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為鯽魚的變種,種類多,形態差異大。頭較大,有平頭、獅頭、鵝頭、絨球頭等,頭部多有瘤。眼凸出,眼球膨大。鱗片多種,有透明鱗、珠鱗等。鰭多大而披散。體色多種,有灰、紅、黑、白、藍、雜斑、五花等,體型有長有短。
起源
金魚的最早發現據載(李時珍,1596)是晉朝(265~420)桓沖游廬山時發現的“赤鱗魚”。據考證,“赤鱗魚”即最早出現的金魚—紅黃色的金鯽魚,和野生鯽魚一樣生活於自然水域。表1列出的是金魚的家化及演變的大致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金魚演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中間類型的存在。據載(徐金聲等,1980,1981;王春元等,1983),金魚品種於1981年前發展到160個左右,現在達240個以上,國內主要有140多個。按通行的分法,金魚可分為草、文、龍、蛋4大類(王占海等,1982);按背鰭的有無可分為龍(有背鰭)和蛋(無背鰭)2大類
經金鯽魚到金魚的家化歷程,王春元歸納了隨後的實驗證據做了進一步闡述。根據李璞(1959)的歸納,野生鯽魚通過金鯽魚發展為草金魚,再向不同方向分化出文魚、龍睛、蛋魚等類;徐金聲等(1981)則指出,草金魚向兩個方向(有背鰭和無背鰭)分歧,形成龍種魚和蛋種魚兩大家族,並各自進一步變異為不同品種;王占海等(1982)認為金鯽魚經過“野生紅黃色鯽魚”的中間型後才形成金鯽魚(燕尾),由此經“原始金魚”發展到文魚後發生較複雜的分化,其一支演化為蛋種魚類,另一支演化為龍種魚類,同時文魚輻射演變出各種文種金魚,除自然突變外,由人工雜交產生了虎頭龍睛、珍珠蛋、高頭球等新品種。金魚由野生鯽魚演化而來的實驗證據層出不窮。
外部形態的變異
金魚的身體由頭部、軀幹(胴)和尾部3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分界線不太明顯。通常是從身體的吻端到鰓蓋的後緣,與胸鰭開始處劃一垂直線稱為頭部;從鰓蓋的後緣到肛門或臀鰭的開始處稱為軀幹部;從肛門或臀鰭開始處到側線後端鱗片的後緣稱為尾部。
1 .金魚外部形態的變異
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鯽魚。但從外部形態來看,與鯽魚卻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現介紹如下:
1.1 體型的變異
有銀灰色、紅色、黃色、白色、黑色、紫色、藍色、透明、花斑和五花等。野生鯽魚的顏色是暗淡的,不鮮明的。而家養的金魚有許許多多鮮艷的顏色。從表面上看來,好像金魚在家化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新色素。其實不然,從鱗片的顯微鏡觀察,存在於色彩鮮艷五光十色的金魚中的色素同樣也存在於色彩不鮮艷的野生鯽魚中。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艷的、多變的體色,不過是由於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重新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野生鯽魚原有色素中一個或更多的成分而形成的。在金魚的個體發育過程中,曾有褪色的現象。黑色金魚如墨龍睛、墨水泡等,有隨年齡而變化現象。有些黑魚在2~3年內褪為橙紅色、或紅黑色,有些褪成黑白色,另一些保持黑色較久。永久黑色的金魚很少。各品種金魚在幼魚階段都呈現灰褐色,經過一定時期的發育之後,由於色素細胞的部分消失而轉變為成魚的體色。唯獨紫色、透明和五花的區別較其他各色金魚為早些,在體形分化後肉眼便能區分。
1.2體形的變異
野生鯽魚的體形是 長 橢 圓 形且側扁的。家養金魚的體形較短且兩側較圓凸。陳楨教授(1925)曾對金魚和鯽魚的體尺作了測量,經計算得出了很有意義的結果。如金魚的體長對頭長的比例眾數為2.4,而鯽魚的是3.5。這表明金魚是屬短身型,而鯽魚是長身型。而體高對頭長的比例眾數,金魚和鯽魚二者是相同的,均為1.2。這說明在對頭長的比例上,金魚和鯽魚有相同的體高。而金魚體高看起來似乎要比鯽魚者為更高,實際上是由於其體長縮短的緣故。
1.3鱗片數目的變異
家養金魚側線 上 的 鱗 片數目可以少至22片,多到28片。野生鯽魚的變異範圍為28~32片。家養金魚的側線鱗眾數為26片,而鯽魚的為29片。這很明顯是與體長有關。鱗片因外傷而脫落後,可以再生,但是再生鱗的形狀大小和著生的位置與原來鱗片有所差異,因此影響觀賞。飼養金魚應儘量避免鱗片脫落。
1.4背 鰭 的 變 異
有 正 常 背 鰭(圖1)和 無 背 鰭(龍背) (圖5 ,本文照片見封面、封四)2種。所有野生鯽魚和大多數家養金魚品種具有正常鰭;少數品種的背鰭消失,完全無背鰭,它們的背部是圓的,平滑的。還有一些殘背、短背和背部有些突起,不過這些變異不為飼養者所喜歡,通常在幼魚階段便淘汰掉了。
1.5胸鰭的變異
成對的胸鰭位於金魚的胸部、鰓孔的後面,有短的和長的。從吻端到胸鰭的距離對頭長的比例眾數,家養金魚和野生鯽魚的眾數均為1.0。筆者曾觀察到一尾具有雙胸鰭的變異(圖3 ) ,非常罕見。
1.6腹鰭的變異
成對的腹鰭位於金 魚 的 腹 面底部,有短的和長的。從吻端到腹鰭的距離對頭長的比例眾數,家養金魚為1.6,野生鯽魚為1.7。
1.7臀鰭的變異
金魚的臀鰭位於肛門 後 面 的附近,所有的野生鯽魚都是單臀鰭,家養金魚則具有單臀、雙臀、上單下雙(3臀)、殘臀和無臀鰭。從吻端到臀鰭間距離,對頭長的比例眾數,家養金魚的為2.1,野生鯽魚的為2.7。從吻端到腹鰭和吻端到臀鰭間的距離的結果來看,很明顯是與體長有關。可見家養金魚體長變短是從腹鰭開始,到臀最為顯著。
1.8尾鰭的變異
有單尾、雙尾、上單下雙(3尾)、垂尾、展開尾[扇尾(圖4)、蝶尾展鰭展開且往上翹(封面),長尾、中長尾、短尾和殘尾等。尾鰭顏色的變異也很多,有些尾鰭的顏色和體色一致;有些體色為紅色,尾鰭為白色;有些品種紅色尾鰭邊緣鑲有白邊,有些品種紅色尾鰭鑲有黑邊;有些品種尾鰭上有不同顏色的斑塊,如各種五花品種屬於此類。
1.9頭形的變異
