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話

金華話

金華話/ʨin uɑ uɑ/是吳語內的一種方言,屬吳語-金衢片,使用地區主要為浙江省金華市的婺城區、金東區及部分臨近地區(蘭溪、義烏、武義、龍游局地)。使用人數約100萬。以金華城裡方言為代表。 金華話與臨近的蘭溪話較接近,而與附近其他方言較難通話。金華話內部存在不少差別:城裡和鄉下方言之間有較大差別,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說話也有差別。 由於原金華府地區的方言內部差異較大,各縣之間難以互相通話,金華城裡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有金華地區交際共同語的作用。 在浙江中部流行的婺劇基本上以金華城裡方言為標準。 金華話的兒化音變使本韻因韻母鼻化而變為含鼻化元音的兒化韻。韻母鼻化是兒綴音[n]弱化的結果。 本條目的聲韻調、小稱、語音特點和文白異讀、語音的變遷、辭彙、語法等章節中的金華方言均為金華城裡方言。 下文中,“金華”單獨作地名出現時指的是金華話的使用區域,“金華地區”指的是原金華府所含區域。

歷史

金華話的使用區域大致相當於湯溪縣併入金華縣前的金華縣境,包括今婺城區的所有街道、羅店鎮、蘇孟鄉、竹馬鄉、乾西鄉、雅畈鎮、琅琊鎮、箬陽鄉、白龍橋鎮(古方除外)、長山鄉(石道畈除外)和整個金東區。 除了金華當地漢族人外,當地畲族人也會說金華話。

由於金華地區的方言內部差異較大,各縣之間難以互相通話,要用帶官腔的金華話來交際。金華城裡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有金華地區交際共同語的作用,基本上以金華城裡方言為語言標準的婺劇在浙江中部十分流行。

義烏西部靠近金華的隴頭朱、上滕、苦竹壙、葛仙等地方言受金華話影響,稱雞蛋為“雞卵”。

(浙南溫州甌語也稱蛋為“卵”,個別借入詞是一樣)

語音特點

幫端母

金華話幫端母特殊讀音的特點是以讀鼻音[m n/ȵ]聲母為主,但只分布在金華絕大部分鄉下地區和湯溪。金華城裡方言古陽聲韻幫端母字曾經讀作[m n]聲母,後來逐漸朝[p t]方向變化。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金華城裡方言的幫端母仍存在特殊讀音(少量字如“半”、“打”,讀[m n]聲母);但到二十世紀末,幫端母字已一律讀[p t]聲母。

尖團

金華城裡方言,精細聲母拼撮口呼韻母時讀[tɕ]組聲母,跟見曉組細音字不分。金華的鄉鎮大體上靠近金華城的地方趨向相混,距離城遠的趨向相分,尖團不分的只有金華城裡及其附近鄉下。

其它特點

假攝開口幫組字在金華、湯溪東部等地讀[ɤa]韻母。在金華一帶,[ɤa]類韻母是一種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讀音,但金華城裡一些年輕人因嫌[ɤa]“土氣”而改讀作[ia]。知見系字,金華地區讀[ua]韻母。

常見發音

【僅為近似音,僅供參考】

國語 金華話 備註

筷子:箸/dʑi/

睡:①困,市區普遍說法 ②眠,金東區某些部分說法

吃:①吃,市區普遍說法 ②食,金東區某些部分說法

說:講/kaŋ/

吹牛:伯嚭/bəʔ pʰi/善吹牛、愛說空話的人。伯嚭,吳王夫差時宰相,讒臣。

大男孩:鬼王頭。十七八歲的男孩子。“鬼”,類似”舉“音,念/tɕʮy/

蚊子 :蚊/mən/窮

(誰) 金華話念法——拉葛

(講話) 金華話念法——/kaŋ ua/

(鼻子):鼻頭/biə diu/

(眉毛) 金華話念法——/mi mao/

(爺爺) 金華話念法——/ia ia/

(妹妹) 金華話念法——/mɛ/

(哥) 金華話念法——/kuo/

(外婆):金華話念法——/ɑ puo/

(哪裡) :哪/lɑ/達

(這裡):末/məʔ/達

(那邊):末邊/məʔ pie/

(這):格邊/kəʔ pie/

(上面):/ʑiaŋ mie/

(底下) 金華話念法——低洼

(旁邊) 金華話念法——/baŋ pie/

(前面) 金華話念法——狹咩(第二聲)

