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chidium 1.鉤毛 2.瓣鉤幼蟲,河蚌幼蟲(Unionidae科)
glochid 鉤毛,倒刺毛
亦稱瓣介幼蟲,河蚌幼蟲。系淡水產瓣鰓類的單齒蚌(Cristaria)的幼蟲,在左右兩瓣貝殼的末端(殼底部)具數個大小鉤,藉此鉤住淡水魚的皮膚、鰭和鰓等,或侵入皮膚內形成被囊。變態完成後離開魚體沉入水底。
鉤毛,亦稱瓣介幼蟲,河蚌幼蟲。系淡水產瓣鰓類的單齒的幼蟲,在左右兩瓣貝殼的末端(殼底部)具數個大小鉤,藉此鉤住淡水魚的皮膚、鰭和鰓等,或侵入皮膚內形成被囊。變態完成後離開魚體沉入水底。
glochidium 1.鉤毛 2.瓣鉤幼蟲,河蚌幼蟲(Unionidae科)
glochid 鉤毛,倒刺毛
亦稱瓣介幼蟲,河蚌幼蟲。系淡水產瓣鰓類的單齒蚌(Cristaria)的幼蟲,在左右兩瓣貝殼的末端(殼底部)具數個大小鉤,藉此鉤住淡水魚的皮膚、鰭和鰓等,或侵入皮膚內形成被囊。變態完成後離開魚體沉入水底。
峨眉鉤毛蕨,金星蕨科、鉤毛蕨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四川、雲南等地。
命名來源 植物形態 產地分布鉤毛茜草,龍膽目茜草科植物,常生於林緣或疏林中,有時亦見於山坡草地上,海拔500-2150米。
基本資料 形態特徵 產地鉤毛紫珠,馬鞭草科,紫珠屬,灌木,高約2米;小枝圓柱形,細弱,密被鉤狀小糙毛和黃色腺點。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本種提示 科學分類鉤毛榕,桑科榕屬植物,生於海拔350-1200米的山地或溝谷林中,與我國雲南多見。
名稱類別 形態特徵 地理分布 生長習性鉤,一般指形狀彎曲,用於探取、懸掛器物的用品。也是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戈演變而來。
漢字 漢字演變 詞典解釋 動詞 象形意義西藏鉤毛蕨,金星蕨科植物。產西藏東南部(墨脫)。生山坡闊葉林下,海拔1530米。植株高約7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連同葉柄基部疏被鱗片和短毛。葉簇生;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鉤毛樹科,只有1屬1種—鉤毛樹,生長在非洲的索馬里、衣索比亞山區以及亞洲的阿拉伯半島,是一種小喬木,單葉對生。
外部連結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古又稱“犀比”。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帶鉤起源於西周,戰國至秦漢廣為流行。帶鉤是身份象...
簡介 歷史記載 發展 結構 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