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型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型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京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筆者同意陳楨的命名,把頭型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顏色
金魚的顏色,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產生。 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艷多變的體色,這只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有些同種魚類的不同個體間具有不同的色彩。有些魚類同一個體的一色,在一定的範圍內隨著背景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這是魚類對生存環境的特殊適應。這種變化,隨著物種的不同,變色的能力、速度會有所不同。
會變色的魚類特別多,金魚是其中一種,變色主要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控制,大多數對顏色的感應主要依靠頭部神經系統。主要原因是為了適應環境色彩,同時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電光照射後,就會把一定的顏色和斑紋顯示出來。當魚受傷、生病或水中缺氧、水質變差時,魚的體色會變暗,失去光澤。
頭形
中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
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裡根據陳楨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
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
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另外,常見的描述頭型的名稱有:
1.獅頭: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有背鰭。
2.高頭: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有背鰭。
3.虎頭: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無背鰭。
4.鵝頭: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無背鰭。
5.壽星頭:虎頭的一種,頭頂部向前凸出神似南極仙翁的頭部,故稱作壽星。
6.貓獅頭:虎頭的一種,頭部肉瘤非常發達,菊瓣狀為主。
7.蘭壽頭:虎頭的一種,由日本培育出。俯視肉瘤前端方正,有兩個吻突。但是側視時肉瘤沒有中國虎頭、獅頭、壽星頭、貓獅頭肉瘤體積大,也沒有國產頭瘤類的肉瘤明顯。
8.皇冠頭:皇冠珍珠金魚獨有的頭瘤,平滑的單一肉瘤。
2013年1月,作為一名已有20年釣齡的釣魚狂熱愛好者,邁克·馬丁在聖克萊爾湖(Lake St. Clair)捕獲了一條奇特的魚。咬在魚鉤上的是一條38厘米長的金魚,重量達到1.4公斤。平常在水族缸裡面養的金魚長度不過幾厘米到十幾厘米。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目前世界最長的金魚從鼻子到尾鰭末端的長度為47.4厘米,屬於一位名叫Joris Gijsbers的荷蘭人。
2014年5月,澳大利亞珀斯南部驚現大型金魚,引發眾網友熱議。據悉,該金魚長40cm,重2公斤,比一般的金魚要大8倍,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周圍的生態。如鯉魚般大小的金魚,不僅蠶食當地魚類,還可以生活在鹹水之中,因此很有可能在整個澳大利亞泛濫成災。最初,作為觀賞用的金魚被主人扔進江里,導致基因突變,身體變得如此巨大。
生態學教授表示:“在過去的10年間,有1600條大型金魚被處理掉,這些金魚一般都能長到18cm。”
辨別雌雄
雌雄性金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
(一)外部形態的區別:
(1)體形的差別:雄性金魚一般體形略長,雌性金魚身體較短且圓。懷卵期雌魚較雄魚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別:雄魚比雌魚略粗壯,身子略長。
(3)胸鰭的差別 :細心觀察可發現,雄魚稍尖長,胸鰭第一根鰭刺較粗硬;雌魚呈短圓形,胸鰭第一根鰭刺不太硬。
(4)生殖器的差別:由肚皮向上看,雄魚生殖器小而狹長,呈凹形;雌魚生殖器大而略圓,向外凸起。
(二)色澤的區別:
雌雄不同的金魚,在體色上略有差異,雄魚一般顏色鮮艷,而雌魚略淡一些,在繁殖發育期,雄魚體色更為鮮艷。
分類
草種魚
草種魚體型近似鯽魚,是金魚中最古老的一種,身體側扁呈紡錘形,有背鰭,胸鰭呈三角形,長而尖。因其野性略存,有跳缸的危險,故魚至新環境後頭兩天要有防護措施。
其主要品種有:
(1)金鯽
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全身均為橙紅色,是最古老的金魚品種。
(2)草金魚
直接起源於金鯽。尾鰭較長,雙葉或三葉,不分開,呈燕尾形或菱角形(即三尾);全身均為紅色。
(3)紅白花草金魚
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頭部和身體上紅、白色兼有。
龍種魚
龍種魚是金魚的代表品種,也是主要品種。其主要特徵是體短,頭平而寬,眼球膨大突出眼眶之外,似龍眼;鱗片圓而大,胸鰭長而尖呈三角形,尾鰭四葉。
其主要品種有:
(1)紅龍眼
全身通紅,具有龍種魚的特徵,是龍種魚中最普通的品種。
(2)墨龍睛
通身烏黑,背部尤其顯著,有“黑牡丹”之稱。好的品種為烏黑閃光,像黑絨墨緞。
(3)蝶尾
具有龍睛魚的特徵,唯獨其尾部似蝴蝶。
(4)紫龍睛
整個魚體呈紫銅色,飼養得好的,還能發出耀眼的紫銅色金屬光澤。 (5)藍龍睛
體色有淺藍、深藍之分。遊動時,錦鱗閃閃,姿態恬靜、優美。
(6)五花龍睛
是由透明鱗類的金魚與各色龍睛魚雜交而形成的品種。大部分為透明鱗片,小部分為普通磷,呈五色斑點,所形成的圖案光彩奪目,遊動時猶如飄動的彩綢
(7)紫藍花龍睛