(你):儂/noŋ/

(我) :我儂/ɑ noŋ/

(他們) :浪/gəʔ lɑŋ/

(我們) :我浪/ɑ lɑŋ/

(不要) :弗要

(知道) :曉得

(嘴巴) 金華話念法——口哺

(眼睛) 金華話念法——/ɑ tsin/

(白天): 日裡ȵiəʔ li

(陰陽怪氣)金華話念法——死像

(不正常的)金華話念法——倒傻

(很好) 金華話念法——危些好

(沒) :未 /mi/

(真的) 金華話念法——tɕin 囊

(誰)金華話念法——拉葛

(太陽):日頭

(回到家)金華話念法——歸到窩裡

(起床) 金華話念法——爬起

(瞎子) 金華話念法——阿睛渙

(傻瓜) 金華話念法——么奪

(小孩):小人/siao ȵin/

(椅子) 金華話念法——高於

(勺子) 金華話念法——瓢缸

(小伙子)金華話念法——舉(第一聲)網

(媽媽) 金華話念法——老娘。M(這個英語讀音去掉a)妹

(爸爸) :爺/iɑ/

(青蛙) 金華話念法——田雞

(睡覺) :困,寐/mie/

(去玩) :去/kʰə/嬉、去搞

前者為金華話 括弧內衛解釋或國語

到殺貨[指一個人腦子有問題]

去炸[指一個人沒出息,貶義多]

驚/kuɑŋ/[怕]

街/kɑ/路[街道]

困[睡]

光近[左右]

鏖糟[髒]

該些[沒辦法]

耐down[已婚婦女]

垃圾leh seh[垃圾]

的澇[腦子有問題,貶義多]

夸慢/ma/[慢走,慢吃,慢...]

哥弟/kuo di/[兄弟]

吃飯/tɕhiəʔ vɑ/

夾沃[拉*不文明用語*]

雅罰切過命[晚飯吃過沒]

蓋啦離[在哪裡]

表男[泡妞]

聲韻調

以下聲韻調系統以1990年代的金華老派城裡話為準。聲母表、韻母表中國際音標後有例字(文白讀不同音的字大都用其白讀音),僅用於文讀的聲母、韻母在國際音標右下方以“文”標出。

聲母

金華話有27個聲母。

金華方言聲母表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齦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門 n難 ȵ魚
塞音 清音 不送氣 p班 t短 k光
送氣 pʰ破 tʰ貪 kʰ筐
不送氣濁音 b排 d段 ɡ狂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氣 ʦ紙 ʨ雞
送氣 ʦʰ雌 ʨʰ溪
不送氣濁音 ʣ磁 ʥ件
擦音 清音 f反 s師 ɕ收 x蝦
濁音 v煩 z時 ʑ壽 ɦ文韓
邊音 l藍

註:

1^金華方言的濁擦音、濁塞音、濁塞擦音的實際音值與真正的濁音聲母存在較大差距(處於“濁-清”之間,即所謂“清音濁流”),但一般仍記做濁音聲母(下文中不再說明)。

2^有部分老年人把“我”文讀作/ŋo/(其他人文讀作/o/)。

3^或將金華話中的零聲母記作聲門塞音[ʔ]。

韻母

金華話有51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m̩]、[ŋ̍],不包括兒化韻),其中有9個文讀專用韻母:

開尾韻 元音尾韻
開口呼 ɿ雌 ɑ班 o菠 ɤ盤 ɯ去 ɛ杯 ɤa馬 ei隨 ɑu包 eu謳
齊齒呼 i未 ia爹 iɑ畲 ie邊 iᴇ佘 iɛ吆 iɑu鳥 iu手
合口呼 u烏 uɑ還 uɤ多 uɛ塊 ui歸
撮口呼 y水 yɑ唰 yɤ原 yɛ帥
鼻化韻 鼻音尾韻 塞音尾韻
開口呼 ɤã潘 ã番 ɑŋ幫 əŋ門 oŋ風 əʔ北 oʔ木
齊齒呼 iã演 iɑŋ上 iŋ平 ioŋ蟲 iəʔ入 ioʔ玉
合口呼 uã歡 uɑŋ梗 uəŋ昏 uəʔ骨
撮口呼 yã宣 yɑŋ雙 yəŋ雲 yəʔ橘
其他 əl耳 m̩姆 ŋ̍兒

註:

1^[ŋ̍]和[əŋ]、[iŋ]、[uəŋ]、[yəŋ]四韻中的鼻韻尾[ŋ]的實際發音部位比較靠前,舌面與上顎的接觸比較輕微,音值比較輕弱模糊,也可記作硬顎鼻音[ɲ],甚至齒齦鼻音[n]。

2^塞音尾韻的喉塞尾[ʔ]逢陰入調明顯,逢陽入調不明顯。

3^或記作撮口呼[yoʔ]。

兒化韻

金華話的兒化音變使本韻因韻母鼻化而變為含鼻化元音的兒化韻。韻母鼻化是兒綴音[n]弱化的結果。 金華話的兒化韻共有19個,可變為兒化韻的本韻共有29個。兒化韻中除了[ɤã]、[ã]、[iã]、[uã]、[yã]又可為文讀韻外,其餘14個都是兒化詞專用韻母。

