯聖護民關廟
關羽遇害以後,相傳曾多次“顯聖護民”,當地民眾官府特建關廟以弘揚聖德。
湖北玉泉山麓,豎有“漢雲長最先顯聖處”石刻大碑,不遠處的小關廟,相傳是中國最早的關廟。世界屋脊的西藏日喀則喇嘛廟扎什倫布寺,也有一塊“關帝顯聖碑”,記述了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關羽神靈助清軍打退入侵西藏的廓爾喀軍隊一事。舊時,西藏日喀則、拉薩、定日等地都建有關帝廟,且融藏漢風格於一體,現只存拉薩關帝廟一處。“顯聖”雖為民間傳說,且不易證實,卻表達了歷代各族民眾對關羽的崇敬之情。青藏高原東部的夏河縣還深藏著一座拉卜愣關帝廟。
五、邊關聖廟
中國邊陲和重要關塞,為鼓舞戍邊將士之民族精神,舊時也建有不少關帝廟。如北京長城居庸關關王廟,又如絲綢古道關帝廟。在長城盡頭的嘉峪關,緊靠城門有一座關帝廟;再往西,有天山關帝廟;在中國版土最西邊的新疆伊犁,也建有數處關帝廟;東南沿海的福建東山島,明朝守島將士就在那裡建起了關聖殿;南疆雲南省昆明滇池岸邊的西山峭壁之巔,石窟內精工細刻一尊關公,與石窟連成一體,關老爺面朝東方,每天最早迎滇池朝日,沐萬頃霞波,享南國各民族善男信女之謁拜,也是夠瀟灑的了。
六、其它關廟
國內比較著名的關帝廟還有:首都北京的關帝廟殿、河北承德皇家關帝廟、福建省東山關王廟、安徽省亳州市大關帝廟、山東省聊城山陝會館、山東廣饒關帝廟、黑龍江省烏蘇里江南岸的虎頭關帝廟、武漢磨山風景區新近重建的武聖廟、供奉關公的湖北省武當山,深圳新安故城關帝廟,等等。
七、海外關廟
台港澳崇奉關帝之風,與中國大陸一脈相承。目前,台灣有300多座大小關帝宮廟。台南武廟,是台灣“祀典武廟”,現為台灣一級古蹟。新竹縣普天宮新塑的關帝像,連台座有15丈高。台北行天宮、宜蘭礁溪協天廟、台中聖壽宮、高雄文衡殿、日月潭文武廟、台灣花蓮縣聖天宮等,都是台灣關廟之佼佼者。每逢關帝聖誕,各處抬神轎、演社戲、上陣頭,熱鬧非凡,其香火之盛,與日俱增。香港太平山腰,有一處香火特別旺盛的文武廟。澳門市政廣場一側,也有一處小小的關帝古廟。
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都能尋覓到關公文化的蹤跡。目前,美國紐約、舊金山,日本神戶、橫濱、長崎、函館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都建有富麗堂皇的關帝廟。
關帝廟宇為何遍及四海?引用一段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焦大衛先生的話:“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各地關帝廟

東山關帝廟

東山關帝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東山縣t銅陵鎮岵嶁山下,依山臨海,氣派魏然,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廟宇,且具有明古建築藝術價值。

唐總章3年,陳政、陳元光奉旨開發閩南,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作為戰士們心靈依託。後來,歷代帝王為了頌揚關羽的忠義精神,不斷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宋祥符年間,趙恆皇帝召頒天下崇祀關公。當時,東山設定四鋪,駐鋪兵,並奉祀關公。明大祖還下令天下郡縣,建武廟以崇拜,春秋二祭。

明洪武20年(1387)建銅山城時,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明正德3年(1508)擴建,至正德7年(1512)落成。在廟大殿石柱鐫刻著“大明正德吳子約敬送”字句。