是以紫龍睛和藍龍睛雜交而成的品種,以藍色為底色,鑲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素而不淡,頗具風格。
(8)十二紅龍睛
身軀銀白,獨以四葉尾鰭、兩片胸鰭、兩片腹鰭、兩個眼球和背鰭、吻等十二處呈紅色而得名。其色白得潔淨,紅得艷麗,十分悅目,是比較珍貴的品種。
(9)喜鵲花龍睛
魚體以藍色為基色,頭、吻、眼球、尾鰭則均為藍中透黑,腹部銀白鮮亮,酷似喜鵲的顏色。其姿態俊俏動人,但在飼養過程中易褪色,故以其色澤穩定者為上品。
(10)熊貓金魚
是由墨蝶尾培育而成的,具龍種魚之特徵。身體較短而圓,尾鰭蝴蝶狀,除腹部和兩側各有一塊銀白色斑塊外,頭、眼、胸鰭、背鰭、腹鰭、臀鰭均為黑色,有的眼睛周圍還有道白圈,黑白分明,酷似熊貓。其姿態憨厚而端莊,甚招人喜愛。
(11)透明鱗龍睛
有背鰭,鱗片透明,顏色多為紅,龍睛球具龍睛和絨球之特徵。鼻中隔特別發達,凸出於鼻孔之外,形成兩個肉瓣似的絨球。在遊動時左右擺動,十分動人。龍睛球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龍睛球、墨龍睛球、紫龍睛球、藍龍睛球、紫藍花龍睛球、紅白花龍睛球、喜鵲花龍睛球、朱球墨龍睛等多種。
(12)四球龍睛
具有龍睛球的特徵,只是鼻中隔變異為4個球凸出於鼻孔之外,由此得名。其體色與絨球的顏色相同,但也有不一致的。
(13)紅頭龍睛
身軀潔白如銀。唯有其頭頂部朱紅如血,紅、白鮮艷悅目,背鰭高聳,尾長而大。遊動時姿態柔軟,飄忽而美麗。
(14)龍睛高頭
又稱龍睛帽子。兩眼之間的頭頂部分生長有肉瘤堆,似草莓狀,以肉瘤發達厚實、位置端正為上品。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紫龍睛高頭、藍龍睛高頭、紅龍睛高頭、白龍睛高頭、紅白花龍睛高頭、紫藍花龍睛高頭、墨紅花睛高頭、硃砂眼龍睛黃高頭等。
(15)紅頭龍睛高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頭龍睛,是由其頭部變異之品種即頭部具有肉瘤堆,呈紅色。
(16)紅龍睛虎頭
其特徵基本上與紅龍睛高頭相同,只是其頭部之肉瘤發達,除頭部被肉瘤包裹著外,還下延向兩則之頰顎,致使口也被包裹而顯得有些凹陷[
(17)睛獅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龍睛虎頭,只是肉瘤更為發達,隆起得更為厚實。
(18)墨龍睛獅頭
其特徵同紅龍睛獅頭,只是全身烏黑似緞,被視為珍品
(19)龍睛翻鰓
具有龍睛魚特徵,只是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露出。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龍睛翻鰓、墨龍睛翻鰓、藍龍睛翻鰓、五花龍睛翻鰓等。
(20)龍睛球翻鰓
是龍睛翻鰓的變異品種,即除具有龍睛翻鰓之特徵外,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凸出於鼻孔之外。根據其紅龍睛球翻鰓、紫龍睛球翻鰓、藍龍睛球翻鰓、墨龍睛球翻鰓、五花龍睛球翻鰓等。
(22)望天魚
是龍睛魚的變異品種。眼球向上轉90度角,瞳孔朝上,背鰭消失,眼圈晶亮。觀魚時,有先見其光之妙。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藍望天、紅白花望天、朱鰭白望天等。
(23)望天球
是望天魚的變異種,主要特徵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外面而得名。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球、五花望天球等。
(24)紅龍背
無背鰭,瞳孔側向,鰓蓋、頭部、鼻均正常。頭、體均為紅色。
(25)紅龍背球
除了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以外,其餘的特徵同紅龍背。
(26)紅頭龍睛高頭
翻鰓有背鰭,鼻、鱗片正常,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裸露在外,頭上具有肉瘤堆,呈草莓狀,色紅,魚體
(27)紅龍睛高頭翻鰓
具龍睛高頭特徵,但鰓蓋向外翻轉,部分鰓絲外露,頭體均為紅色
(28)紅龍睛高頭球翻鰓
除具有紅龍睛高頭翻鰓特徵外,就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之外。
文種魚
文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鰭叉多在四葉以上。體色多為紅、紅白、紫、藍黃、五色雜斑等。高頭(北方稱“帽子”)和珍珠是其代表種。高頭體短而圓,頭寬,頭頂上生長著草莓狀肉瘤,從其肉瘤的生長部位和發達程度還可以分為鵝頭型高頭和獅頭型高頭兩種類型。前者的肉瘤僅限於頭項範圍;後者的肉瘤還延伸到兩頰顎。依其主要品種的形態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珍珠魚又稱為珍珠鱗,其鱗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魚有球型、橄欖型兩類,還有大尾和短尾之區別。依其體色可以分為很多種。
(1)紅高頭
頭上生長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通紅色。
(2)五花高頭
頭上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有的以紅色為底色,鑲有藍、白、黃、黑各色斑點;或以藍色為底,鑲有紅、白、黃、黑各色斑點。其色彩、圖案極美,以藍底鑲紅、黃斑點比例大的最為悅目。
(3)紅白花高頭
頭部生有草莓狀肉瘤。體表花紋有大小和形狀不規則的紅白色斑塊組成
(4)軟鱗紅白花高頭
主要特徵是有似薄而嫩的軟鱗,全身都有紅、白斑分布,兩眼烏黑閃亮,是金魚中之珍貴品種。
(5)紅頭高頭
又稱鶴頂紅。身軀銀白色,頭項部的肉瘤為紅色,似鶴頂紅冠,故得名“鶴頂紅”,也稱“紅運當頭”。在人們心目中它是幸福、吉祥、福壽雙全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
(6)黃頭高頭
身軀為白色頭頂部的肉瘤為黃色。
(7)朱頂紫羅袍
是由紫高頭變異而成,身軀深紫色,僅頭頂肉瘤部分鮮紅艷麗。形態端莊文靜,雍容華貴,是金魚中的珍貴品種。
(8)玉頂紫羅袍