金華方言兒化韻-本韻對照表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兒化韻 本韻 例詞 兒化韻 本韻 例詞 兒化韻 本韻 例詞 兒化韻 本韻 例詞
ɿ̃ ɿ 詩兒 ĩ i 梨兒 ũ u 兔兒 y 語兒
ie 籠屜兒
嬸兒
iəʔ 麻雀兒
ɤã ɤa 筢兒
ã ɑ 女兒 ia 帖兒 鴨兒
ɛ 杯兒 拐兒
ɑŋ 後生兒 iɑŋ 麥蛘兒 uɑŋ yɑŋ 解妝兒
əʔ 飽呃兒 iəʔ 掠兒 uəʔ 藍忽忽兒
ɤ̃ ɤ 盒兒 iẽ ie 尖兒 uẽ 窠兒 yẽ 圓兒
iu 水狗兒 iu 白頭兒
əʔ 佛兒 iəʔ 侄兒 yəʔ 橘兒
ɔ̃ ɑu 桃兒 iɔ̃ iɑu 鳥兒
iu 帚兒
õ 膜兒 ioʔ 叔兒

其中[ẽ]、[iẽ]、[uẽ]、[yẽ]、[õ]、[iõ]六個韻,部分老年人讀作鼻音尾韻,分別為[əŋ]、[iŋ]、[uəŋ]、[yəŋ]、[oŋ]、[ioŋ]。

金華方言兩種兒化韻對照表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鼻化韻 鼻尾韻 例詞 鼻化韻 鼻尾韻 例詞 鼻化韻 鼻尾韻 例詞 鼻化韻 鼻尾韻 例詞
əŋ 擦黑兒 iẽ 辮兒 uẽ uəŋ 歌兒 yẽ yəŋ 橘兒
õ 田瀆兒 ioŋ 竹兒

聲調

金華話有7個單字調(不包括輕聲),沒有陽上調 :

調類聲調記號調值例字
陰平 ˧˧˦ 334 天 豬 消 幫 冰 飛 高 雌 黏 奎 魁 研 踉
陽平 ˧˩˧ 313 平 毛 樓 煩 啼 狼 苗 船 泥 浮 筒 跑 戀
陰上 ˥˧˥ 535 我 忖 想 小 禍 塢 蟹 畲 拌 亥 稻 賄 項
陰去 ˥˥ 55 去 醋 凍 囥 八 鐵 法 擦 鴨 棵 捏 悔 鳥
陽去 ˩˦ 14 射 硬 韌 未 樹 罵 義 象 順 帽 合 舌 戊
陰入 ʔ˦ 4 北 拍 弗 摘 尺 叔 說 一 骨 橘 剝 哭 竹
陽入 ʔ˨˩˨ 212 入 浴 六 綠 落 鼻 白 服 族 勺 木 肉 玉

•註:

•1^陰去[55]調實際比較短促。

變調

金華話的變調很複雜。
下表列出兩字組連續變調的主要規律。表左欄中為前字聲調,表端欄中為後字聲調,表中數字均表示調值,0表示輕聲。其中,古清上字和古濁上字雖在白讀單字調中均為陰上,但在兩字組連續變調中有所區別,故在表中分為陰上、陽上兩類。綠黃色背景表示該連調模式主要見於動賓結構的字組,青色背景表示該變調模式只用於“數量式”(數詞+量詞)字組和“實虛式”(實詞+虛詞)字組。

金華話兩字組變調規律
↓前字\ 陰平
334
陽平
313
陰上
535
陽上
535
陰去
55
陽去
14
陰入
ʔ4
陽入
ʔ212
陰平
334
33+33
33+55
33+313
33+55
33+535
33+55
33+535
33+55
33+55 33+14
33+55
33+ʔ4 33+ʔ12
陽平
313
33+33
31+55
53+55
33+313
31+55
31+14
33+535
31+55
53+55
33+535
31+55
31+14
33+55
31+55
33+14
31+14
33+ʔ4 33+ʔ12
陰上
535
55+33 55+313
53+14
55+14
53+535
53+55
53+535
53+55
53+55 55+14 53+ʔ4 55+ʔ12
陽上
535
55+33
53+55
55+313 53+535 33+535 53+55
55+14
55+14 53+ʔ4 55+ʔ12
陰去
55
55+33
33+33
33+55
55+0
55+313
33+313
33+55
33+14
55+0
53+535
33+535
33+55
53+535
33+535
33+14
53+55
33+55
55+0
55+14
33+55
33+14
55+0
33+ʔ4 55+ʔ12
55+0
陽去
14
55+33
53+55
14+0
55+313
53+55
53+14
14+0
33+535
53+535
33+535
14+0
31+55
53+55
55+14
31+14
14+0
53+ʔ4 55+ʔ12
陰入
ʔ4
ʔ4+33
ʔ4+55
ʔ4+0
ʔ4+313
ʔ4+55
ʔ4+535 ʔ4+535 ʔ4+55 ʔ4+14
ʔ4+55
ʔ4+ʔ4 ʔ4+ʔ12
陽入
ʔ212
ʔ21+33
ʔ21+55
ʔ21+313
ʔ21+14
ʔ21+535
ʔ21+55
ʔ21+535
ʔ21+55
ʔ21+14
ʔ21+55 ʔ21+14 ʔ21+ʔ4 ʔ21+ʔ12

