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高15-30厘米。根狀莖直立或斜升(偶有沿石縫橫走)先端被披針形,棕色、有光澤的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0厘米,粗約7毫米,紅棕色、有光澤,上部光滑,基部疏被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片五角形,長寬幾相等,約5-7厘米,先端漸尖,羽片3-5對,基部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上部一回羽裂;基部一對羽片直角三角形,長3-5厘米,寬2-4厘米,水平開展或斜向上,基部上側與葉軸合生,下側不下延,小羽片3-4對,以圓缺刻分開,基部以狹翅相連,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2-2.5厘米,寬0.5-1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有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基部一對較短,羽軸上側小羽片較短,不分裂,長僅1厘米左右;第二對羽片為不整齊的一回羽裂,披針形,基部下延成楔形,往往與基部一對羽片匯合,先端長漸尖,有不整齊的裂片3-4對;裂片三角形或鐮刀形,以圓缺刻分開;自第二對羽片向上漸次縮短。葉乾後草質或薄革質,上面褐色、光滑,葉脈不顯,下面被乳白色或淡黃色粉末,裂片邊緣有明顯而均勻的細齒牙。孢子囊群較多;囊群蓋連續,狹,膜質,黃綠色,全緣,孢子極面觀為鈍三角形,周壁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生長環境
銀粉背蕨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江西、浙江、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和台灣省,日本、朝鮮及遠東地區都 有,為石生蕨,多生於石灰岩縫隙中,性喜陽也耐陰,耐寒也耐旱,喜生長在疏鬆的鈣質土壤中,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長。
銀粉背蕨的繁殖多用孢子播種,分株成活率低,多在春季萌動前,整株挖起栽植並小心管理。若用孢子播種,要用石灰質的原料作基質,可在經石或沙土中摻入少量熟石灰。播後不必覆土,並用玻璃蓋上保溫,放在陰處,以後用浸水法保持土壤濕潤,孢子體長大後要及時分栽,讓其逐步接受光照。
由於這種植物本身為石生蕨,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經常用在水石盆景和假山石上作綠化點綴材料。作土培時,要用腐葉土、碎磚或砂等量混合,再加少量石灰。栽植時盆不要太大,栽植也不要太深。春秋可接收半日光照,6-9月應避免烈日直射。經常保持盆土及環境濕潤並適時施肥,可使其生長旺盛,葉綠光亮,正反兩面色彩對比鮮明。此草耐旱,即使久旱,葉片捲曲也不要緊,只要澆上水,它很快就會舒展開。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全國各省區,生石灰岩石縫中或牆縫中,海拔可達3 9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以及蘇聯、蒙古、朝鮮、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主要價值
【來源】中國蕨科粉背蕨屬植物銀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的全草。春秋采,拔出全草,去鬚根及泥土,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淡、微澀,溫。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補虛止咳。用於月經不調,閉經腹痛,肺結核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醫藥
【畲藥】全草治月經不調,閉經,肺結核咳嗽,咯血《畲醫藥》。【藏藥】全株治感冒,發燒,解食物及藥物中毒《滇省志》。增毛熱惹:全草用於熱性病,目赤紅腫,經絡損傷,經絡疼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藏本草》。知加哈保:全草用於解毒,退燒,腹瀉《青藥鑒》。知合加哈窩:全草主治食物中毒,腎病,熱瘌,瘡瘍《中國藏藥》。【朝藥】通庚嘈:全草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肺結核咳嗽,吐血《民族藥志一》。通經草:全草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肺結核咳嗽,吐血《朝藥志》。全草用於肺結核咳嗽,肝炎《圖朝藥》。【蒙藥】哲斯,額泊斯:全草主治瘡傷,骨折,脈筋損傷,胸傷,膿症,月經不調,閉經,腹痛,眼紅,視力減退,肺結核咳嗽,吐血等。《民族藥志一》【土家藥】岩飛蛾(yan senge):全草治咳嗽,月經不調,擺紅《土家藥》。銀耳還陽,卷白還陽,通經草,天青地白:地上部分用於小兒驚風,燒燙傷,淋症,色疼(房事過度),婦女閉經,外傷出血等症[29]。
全草:淡、微澀,溫。補虛止咳,調經活血,消腫解毒,止血。用於月經不調,肝炎,肺
粉背蕨屬植物
粉背蕨屬屬於旱生常綠中小型植物。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棕色或黑褐色或中間褐色,邊緣淺棕色、淡白色,全緣。全世界30餘種,中國有27種,為本屬的現代分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