頭部的草莓狀肉瘤潔白如玉,身軀深紫色。
(9)玉印頭
又名玉頂高頭,由紅高頭變異而成。全身通紅,僅頭部正中生有銀白色的肉瘤堆,像一枚方正的玉印,非常稀少,很名貴。
(10)墨獅頭
由高頭變異而成。頭部肉瘤發達,顯得很厚實,且從頭頂部直接下延至兩頰顎包及鰓蓋,常使嘴、眼凹於肉瘤之中,因酷似威武之雄獅又全身烏黑而得名。在水中遊動時,光渾閃爍,深受人們喜愛。
(11)紅高頭球
頭部具有肉瘤堆,鼻中隔呈絨球狀,頭和身軀呈紅色。
(12)紅高頭球翻鰓
頭部具有內瘤堆,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鰓蓋翻轉,通體紅色。
(13)紅高頭翻鰓
頭部具有肉瘤堆,鰓蓋翻轉,鼻中隔正常,全身紅色。
(14)紅珍珠
體色朱紅或者是橙紅,鱗呈白色或米黃色突起,形似珍珠,且排列整齊,在遊動時閃爍著珍珠般的光彩
(15)紫珍珠
身體紫色,閃耀著深褐色或紫銅色光澤,珠鱗淡黃色,兩色相映,頗有古色古香之風貌。
(16)五花珍珠
具珍珠之特徵,只是體表顏色由紅、白、黃、藍、黑等不規則之斑紋所組成。
(17)墨龍睛珍珠
全身烏黑閃光,珠鱗亦為黑色,與魚體渾然一體。兩個算盤珠似的大眼睛又很像是龍睛,非常好看。其他特徵同紅珍珠。
(18)紅龍睛珍珠
具有龍睛魚和珍珠魚的特徵,全身通紅。
(19)紅珍珠翻鰓水泡
體色鮮紅,珠鱗米黃,異常醒目。它集珍珠翻鰓、水泡三個品種的特徵於一身,所以很珍貴。
(20) 紅光背珍珠
無背鰭,鱗呈乳突狀,全身紅色。
蛋種魚
蛋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肥,形如鴨蛋,無背鰭。有成雙的尾鰭和臀鰭。鰭的長、短和形狀差異較大。一般絨球、水泡、虎頭等的鰭短小而圓;丹鳳、翻鰓、紅頭等的鰭較長大。
(1)水泡
在金魚中屬於名貴品種。有一對特殊構造的眼,也就是在眼珠的周圍長出一個內含液體半透明的大泡,故稱為“水泡眼”。水泡的泡膜很薄,清晰欲穿,像兩隻珠分別掛在魚頭兩側。水泡魚在遊動時兩個水泡眼猶如兩隻大燈籠,左右顫動,加之雙開的尾鰭飄飄忽忽,甚是迷人。水泡魚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水泡、銀水泡、五花水泡、紅白花水泡、墨水泡、黃水泡、藍水泡、紫藍花水泡、喜鵲花水泡等不同品種。此外,還有紅水泡帽子、黃水泡帽子、紅白花水泡帽子等,它們與其他水泡魚不同的特徵是頭下長有草莓狀的肉瘤。
(2)絨球
其主要特徵是鼻中隔變異形成一對肉質球。根據其體可分為紅絨球、白絨球、紫絨球、紅白花絨球、五花絨球(身披五色斑紋,連魚鰭也是五花的)。無論是什麼品種,均以個大、結實、溜圓、肉質球緊貼鼻孔且左右對稱
(3)虎頭
頭部長有比高頭更加發達的肉瘤,除包著頭頂部以外,還包向兩頰額,眼和嘴也陷到肉瘤里。在頭項部之肉瘤上隱約可見一“王”字凹紋,顯得威武雄壯。其頭大,遊動時像蹣跚行動的長者,頗有年高望重之勢。根據其體色劃分,有紅虎頭、銀虎頭、黃虎頭、白虎頭、紅白花虎頭、五花虎頭等。此外,還有紅眼黃虎頭,與以上各種“虎頭”的區別在於其黑亮的大眼外還有一圈紅色彩膜包著,似鑲在頭部米黃色肉瘤堆中之寶石,非常悅目。
(4)翻鰓
兩個鰓蓋的後部由內外反轉,魚鰓裸露在外,外表猶如一個半月形傷口,較體色深。選擇時,以鰓蓋翻轉的程度左右一致為佳。以紅翻鰓多見,也有五花翻鰓等品種。
(5)丹鳳
鱗片,鰓蓋,鼻和頭部均正常。體短,頭平,尾鰭特別長大,薄如蟬翼,在遊動時如輕紗飛舞,宛如神話中所描述的鳳凰尾。很像神話所形容的鳳凰尾,故得名“丹鳳”。
(6)紅頭
體色銀白,各鰭微黃,頭頂具有紅色斑塊,形狀彎曲,宛如一隻元寶。選擇時,要求色塊的形狀酷似元寶,而且色澤也應鮮亮。
(7)龍背種
沒有背鰭,脊背呈弓型。眼球突出,如:“望天眼(於1870年培育出現)”等。
其演化過程是:野生鯽魚首先演化成金鯽,再發展出草金魚這品種,經過草金魚和金鯽這兩個環節後,再發展成文種,最後 演化出龍種和蛋種這兩個近親品種。
進化歷史
野生狀態下的金魚,體綠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金魚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龍睛、或無背鰭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產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
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穀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產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艷,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鰭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周。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顏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長到30公分。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的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以及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
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里,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
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撰寫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魚有鯉鯽鰍鱉數種,鰍鱉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顏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只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以及河南的鎮平。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遍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裡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飼養方法