三字組的連續變調更加複雜。

因小稱產生的變調詳見下文“小稱變調”部分。

小稱

金華方言中的小稱詞一般為“兒化音+變調”的形式,但也有少數小稱詞為“純元音韻母+變調”的形式。

小稱變調

小稱音的變調規律比較簡單,如下表列出 。

調類單字調值小稱調值
陰平 334 334
陽平 313 313
陰上 535 55
陽上 535 14
陰去 55 55 / 535
陽去 14 14
陰入 ʔ4 55
陽入 ʔ212 14

註:

•1^古清上字和古濁上字雖在白讀單字調中均讀陰上調,但在小稱變調中有所區別,故在表中分為陰上、陽上兩類 。

•2^陰去調一般不變,少數變535調 。

兒化音

表示小稱的兒化音變一般通過韻母鼻化和部分聲調變調來實現,但有部分老年人將部分兒化韻讀作鼻音尾韻。兒化的韻母詳見上文“兒化韻”部分。

非兒化音

韻母為[ɿ]、[i]、[iŋ]、[iəʔ]、[u]、[y]、[iu]的音節中有少數字詞小稱時可讀作不鼻化的純元音韻母 。這種小稱形式是鼻化型小稱丟失鼻化成分的結果。

小稱詞 本韻 鼻化韻 非鼻化韻
兩齒(兒) ɿ ɿ̃ ɿ
姊姊(兒) i ĩ i
嬸(兒)嬸兒
麻雀(兒) iəʔ
鴣鴣(兒) u ũ u
語(兒) y y
布紐(兒) iu iu

音韻

金華方言存在較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但文讀主要仍限於“打官腔”時使用。其白讀系統是因兩晉時北方戰亂,望族南遷形成的,而文讀系統主要是南宋以來在北方漢語、北部吳語以及杭州話的影響下形成的。

聲母

在平、去、入聲中保留“幫-滂-並”、“端-透-定”、“見-溪-群”三分,即塞音聲母及見組的塞擦音聲母存在“不送氣清-送氣清-不送氣濁”三分;但在上聲中,因沒有陽上調,只有“不送氣清-送氣清”二分。 古全濁聲母上聲字在白讀中讀為清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時不送氣,文讀時為濁聲母。

在今齊齒呼韻母前分尖團,精組字讀[ʦ]組聲母,見曉組字讀[ʨ]組聲母;在今撮口呼韻母前不分尖團,精組和見曉組字都讀[ʨ]組聲母,如:“趨”=“區”/ʨʰy/、“需”=“虛”/ɕy/。

從母、邪母、崇母字,白讀擦音[z]聲母,文讀塞擦音[ʣ]聲母。船母、禪母字白讀擦音聲母。

日母字,白讀[ȵ]聲母,文讀[ʑ]聲母。

見曉組開口二等字,白讀[k]組聲母,文讀[ʨ]組聲母。疑母字逢洪音讀零聲母,逢細音白讀[ȵ]聲母。

非組少數字保留聲母讀[p]組音(所謂重唇輕唇不分)的古老語音特點。例:敷母“覆”、“蝮”讀作/pʰoʔ/,奉母“縛”讀作/boʔ/,微母的“無”讀作/m̩/,“尾”讀作/ŋ̍/,“未”、“襪”、“蚊”、“問”、“網”、“望”等字讀[m]聲母。知母的個別字保留聲母讀[t]音(所謂舌頭舌上不分)的古老語音特點。例:“摘”表示“用拇指和食指掐”時讀作/tiəʔ/,“拄”讀作/tu/。

