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感應

針刺過程中,病人被針刺的部位以及醫生持針的手上出 現某種特殊感應的現象。又稱得氣、氣至、針感。針刺感應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①病人感覺到針刺的部位有某種特殊的感覺,如酸、麻、脹、重、涼、熱,甚至有觸電樣感覺;有些感覺還會沿經脈的循行路線擴散、傳導,稱為循經感傳。若針感傳導至病變所在,則稱為氣至病所。②醫生持針的手上,也會有一種沉、緊、重、滿的感覺,好似針被輕輕吸住。

針刺感應
針刺過程中,病人被針刺的部位以及醫生持針的手上出
現某種特殊感應的現象。又稱得氣、氣至、針感。
針刺感應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①病人感覺到針刺的部位有某種特殊的感覺,如酸、麻、脹、重、涼、熱,甚至有觸電樣感覺;有些感覺還會沿經脈的循行路線擴散、傳導,稱為循經感傳。若針感傳導至病變所在,則稱為氣至病所。②醫生持針的手上,也會有一種沉、緊、重、滿的感覺,好似針被輕輕吸住。
臨床常有酸、麻、脹、重、涼、熱、痛、水流感和觸電感等。尤以酸脹最為多見,開始多出現在局部,接著可逐漸沿經脈循行路線向遠距離傳導,甚至傳到病變所在處。麻感,呈線狀、條狀或片狀,多可遠傳。痛感一般不是醫生所尋求的針感應予排除,但對於治療狂躁、昏厥等證而針刺井穴、十宣、勞宮、湧泉、人中等則要求有痛感。沉重感可出現在某些對針刺不敏感的病人,或在酸脹感尚不明顯的情況下及滯針過程中出現。涼、熱感多出現在施行透天涼、燒山火等手法的過程中。水流感,多在四肢重要穴位出現,有沿神經乾擴散的放電感。
針刺感應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首先,根據針刺感應的情況,可以推測人體正氣盛衰、判斷疾病的好轉或惡化趨向,對病人做出預後診斷。其次,針下得氣,能促進經絡氣血的運行,疏通郁滯,祛除病邪。一般情況下,得氣越快,療效越好。危重病人如不易得氣,常表示虛衰,預後較差。
氣至病所是指局部針刺感應沿經絡走向傳導至病變所在的特殊反應。針刺的目的就是要激發經氣到達病所。激發和控制針刺感應的方法,主要靠醫者有足夠的指力(包括氣功因素在內),雙手配合適宜,針刺的深淺得當,並有選擇地把“循”、“按”和“提插”、“捻轉”等方法組合起來套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針感的性質及傳導。控制針感的方向主要是為了氣至病所,要達到這個目的,應在針感的基礎上進行,將針尖朝向病所,同時在針刺部位與病所相反的一側,用手按壓(關閉法)。進行這種操作必須保持原有的針感而不使其消失,然後用手捻轉、提插配合,才能使針感向預定方向傳導,從而達到通行氣血、驅邪外出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