飼料
基本情況
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鯽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餵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艷程度、特徵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產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餵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徵(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以0.5%食鹽水飼養較佳,自來水中有氯氣,應先曝至於空氣中半天除氯,或用市售中和液或維他命C糖果涮四到五次中和毒性。[2] 井水有較多有害物質,也需注意。
此外,在金魚飼養者中也有一種稱為“綠水”的飼養法,控制水缸中浮游植物與藻類的多寡,讓水維持在有點透明的綠茶色。藉由食用水中的浮游植物,能讓金魚的體色變得更艷麗,同時也能在換水時緩和水質的劇烈改變。不過若是沒有適當管理,浮游植物過度繁殖讓綠水的顏色過濃,反而容易造成金魚的病變。
動物性
動物性飼料是金魚最喜愛吃,而且營養最豐富的飼料之一。它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
(1)魚蟲(俗稱紅蟲,學名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遊動物,是各種水蚤類的俗稱。其體型有大有小,像紅蜘蛛蟲,它的體色呈血紅色,體形偏小,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它以浮游植物為食,有利於淨化水質,所以,我們常用鮮活的紅蟲適當投餵(指不過剩)的金魚要比投餵其他代用飼料的金魚發育快,顏色鮮艷、魚病發病率也相應減少。
(2)劍水蚤,體呈青灰色(俗稱青蹦)
它屬甲殼動物中的橈足類。它的優點是生命力強,遊動快,能存養幾天不死。但缺點是體型小,如果用來投餵數齡的老親色,因它們遊動快,就更難捕食,而且劍水蚤還能咬傷小魚苗,所以,投餵劍水蚤時,最好用開水燙一下。
(3)草履蟲(俗稱洄水)
它是浮游生物中幾種原生動物的俗稱。如草履蟲,可用稻草培養,最適宜投餵剛孵出的魚苗。輪蟲,它是單細胞動物(即由許多細胞組成其本身的),如龜紋輪蟲、水輪蟲、柱輪蟲、泡輪蟲等等。
(4)孑孓,即蚊子的幼蟲(南方稱為血蟲,北方地區稱為油蹦)
是搖蚊的幼蟲,體色血紅,故得名為血蟲,其營養豐富,價格也比較貴,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愛好者直接將其冷凍後投餵。
(5)水蚯蚓
它的種類很多,水蚯蚓金魚最愛吃,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它們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陰溝污泥表層,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隨水擺動,它的個體細小、柔軟、體鮮紅色或深紅色,容易被金魚吞食,但在投餵前必須進行反覆漂洗,有條件的話,必須養幾天后,水蚯蚓將泥吐淨後再投餵。
植物性
金魚的飼料當然是以動物性飼料為最理想,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缺乏動物性飼料的情況下,植物性飼料可以成為救急或維持生命的輔助飼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其中蕪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另一種是小浮萍,它有一條細絲狀根,金魚在飢餓時也要吃,一般只可餵較大的金魚,但不可多喂,餵前要仔細檢查有無害蟲和蟲卵,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則很容易帶入病菌和蟲害。
合成
發展規模金魚養殖業,光靠捕撈天然餌料魚蟲不能滿足需要,除開展人工培養魚蟲外,還必須發展配合顆粒飼料的生產,供應市場,一方面可解決養殖場的飼料來源,另一方面也可滿足金魚愛好者家庭養玩金魚的需要。有了人工飼料,家庭飼養金魚就方便多了。
配合顆粒飼料要求營養成分齊全,符合金魚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成分應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5大類。
1.蛋白質
是金魚身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的作用是生長新組織,修補舊組織,也是熱能供應的組成成分。餌料中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金魚快速生長。
2.糖類
是金魚體內熱能的主要物質,是金魚的主要飼料成分。
3.脂肪
是儲存熱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樣,在體內氧化供給能量。一般來說飼料中缺少脂肪,金魚生長慢、個體小,會降低魚體對低溫、缺氧的耐力,越冬時易造成死亡;脂肪過多,魚體過肥,會阻礙性腺的發育。
4.無機鹽類
是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鈣、碳酸鈣。魚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鈣又能促進消化和幫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魚除了能從飼料中獲得鈣和磷外,也能通過皮膚、鰓將水中的鈣和磷滲透到體內。金魚還需要鐵、銅、鎂、鈉、鉀、鑽等微量元素,缺少了這些元素就會生長緩慢,發生疾病。為了保障金魚的正常生長,飼料中應含有這些元素。