匣母少數字讀如群母。例如“厚”讀作/giu/,“懷”作名詞時讀作/guɑ/,“銜”讀作/gɑ/,“峽”讀作/guɑ/。

韻母

果攝字,白讀[uɤ]韻,文讀[o]韻。

假開二幫組以及鹹合三、山開二、山合三的幫組或非組入聲字白讀[ɤa]韻。

假開二知見系字(如“茶”、“加”、“下”)讀[uɑ]韻。 假開三的章組、日、以母字,白讀[ia]韻,文讀[iᴇ]韻。

蟹開四字,白讀[ie]韻,文讀[i]韻。

流攝一等字,若今為零聲母字則讀[eu]韻,若為其他聲母字均讀如三等[iu]韻。

鹹、山兩攝字,在白讀中無鼻音尾和塞音尾,讀為開尾韻,而在文讀中,陽聲韻字讀為鼻化韻,入聲韻字讀為喉塞尾韻。 其中開口三等知系字讀撮口呼韻母,白讀[yɤ],文讀[yã](陽聲韻字)、[yəʔ](入聲韻字)。 鹹、山兩攝開口三等字和四等字的韻母,除了幫組字、部分見系字無區別外,其他字均有主要元音開口度大小的區別,即三等韻開口度小([ie]、[yəʔ]韻),四等韻開口度大([ia]韻)。

梗開二陽聲韻字在白讀中讀[ɑŋ]韻(“梗”字讀[uɑŋ]韻),與宕、江攝字相混,文讀[əŋ]韻。

“兒”、“爾”、“耳”、“二”等字,白讀[ŋ̍],文讀[əl]。

聲調

古次濁聲母上聲字白讀歸陰上,無文讀;古全濁聲母上聲字白讀歸陰上,文讀歸陽去。但在小稱變調和一些字組的變調中,古濁上字自成一類,與清上字不同。

鹹、山兩攝入聲字在白讀中依聲母清濁分歸陰去、陽去,在文讀中則分歸陰入、陽入調。 其中古清入字白讀為陰去後,在一些字組的連續變調中自成一類。

語音的變遷

金華方言的濁音清化發生在1920年代之後,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所記金華方言還沒有清化。

金華城裡方言古陽聲韻幫母、端母字曾分別讀作[m]、[n]聲母,後來逐漸朝[p]、[t]方向變化。在1920年代,金華城裡方言的幫端母仍存在特殊讀音(少量字如“半”、“打”白讀為[m]、[n]聲母);但到1980年代,幫端母字已一律讀[p]、[t]聲母。

金華城裡方言原本存在陽上調,古濁上字不與古清上字混同,後來濁上字歸入陰上調。1920年代的金華城裡方言有8個聲調,上聲分陰上[434]、陽上[423]。到了1980年代,金華城裡只有老年人將部分濁上字讀作陽上[312]調,中年、青年人都讀作陰上。而在1990年代初,《金華方言詞典》所記的金華城裡方言已無陽上調。

辭彙

以下辭彙及發音以1990年代的金華老派城裡話為準,來源均為《金華方言詞典》,故不再一一註明。 列出的主要是與現代標準漢語中詞義或用法明顯不同的詞。國際音標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調值,“-”後為變調後的調值,“0”表示輕聲。因變調引起的聲母清濁變化,不註明原聲母,只寫出變調後的聲母。

代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疑問代詞。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
單數 我/ɑ/
我儂/ɑ noŋ/
儂/noŋ/ /gəʔ/
複數 我浪/ɑ lɑŋ/ 儂浪/noŋ lɑŋ/
爾浪/ŋ̍ nɑŋ/
浪/gəʔ lɑŋ/

指示代詞

近指 遠指 疑問
國語
金華話 格/kəʔ/ 末/məʔ/ 哪/lɑ/

動詞

望/moŋ/看。 落/loʔ/下。 例:“下車”、“落雨”、“落去”、“落班”。 徛/kɛ/站立。 喫/ʨʰiəʔ/吃,喝,吸。 /lɛ/躺,倒。 謳/eu/①呼喚。 ②讓。 ③叫做,稱為。 驚/kuɑŋ/①怕。 ②嚇,使害怕。 射/ʥia/解(大小便)。 囥/kʰɑŋ/①藏,收存,存放。 ②放,擱。 篩/sɑ/斟。 飼/zɿ/餵。 煠/zuɑ/在較多的開水裡煮。

名詞

生世/sɑŋ ɕyɤ/輩子。

生活/sɑŋ uɑ/工作。

生活/səŋ uəʔ/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

暗槽/ɤ zɑu/抽屜。

植物

落蘇/loʔ su/茄子。 蠶豆/zɤ diu/豌豆。 佛豆/vəʔ diu/蠶豆。 包蘿/pɑu luɤ/玉米。 香薺/ɕiɑŋ sie/薺菜。 天蘿/tʰia luɤ/絲瓜。 蕃芋/xuɑ y/番薯。 芫荽/yɤ ɕyɛ/香菜。 金瓜/ʨiŋ kuɑ/南瓜。 藤梨/dəŋ li/獼猴桃。 鼠耳/ʦʰɿ ŋ̍/鼠麴草。 朝日葵/ʨiɑu ȵiəʔ ʥy/向日葵。 菠薐菜/po ləŋ ʦʰɛ/菠菜。