廟的木結構部分為明代、部分為清代和近代建築。廟宇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築,面闊三問,進深六間。總長40米,寬17米,面積680多平方米。懸山頂,綠瓦。多是石梭柱,柱礎鼓狀。廟前有一大廣場,石雕欄桿,疊隔其間,蓮花池介場中,綠水滿波映襯古廟。廟前有明清時代雕刻石獅四對.昂首威猛,神氣各殊。廟門建築用六支圓石柱頂托數百支縱橫交錯,承力均勻的斗拱,拱架上捧著一座宮殿式的樓亭,稱“太子亭”。亭上有各種閩南地方特色的瓷雕圖案,正面是“八仙過海”和“獸圖”(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節中的120個人像,造型生動,多彩多姿,舉目環視,氣勢雄偉,“太子亭”不但建築藝術高超,且有很高的建築科學價值,它經歷500年來所發生的大地震大颱風襲擊仍是安然無恙,贏得中外古建築專家感嘆不已。

大殿、前殿屋脊都塑有“雙龍搶珠”及“鳳凰飛舞”的瓷雕。

廟內的金木雕更是巧奪天工,金碧輝煌。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條全國罕見的盤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這些金石雕刻,都出於歷代名家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是關公神像及神龕,兩邊是四員大將,右邊是周倉。廟內有許多明清近代的石、木刻對聯、匾額。清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

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400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宏亮,整座廟宇布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

據查證,東山關帝廟是台灣眾多關帝廟分靈入台的祖廟,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係。

明永曆18年(1663)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撤離銅山歸台灣,寧靖王朱術桂特地在王府內建造了從銅陵關帝廟分靈過台灣的關帝廟,廟宇仿效銅陵關帝廟形式建造,神龕上掛著一幅清乾隆54年(1289)府知事楊延理獻的仿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為銅陵關帝廟書寫的對聯,據澎湖紅毛城關帝廟管委會王鏡芳先生介紹:紅毛城關帝廟早在明朝就從銅陵關帝廟分靈入澎湖,再由澎湖入台,衍播於台灣南部,稱“文衡帝君”。

清康熙23年(1683)水師提督施琅率師復台後,官兵們把“銅陵關帝廟”香火分布台灣。 清嘉慶年間,漳州平和縣人林楓從東山關帝廟分香回鄉並雕塑關帝神像。後來,林楓的後裔林應獅等人又親自赴銅陵關帝廟分靈,渡海到台灣噶瑪蘭(今宜蘭)建廟,名為協天廟,成為台灣北部最早廟宇,並傳播台灣各地建關帝廟。

台灣關帝廟,不少是東山人去建的。如在康熙52年至54年,銅山人任台灣水師左營游擊游崇功在諸羅縣東北隅建關帝廟。清代有東山師傅藍木在台灣澎湖建了一些關帝廟。民國23年(1933).東山縣康美村建築師傅林進金、林進添、林保宗三人應聘到澎湖的馬公、赤嵌、小卷及台北,住了3年建了4座和銅陵關帝廟同式樣的關帝廟。

歷史以來,台灣同胞對東山關帝廟十分敬仰,經常前來朝聖捐資。東山關帝廟裡《重修武廟碑記》記載了台灣安平、澎湖、鹿港等地四十多位軍、政、商、漁籌備界人士捐款的姓名與金額。

近幾年來,台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台北、台中、台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聖謁祖,並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台灣。

解州關帝廟
關帝廟關帝廟

解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 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占地面積約 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布局
關帝廟關帝廟

遊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 “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冑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台階上是戲台,鋪上台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卷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桿,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桿一雙,月台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各異,個個鬚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桿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 200方,蔚為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鹹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裡邊放著“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裡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 “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 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致,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解州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

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關帝廟,自古就是遊覽勝地,

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解州關帝廟春秋樓中收藏有關公《讀春秋》的泥塑及歷代壁畫資料,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公”銅像《夜讀春秋》的

藝術造型就是參考關公《讀春秋》的泥塑及廟內歷代壁畫資料精鑄而成,並在解州關帝廟內開光接靈。

解州關帝廟,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而享譽華夏,揚名海外。

文化
關帝廟關帝廟

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

關帝廟,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關帝廟春秋樓楹聯

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

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尖掛斗;
南山在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遼寧朝陽關帝廟
關帝廟關帝廟

位於朝陽市營州路東段北側,於清乾隆九年由山西會在朝陽東塔的塔基右側修建。是朝陽市內唯一保存的禮制性建築。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廟中主體建築有戲樓、欞星門牌樓、神馬殿、儀仗殿、關帝殿、藥王殿、財神殿、東西配殿等。