5. 維生素
這也是金魚生長必需的。長期缺乏維生素,魚體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會產生畸形,對外界不良環境和各種魚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色鰭斷裂,魚體色素消失,體色變淡,不鮮艷;缺乏維生素E,會使性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同時對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為降低,在飼料中加少量維生素B12,能夠促進生長。
養殖技術
飼養地點選擇
飼養金魚不管是園林、魚場或個體專業戶對其建立金魚飼養場地、水源、電源都必須有規劃,即使金魚愛好者在庭園內建造幾隻小魚池,也要因地制宜的設計。因為飼養金魚的場地和水源的選擇規劃可直接影響到金魚的生長發育和今後的科學技術管理,事先務必全面考察和規劃。
1.養魚場地最好選擇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特別要選擇上午6時到中午12時之間均能曬到太陽,而且通風條件好的郊外、庭園和加固的房頂及陽台上。
2.魚場必須靠近水源、電源之處 如果河、湖、江的水質沒有污染情況的,為了降低養魚成本,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水源,吸入過濾池處理後即可使用。如果江、河、湖的水質因污染而要用地下水(深井水)或自來水的,則魚場要選擇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或附近可接通自來水管道的地方。
3.魚場要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如能靠近飛機場、車站、輪船碼頭的地方最為理想。這樣可發揮中轉或運輸優勢。既可降低出口運輸成本,對提高金魚運輸中的成活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4.魚場靠近飼料產地 充足的飼料才能養好金魚,如果食物短缺,金魚會因體質問題而生病。
場址選擇及準備
一、場址選擇及準備
選擇規模在3.33公頃以上、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為宜,水質要清新、無污染。網箱形狀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網箱上口要加蓋網,以防水鳥等敵害生物。箱體選用聚乙烯網片編制而成,網目大小為1厘米,四周用毛竹或鋼架作為框架,用成袋的廢舊泡沫塑膠或塑膠浮桶作為浮子,用磚塊、石子或鋼筋桿作為沉子,最後用鋼繩或錨將其整體固定在水體中,也可打樁固定。網箱固定要選擇在水較深的地方,以保證水流暢通,溶氧充足。網架可設定呈“田”、“品”字形排列,間距以20厘米為宜。新網箱使用時應在養殖水體內浸泡1周,使網箱上長些青苔,網箱變得光滑,然後再投放魚種,這樣不損傷魚體。
二、苗种放養
首先要選擇適宜在網箱中進行養殖的金魚品種,如獅頭類、頂紅類、珍珠類、朝天類、琉金類等。一般一個網箱內只選擇放養相同規格的同一品種為佳。
放養苗種的規格一般都在4-5厘米,養殖大型魚時放養密度為150-220尾/米2,養殖小型魚時放養密度為400-500尾/米2養殖珍珠類高頭類(紅獅和頂紅)等品種的金魚時,製作的網箱下、要太深,放養密度要稍大點,否則養殖的珍珠類金魚體形較長,紅獅和頂紅頭部的肉瘤起的不明顯。
三、飼養管理
(一)投餌採用配合飼料。投餌量應根據天氣、季節、水溫、魚體大小、攝食情況、水質狀況而定,在金魚的生長旺季即6—9月,每天投餌4次,投餌量為金魚體重的6%。為了防治餌料的散失或被其他野雜魚搶食,在網箱內用泡沫製作一個40厘米X40厘米的餌料框。
(二)日常管理經常巡查,每天細心觀察金魚的活動、吃食情況。勤檢查網箱以免水中的鱉、水老鼠等敵害生物咬破網衣,發現破洞及時修補,或及時移人備用網箱中。如可能可在網箱養殖區的外圍用攔網包圍,以防金魚逃到其他地方。每半個月用敵百蟲和殺菌藥物進行定期預防,發現魚病要及時鏡檢察看,對症下藥。
餵食時間和方法
金魚的餵食時間不管是投餵活飼料還是人工飼料,都要掌握這樣幾個原則:
1.每天投餵次數 只需1—2次,每次投餵量宜在1—2小時內吃完。天氣、水質正常,對生命力強的品種魚群可適當增加一點投食量。
2.投食時間 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時左右,太陽開始曬及魚池(缸)時投食。深秋及冬季投食時間可稍遲一點,一般在7—8時左右,寒冬季節甚至可延遲到10時前後投餵。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即使魚群覓食明顯,也應在下午3時左右少量投食為好。11月以後,水溫明顯下降,金魚的食慾有減退趨勢,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隨著金魚的長大的投食量宜逐漸適當增加 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別是人工飼料,更應嚴格控制。家庭養魚,可採取將一日量分1—2次投餵的方式,避免飼料一次投量過多,積存池(缸),敗壞水質。
餵養注意事項
一.挑選健康金魚
健康的魚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覓食爭食、游姿自然、悠閒,尾鰭清澈透明、飄逸。
二.金魚買回家後不要急於入缸
先將裝魚的塑膠袋放入魚缸10至20分鐘後再打開,讓缸水分幾次倒流入袋中,同袋中原先的水逐步混合,使金魚逐步適應水溫、水質。如有燈光照射,應將燈光關掉。在黑暗中魚兒比較安靜,不易受驚。
三.不能急劇改變水的溫度
購魚時要注意到水族店的水溫和你家魚缸的水溫,偏差不宜過大,一般4℃以內是允許的。
四.一次換水不能過多
新水必需先經過一兩天的存放。目的是為了去除水中的部分氯氣,還可以使新水和舊水的溫度接近。
生活環境
金魚比較適應群養和密集養殖。但家養不可密度過大,比較理想的水魚比重要達到1000:1,金魚體長和魚缸長度要達到1:10以上,這樣能保證水質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則養殖密度過大會導致水質腐敗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魚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
