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至病所

氣至病所

針灸學術語,這裡所謂的氣指經氣而言,即針下的得氣感應。氣至病所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法,使這種針刺感應向著病所方向擴延和傳布,最終達到病變部位。它是行氣的主要目的,是得氣的最高表現,可以使針下之氣到達病變部位,從而調整陰陽之平衡,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概念

“氣”是指針下的得氣感應,氣至病所,是指這種感應通過一定的手法,到達了病變部位而言。

解讀

《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氣至病所,是指這種感應通過一定的手法,到達了病變部位而言。

氣,是指經氣;病所,即病本所在之處。如肺氣上逆引起氣喘,其病所在肺。“氣至病所”是指經氣到達病本所在之處。由於針刺的激發和推動,經氣向病所運行而發揮治療作用。《類經·針刺類》曰:“刺以氣為要,得其效則信”,說明只要通過針刺,疾病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即可確信經氣已至病所。

中醫套用

一、氣至病所”方法舉例

1、計息法

常說的針感除酸、麻、脹、痛、寒、熱等外,還有一種就是隱性的針感。也就是說雖然沒有引起患者主觀的感覺,但在醫生的針下可以出現沉緊滯澀感,或能見到針的周圍出現輕微的肌肉跳動,此時則表示氣已至。但這樣的針感很難誘導向病所傳導,要想實現氣至之目的,則採用計息法。具體是以一呼一吸為—息,以《靈樞·五十營》中:“呼吸定息,氣行六寸”的理論為依據,光估測所針之穴到達病所的尺寸(同身寸),每次行針運用手法的時間應以氣從穴位達到病所需要的息數來計算。此法方便迅捷,臨症容易掌握。

2、指壓針根法

這種方法是根據《金針賦》運氣法之“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的理論發展而來的。它適用在出現針感後針感不向病變部位傳導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傳導,或是向雙向傳導而傳向病所的針感較弱等情況;具體是在針根後1寸許以左手拇指按壓,邊運針邊按,或不運針而單獨按壓針後,此時包括刺針穴位同時出現酸脹,甚至出現針感會自動指向病所。指壓針根法,針借指力,指借針氣,循經向前,這是比較實用的運氣至病所的方法之一。

3、通經接氣法

這是循經遠端取穴,欲使氣至病所的方法。經氣運行線路長,而且需要通過—些經氣難以通過的解剖部位,如關節等。具體先在病變遠端循經取一個穴位,運針催氣,氣向前行,但氣行一段復止,則在氣止之所再刺一針,氣復行向前,但氣行復止,則在氣停止之處刺針,直到氣至病所為止。此時從第一針依次行彈針、捻針等手法,可使針感源源不斷地湧向病所。

4、針後循灸法

此法適用於針感較弱或方向感不強以及一些寒性疾病。借艾灸的溫經通絡、行氣活血之力,使針感運達病所,具體是先進針尋找針感,針感出現後停針不動,然後以艾條從針處穴位循經溫和施灸至病所,也可邊運針邊從穴位向病所循經施灸,則針感隨灸熱,灸熱與針感相傳至病所,這是四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氣至病所的意義

現代諸多醫家經過臨床體會,證明氣至病所可提高針刺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