附屬建築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為磚木結構。另外還有石獅三對、石旗桿一對、清代石碑七通、石經幢二座、石雕垂花門二座、石雕欄桿二組、琉琉望天猻一對、銅鼎一座、鐵獅一對、銅鐘一口。戲樓位於廟前100米處,今已毀。欞星門為木質,外附石柱、上橫石額,柱頂雕“阿婆羅”。牌樓是四柱三樓式,中間二柱正反兩面各刻楷書楹聯一付,抱鼓兩面浮雕蟋螭忍冬。重檐瓦頂。神馬殿為硬山式,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後出檐廊。儀仗殿進深二間,無後廊,其餘結構與馬殿同。關帝殿亦為硬山式,坡面圖覆青瓦,面闊、進深皆為三間,前出卷棚。大殿兩側分別為財神和藥王殿。殿前垂花門兩側石欄桿由望柱和欄板構成。望柱方形,上雕坐獸。欄板正面各浮雕瑞獸一隻,配以佛八寶、八吉祥圖案,計十八面,東西配殿各為三間,進深二間,硬山式。鐘樓今已不存。旗桿存一, 1976年唐山地震時殘斷,現僅存基座。

朝陽三座塔的東塔,塔基現仍保存於廟院東部。從塔基的形狀得知,東塔亦為方形。塔地宮中出土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法捨得塔經記”幢仍保存廟中。根據碑文記載,關帝廟所在遼代時即為寺廟,稱“靈感寺”,元代稱“大通法寺”。明代廢棄後,清初重建為關帝廟。嘉慶、同治、道光、光緒年間,均作過增修或維修。民國二十二年,廟內增設“武穆元帥”牌位,更名關帝廟。今仍稱為關帝廟。《朝陽縣誌》記載:“院內老樹參天,巢共上者烏鵲甚多,每日早晚齊鳴,如慶神休焉。”

遼寧海城關帝廟
關帝廟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海城市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後經來海的山西商人捐資修繕,作為山西會館。前殿是懸山式建築,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前有抱廈,有轉角、補間雙生昂五鋪作斗拱,昂嘴雕雲紋。青石鼓形柱礎,柱和橫額之間嵌木雕龍鳳去板,施彩繪。後門有小卷棚,有轉角、補間單昂三鋪作斗拱,柱額之間嵌木雕花卉板。後門兩旁各開六角菱形小窗一個。正脊磚雕游龍,脊中間插“穿天戟”三根,脊的兩端有大吻。斜脊磚雕跑獸。整個建築造型宏偉別致。前殿兩旁修建東西配房各五間,均為硬山式。後殿為硬山式建築,面闊五間,前有迴廊,梁枋之間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繪。山門為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中間開門。有轉角、補間單昂三鋪作斗拱。門上懸掛“關帝廟”牌匾。門外有大、小石獅各一對。山門兩旁建鍾、鼓二樓,均為歇山頂、磚木結構。有柱頭和補間三鋪作斗拱,施彩繪。東樓懸鐘,西樓置鼓。

山東泰山關帝廟

又稱關帝祠、山西會館,位於泰山岱宗坊北,創建年代無考,明清曾多次整修。廟依山層層疊起,錯落有致,紅牆青瓦,掩映在綠林叢中。主要建築有山門、戲台、拜棚、正殿、過廳、東西廂房等。正殿中原祀關羽像,已毀。院中有漢柏一株,樹冠覆蔭60餘平方米,堪稱一絕。

山東廣饒關帝廟
關帝廟廣饒關帝廟

廣饒關帝廟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城西北隅,東營市歷史博物館院內。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因而又稱“南宋大殿”。1965年前,原址南北長約130米,東西寬76米,有春秋閣、三義堂、東西廂房和戲樓等明清建築,現僅存大殿。該殿綠瓦朱甍,飛檐翹角,歇山頂式,全木結構。殿面闊三間,坐北面南,長12.63米,進深10.75米,台基高1.12米,殿高10.39米。其構架方式為六架椽屋,與宋《營造法式?廳堂建築》所載相同。該殿是山東省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木結構建築,是研究唐宋時期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關羽簡介

關羽(公元160年-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關羽,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手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于禁,殺龐德,讓華佗為自己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六十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