金魚是變溫動物,對水溫適應性比較強,體溫隨著水溫而變化,在0-39攝氏度的水溫下都能存活。但金魚不能適應水溫劇變,溫度急劇升高或下降超過5攝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魚的生命。金魚的生長最適溫度在20-28攝氏度,這個水溫下,金魚生長發育最旺盛,食量、排泄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這時金魚最鮮艷活潑。
在養金魚的實踐中,水溫處在最適溫度,細菌很容易滋生,水質很快變壞,需要頻繁換水,否則金魚會生病死亡,給管理帶來麻煩。而金魚在15-20攝氏度的水溫下,生命活動也很正常,只是沒有最適溫度下那么旺盛,但在這個溫度下水質能保持比較長時間。因而,可以把水溫控制在15-20攝氏度。
•冬天來臨後,要注意把金魚搬到室內,保證水溫在5攝氏度以上,雖然0攝氏度以上都能存活,但當水溫低於5攝氏度,金魚的生命活動就大幅降低,金魚生長停滯,顯得呆滯,色彩暗淡。
金魚對水質適應性比較強,有一定的耐髒水能力,也比較耐酸鹼,酸鹼度(pH值)在5.5~9.5的水質都能存活。偏鹼性的水質比較適合金魚生長,但鹼度不能過高,pH值不能超過8.5。金魚在酸性水質下會出現食欲不振和動作呆滯,生長停滯。金魚雖然對水質的適應性比較廣,但是,金魚不能耐受水質急劇變化,水質急劇變化很可能導致金魚生病,甚至危及金魚生命。
在實際飼養中,為了使得魚缸保持水清、氧足,需要經常對魚缸進行換水。為了不能急劇改變水質水溫,換水採用兌水的方法,不要一次性換掉所有的水,以免金魚產生水質和水溫不適應病症。如果能濾去食物殘渣和排泄物,每天換去十分之一的水即可。如果無法濾去食物殘渣和排泄物,則每天換去三分之一的水,氣溫高水質變壞快,可以適當增加每天的換水次數和換水量,但需要注意晾曬新水保證溶解氧充足。
金魚的食性很廣,屬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要求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麵包屑、米飯、蔬菜葉、蝦米、肉類等金魚都吃,金魚更喜歡活食,活食飼養的金魚生長更好。
在餵食金魚時,儘量不要投油膩的餌料,油星會封堵魚缸的液面,導致水中溶解氧不足,很可能讓金魚窒息死亡。如果投麵包蟲等活食,一定要注意保證活食不帶病菌,否則很容易讓金魚生病。不要大量投餌料,以防過剩餌料污染水質,每天投一兩次餌料,每次餌料投放量夠金魚10分鐘左右吃完即可。不要長期投餵單一的餌料,要混合投放餌料,保證營養全面而充足。
金魚是性情溫順的寵物魚,很少出現大魚攻擊小魚的爭鬥情況。但是,孕產期的金魚性情則可能會出現大變,變得兇狠好鬥,因而,孕產期的金魚要單獨一個魚缸養。
生長繁殖
一般來說產卵期的雌魚肚子較大,雄魚腹部沒什麼變化。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雄魚左右前鰭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幾個小白點兒,尤其是在產卵期較為明顯,而雌魚絕對沒有。
另外在產卵期雄魚總是追著咬雌魚的尾部,這時快產卵啦,應該將這一對魚單獨放在一個魚缸內,缸內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產的魚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則魚卵沉入水底被魚兒吃掉,產卵後的雌魚暫時不要再和任何雄魚混養,讓它充分好好休息調養,以保護雌魚。
把粘有乳白色魚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魚水的魚缸內(最好是瓦缸),放在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金魚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國南方要比北方早1-2個月,在南方為3-4月間產卵,在北方為4月底到6月底產卵。金魚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產卵,也就是說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冬季提高溫度,加強飼養管理,金魚7-8月齡時,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產卵,並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齡)時才能產卵繁殖。金魚在繁殖的季節里可多次產卵。約隔一二周產1次,可產2-3隻。照射到的地方,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孵出小魚。
人工授精
在一般情況下,性腺發育良好的金魚親魚,都能自然婚配並產下健康的受精卵。但是在人們想要進行新品種雜交,或者某一品種的雌魚很多,而雄魚僅有一二尾時,我們就可以採取人工授精的方法,進行金魚的育種工作。人工授精,能彌補自然受精的不足,大大提高精子和卵子的利用率,可按生產需要有意識地定向培育上等品位的新品種。
金魚人工授精有兩種方法,可以帶水進行,也可以脫水操作。
①帶水授精:用一個大口淺底白盆,盛放深1/2的清淨晾曬過的自來水,並放適量的金魚藻或狐尾藻束,令其漂浮在水中。然後,左右兩手在水中各提確定的標準親魚,讓它們泄殖孔相對,並以大拇指輕輕擠壓雄性親魚腹部,擠出乳白色精液,同時,另一手的大拇指也輕輕擠壓雌性親魚腹部,擠出成熟的魚卵。精子與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過程,這時的受精卵會立刻粘附在水草上。為了保證受精卵正常孵化,應該馬上把黏附魚卵的水草,移入另一個條件更好的水體中去孵苗。
②離水授精法:取出已確定標準的雌、雄親魚一對,用柔軟的紗布把魚體擦乾,用拇指輕壓雄魚腹部,擠出精液放在乾燥的玻璃容器中,然後迅速地用拇指擠壓雌魚的腹部,把成熟卵子,擠入盛有精液的玻璃容器中。同時,取一根乾的羽毛,把精卵相互攪拌。再將已受精的卵潑到魚巢上,受精卵遇到水就產生黏性,會立刻黏附在水草上,而後再送去孵化。離水授精,一尾雄魚的精液可以供多尾雌魚的卵受精能充分節省雄魚用量。