動物

卵/ləŋ/蛋。 例:“雞卵”、“鳥卵”、“茶葉卵”。 蟢/ɕi/(八腳蟢/pɤa ʨiəʔ ɕi/)蜘蛛。 土狗/tʰu kiu/螻蛄。 圪寶/kəʔ pɑu/蟾蜍。 圪蚤/kəʔ ʦɑu/跳蚤。 抄牛/ʦʰɑu ȵiu/天牛。 活猻/uəʔ səŋ/猴子。 芒蚣/moŋ koŋ/蜈蚣。 鱅鰱/zoŋ lia/鱅魚。 蚰蚰螺/iu iu luɤ/蝸牛。 鯧鯿魚/ʨʰiɑŋ pie ȵy/鯿魚。 狗涴蝮/kiu uɤ pʰoʔ/蝮蛇。

飲食

炸飯/suɑ vɑ/用剩米飯加水煮成的稀飯。

年糖/nia dɑŋ/金華當地風味食品,依原料不同分為“凍米糖”、“油麻糖”等。

清明餜兒/ʦʰiŋ miŋ kuẽ/清明餜。

凍米糖/toŋ mie dɑŋ/“年糖”的一種,用糯米作原料,春節期間流行。

油麻糖/iu mɤa dɑŋ/“年糖”的一種,用芝麻作原料。

稱謂

•伯嚭/bəʔ pʰi/善吹牛、愛說空話的人。

•老貨/lɑu xuɤ/老漢,老頭子(不帶褒貶色彩)。

•老馬兒/lɑu mɤã/老婆子。

•母媽/m̩ mɛ/①媽媽。 ②稱呼岳母。

•鬼王/ʨy uɑŋ/男孩子(含輕視意)。

•賴料/lɑ liɑu/無賴,賴子。

•賊骨頭/zəʔ kuəʔ tiu/賊。

數詞

國語
金華話零/liŋ/一/iəʔ/兩/liɑŋ/
二/ŋ̍/
三/sɑ/四/si/五/ŋ̍/六/loʔ/七/ʦʰiəʔ/八/pɤa/九/ʨiu/
國語二十
金華話十/ʑiəʔ/廿/ȵia/百/pəʔ/千/ʦʰia/萬/vɑ/

•註:

•1^金華話中基本都用“兩”表示“二”,序數詞中一般也說“兩”,不說“二”,如“第兩”(意為“第二”)、“初兩”(意為“初二”)。“二”僅用於少數有序數含義的詞(如“二月二”、“二哥”、“二婚親”等)和“二兩”(重量)。

量詞

•記/ʨie/①表示動作的次數,相當於北京話的“下”。 ②指很短的一段時間,相當於北京話的“會兒”。

•爿/bɑ/①用於商店。 例如“一爿店”。 ②用於地面、村莊。 例如“一爿地”。

形容詞

•㽺/ɕiəʔ/差,不好。

•細/sie/①與“粗”相對。 ②碎。

•細/sia/小。

•吃力/ʨʰiəʔ liəʔ/費力;累,疲勞。

•推板/tʰɛ pɑ/①相差,缺欠。 ②差,欠缺。

•罪過/sɛ kuɤ/可憐,值得憐憫。

•倒灶/tɑu ʦɑu/①倒霉。 ②糟糕。 ③窮。

•木嘮嘮/moʔ lɑu lɑu/很多。

副詞

•弗/fəʔ/不。

•未/mi/沒有。

•頂/tiŋ/最。

•猛/mɑŋ/程度副詞,用於被修飾詞語(形容詞或某些動詞)的後面,相當於北京話的“很”。 例如“好猛”、“喜歡猛”。關於其重疊形式“×猛×猛”,詳見下文“詞法”部分。

•還正/uɑ ʨiŋ/才,剛。

•頂對/tiŋ tɛ/恰好,剛好。

•真當/ʨiŋ tɑŋ/真,確實,的確。

助詞

•個/kəʔ/(常讀作輕聲)相當於北京話“的”。

•罷/pɑ/用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肯定事態出了變化,有時還兼有表示動作完成的作用,相當於北京話的“了”的部分用法。 例:“我去過罷”、“票買來罷”。

•生/sɑŋ/用於名詞、代詞或動詞後,相當於北京話的“似的”、“般”。

語法

詞法

人稱代詞和部分指人的名詞的複數詞尾是“浪”/lɑŋ/ 。

帶後綴“頭”的詞很多,這些詞大致可分為三類:

“頭”加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後面。如“手頭”、“嬉頭”、“花頭”、“苦頭”。

“頭”加在數量詞後表示具有這一數量的某一事物,有強調數量的作用。如“兩塊頭”、“五間頭”。

“頭”在名詞後面,表示方位或時間,相當於北京話的“里”、“裡頭”。如“外頭”、“溪頭”、“店頭”、“夜頭”。

1.