關於雜交
從理論上講金魚和鯽魚是可以雜交的,金魚本身就是從野生的鯽魚選育而來的,它們在生物學意義上是同一種物種的不同品種。但是實際上很難讓金魚和鯽魚進行雜交,因為兩者在外形和生活習性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混養在一起時,鯽魚明顯具有生理優勢,很難讓優勢差距明顯的魚自然配對。
在理論上講,將金魚和鯽魚實行人工授精能夠實現繁育的成功,但是沒有人會做那樣的事,因為兩者的後代既不會比金魚好看,也不會有鯽魚那樣強的生活能力,兩方面都不會出色。
飼養水質
金魚飼養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這說明水質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魚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從而刺激金魚的生長發育。
想養好金魚,必須對養魚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薪水
指剛放出來的自來水,是養魚的最理想用水。但要注意其水溫常與養魚池(缸)中的水溫相差較大,需進行調溫處理(個別地區自來水含氯氣較多的還需進行除氯處理)。
陳水
就是魚池(缸)中底部含有糞便、污物的髒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換的飼水。對魚類的生長有極大影響。
老水
就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綠色、綠色、老綠色或綠褐色的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綠色水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綠藻較多,它們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飼料。這種水中腐敗分解的有機質少,溶氧較多,常以嫩綠色而清潔的老水養魚,養出來的魚食慾最為旺盛,魚體健壯,色澤鮮艷,發育很快。
回清水
如果發現原來池(缸)中的老綠水突然變成了澄清水,許多綠藻沉澱缸底,這種現象稱之回清水。這種水容易引發魚病,需全部更換。
換水方法
(一)一般換水 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只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髒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套用。
(二)部分換水 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綠極快(飼料投餵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金魚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魚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注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魚撈入原池(缸)內飼養。
另一種情況是池(缸)中的水才換沒有幾天,水色尚好,可因為當天餵食量過多,出現浮頭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應急措施。換水的辦法和上面講的相同。
如果是漁場的大魚池,就不必把金魚撈出來,而用摺疊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鐘,待水靜止片刻隨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過剩的魚蟲、糞便和陳水,或用撈魚網兜從中央撈去過剩魚蟲後,再放去1/4—1/2的陳水,最後注入等量、等溫新水,這種方法常見於魚場或家庭因投食量過多的時候所採用的急救方法。
(三)徹底換水 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池(缸),挑選幼魚或成魚的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過密的情況下才採用的。具體有兩種方法:
1.在沒有空閒池的情況下,只好將全部金魚撈入盆內或者把網箱放入鄰池水中暫養,在盆內或網箱內加入增氧頭增氧。然後,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徹底沖洗乾淨以後,重新注入等溫新水,靜置片刻待水溫相等後將魚撈入原池(缸)內。
2.如果有空閒池和新水時,則只要將全部金魚撈入盆或網箱內,分別挑選處理好,該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溫相等後就可將金魚移入新水內飼養。這種換水方法應特別注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的早晨9時前進行。不過此法一般只適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缸)內為好。這樣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或網箱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1次。夏季大伏天氣、水溫高達28℃以上,在水色極易濃色,水質很易混濁的情況下,一般4—7天應徹底換水1次。冬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慾減少,水質不易敗壞,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全部換水。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由於密度、體型大小、飼料、餵食習慣、水質維護設備的差異,換水方法不能過於教條,要根據水質和魚的狀態適當進行調整,這些都需要長期養魚的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