“頭”加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後面。如“手頭”、“嬉頭”、“花頭”、“苦頭”。

2.

“頭”加在數量詞後表示具有這一數量的某一事物,有強調數量的作用。如“兩塊頭”、“五間頭”。

3.

“頭”在名詞後面,表示方位或時間,相當於北京話的“里”、“裡頭”。如“外頭”、“溪頭”、“店頭”、“夜頭”。

有些在國語中無後綴或帶“子”綴的詞在金華話中也能加“頭”後綴, ,如“紙頭”、“鼻頭”、“領頭”。

形容詞後加副詞“猛”組成的形容詞短語經常構成“×猛×猛”的重疊格式。“猛”意為“很”(詳見上文“副詞”部分),重疊後的“×猛×猛”表示的程度更深,相當於北京話的“非常”、“極”。例如,“好猛好猛”,“難過猛難過猛”,“吃力猛吃力猛”等。

金華話中重疊的動詞在不同句式中有不同的含義。 在“信寄寄便來”、“飯吃吃再去”這樣的句子中,重疊的動詞表示“動作完成”。 在“門關關好”、“話講講靈清”這樣的句子中,重疊的動詞表示祈使。

句法

金華話有“坐孑起”、“買本添”這樣的“動詞/動詞短語+起/添”的語法結構。副詞“起”、“添”都用在動詞或動詞短語後。“起”表示時間在先,像是把北京話的“先”後置。“添”有“再”、“還”的意思。

雙賓語語句中兩個賓語的語序比較靈活,可將簡介賓語放在直接賓語之前;有時還可以把直接賓語提到句首或動詞之前,而量詞仍留在動詞之後,如“我儂書送兩本儂”。

內部差別

金華話內部存在地域差別(城裡方言和鄉鎮方言的差別)和城裡方言的年齡差別(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說話的差別),這些差別主要體現在語音和辭彙上。

地域差別

金華話內部的地域差別,整體而言中部、西部地區的方言較為接近,東部孝順、曹宅、澧浦一帶的話有若干共性而與中部、西部多有不同,城裡及其附近地區的方言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聲母

幫母和端母的古陽聲韻(鼻音尾韻)字,城裡和城郊秋濱等地分別讀塞音[p][t]聲母(包括“打”字) ,秋濱的朱基頭除了“打”字讀[n]聲母外,幫、端母字均讀塞音聲母,其他絕大部分地區分別讀鼻音[m][n]聲母 ,曹宅鎮小黃村的幫端母古陽聲韻字,逢今韻母為鼻音尾韻時讀塞音聲母,逢今韻母為非鼻音尾韻(古鹹山攝)時讀鼻音[m][n/ȵ]聲母,但“柄”、“打”兩字仍讀鼻音聲母。

金華除了城裡、城郊的朱基頭、化山、擇住鄰等地和東北部孝順、曹宅一帶外,多數地區的方言不分尖團 。 金華城裡方言中,精組聲母拼撮口呼韻母時讀[ʨ]組聲母,跟見曉組細音字不分,拼齊齒呼韻母時的發音因年齡而異,詳見下文“城裡方言的年齡差別”。

韻母

蟹攝一等字(如“改”、“害”、“賠”、“對”),城裡讀[ɛ],城郊秋濱、多湖、仙橋等地讀[ai],其他地區讀[a]或[ɑ]。

效攝字在城裡及其附近朱基頭、王宅、南乾、擇住鄰、小黃村等地讀[ɑu][iɑu]韻,離城裡較遠的東部和西部地區讀[ɤ][ie]韻 。 例如,“腰包”在金華城裡讀作/iɑu pɑu/,而在部分鄉鎮則讀作/ie pɤ/。

流攝一等字(如“藕”、“頭”),城裡和東部地區一般讀[eu](藕)、[iu](頭),中部地區讀[e]或[ei],西部地區讀[ɑu]。

梗攝開口二等字(如“生”、“爭”),城裡和中、南部地區讀作[ɑŋ]韻,同宕江攝;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讀作[ã]韻或[an]韻,同鹹山攝。

聲調

在金華城裡方言中古濁上字歸陰上,而在曹宅鎮小黃村的方言中古濁上字歸陰平。

金華城裡方言有7個單字調,而小黃村的方言因陰入、陽入兩調各有兩種調值而共有9個單字調。

小黃村方言的單字調
調類聲調記號調值
陰平 ˧˧˦ 334
陽平 ˧˩˧ 313
陰上 ˥˧˥ 535
陰去 ˥˧ 53
陽去 ˩˦ 14
陰入甲 ʔ˦ 4
陰入乙 ˥˥ 55
陽入甲 ʔ˧˩˧ 313
陽入乙 ˩˩˧ 113

代詞

第一人稱單數,城裡和大部分鄉鎮用“我”/ɑ/或“我儂”/ɑ noŋ/,孝順、曹宅、澧浦一帶多用/ʨiɑ/,孝順北部地區說/tsia/或/ɛ/。 第一人稱複數,城裡說“我浪”/ɑ lɑŋ/或/ɑŋ/,孝順、曹宅、澧浦等地多用/ʨiɑ lɑŋ/或/ʨiɑ liɑŋ/。
第二人稱複數,城裡和北部地區一般是“儂浪”/noŋ lɑŋ/或“爾浪”/n̩ nɑŋ/或/nɑŋ/(“爾浪”的合音),南部地區多用“儂浪”/noŋ lɑŋ/,西部白龍橋、長山等鄉鎮用“爾浪”/n̩ nɑŋ/,東北角源東、鞋堂等鄉鎮多用“儂哄”/noŋ hoŋ],澧浦、雅畈等地只說“儂浪”/noŋ lɑŋ/或“儂亮”/noŋ liɑŋ/。
第三人稱複數,城裡說“渠浪”/gəʔ lɑŋ/或/gɑŋ/,澧浦說“渠亮”/gəʔ liɑŋ/。

指示代詞“這”,城裡和大部分鄉鎮說“格”/kəʔ/,鄉下有的地方如秋濱街道的唐宅、呂獻塘和嶺下鎮等地說/ʥiəʔ/。 指示代詞“那”,城裡和大部分鄉鎮說“末”/məʔ/,鄉下有的地方如秋濱街道的唐宅、呂獻塘和嶺下鎮等地說/doŋ/,羅店等地說/goŋ/。

其他

“去”字,城裡及附近地區讀/kʰɯ/,東北角源東、鞋塘、孝順、傅村等鄉鎮和西部白龍橋擇住鄰村等地讀/kʰi/,南部安地讀/kʰɤ/ 。

“人”,城裡和大部分鄉鎮說“人”/ȵin/,東部和義烏相鄰的地區說“儂”/noŋ/。

城裡方言

金華城裡方言存在一些年齡差別。

聲母

精組、見組聲母拼齊齒呼韻母字,如“精”、“經”,全部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區分尖團,分別讀[ʦ]聲母和[ʨ]聲母;部分中年人和全部青年人不分尖團,都讀[ʨ]聲母 。 金華話中“鄒”、“走”、“奏”、“湊”、“搜”、“擻”、“嗽”等字為[iu]韻,年輕人因不分尖團而將這些字也讀成[ʨ]組聲母。例如,“走”=“酒”/ʨiu/。

古微母部分字,如“婺”、“文”、“物”,中老年人都讀[v]聲母,年輕人傾向讀合口呼零聲母。

古疑母個別字,如“我”,一部分老年人文讀[ŋ]聲母,白讀零聲母;部分老年人和全部中年、青少年人不論文白都讀零聲母。

韻母

金華城裡一些年輕人因嫌[ɤa]韻母“土氣”而改讀作[ia] 。

山合一幫組舒聲字(如“半”、“潘”、“伴”、“滿”)的文讀音,部分老年人讀[ɤã]韻,其他人讀[ã]韻。

小稱

表示小稱的兒化詞,老年人用得較多,中年人用得較少,青年人用得很少。

研究歷史

趙元任的《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年出版)記錄了吳語地區33個地點方言的聲韻調、辭彙,金華話也包括在內。其中記錄的是1927年的金華新派城裡話 ,聲韻調用嚴式國際音標和五度標記法記錄,辭彙的讀音用注音羅馬字記錄。

1958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方言與國語集刊》第五本收錄了約齋《金華方音與北京語音的對照》一文。

1957年至1966年間,浙江省方言工作者傅國通、方松熹、蔡勇飛、鄭張尚芳等在全省方言普查工作中,對浙江方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匯集成《浙江吳語分區》等,收入了金華話的材料。

錢乃榮的《當代吳語研究》(1992年出版)是對《現代吳語的研究》中33個方言點所作的跟蹤調查,記錄了1980年代金華城裡方言的聲韻調、兩字組變調的規律、單字音、辭彙,以及老、中、青三代人語音的異同,反映了六十年中金華城裡方言語音的變化。

1996年,曹志耘編纂的《金華方言詞典》出版,該詞典詳細記錄了金華話的語音、辭彙、詞法。2002年,曹志耘的《南部吳語語音研究》出版,該著作深入研究了包括金華話在內的11種南部吳語方言的語音。

大堰河

詩人艾青是金華人,其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實際應為“大葉荷”,因艾青不知道其本字而金華話中這兩個詞同音而誤寫。詩中的“冬米的糖”應為“凍米糖”(見上文“飲食”),“凍”的聲調在該詞中因變調而成為33調(如陰平,與“冬”同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