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金科中學原名公薩格公學(Gonzaga College),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主教耶穌會神父Piuo L Moore主辦,校址在霞飛路汶林路(今淮海路宛平路)。第一期學生44人,半數為中國人。後因校舍過小,發展甚難,於1933年9月遷至膠州路734號,全校面積為九畝余。
辦樣歷史
1936年春,由前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馬相伯等11人組成校董會,馬相伯任校長,並按其建議將公薩格公學正式更名為金科中學,聘請神父丁樹人任金科中學第一任校長,報經當時政府立案。是年秋,學校由四年制改為初高中三三制,全校學生260餘人。1936年至1940年,歷任校長分別是沈安芳、徐志光。金科校內設有一座總鐸級教堂類思堂,奉聖類思·公撒格為主保,堂區範圍為現靜安區膠州路及其附近。二戰後,上海天主教主母會自浦東錢家天主堂遷入該堂,“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活動。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金科中學全校師生全面支持抗戰。汪精衛偽政府上台後,要求全市各校例行登記,遭到金科校方嚴詞拒絕。此後,學校領導更迭頻繁,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金科中學時任校長為吳應楓神父。其後不久,吳應楓與時任震旦大學附中主任的龔品梅神父對調崗位,龔出任金科中學校長。1949年春,龔品梅調任天主教蘇州教區主教,由原總務主任姚景星神父出任副校長主持日常事務。
1949年後,由於校內的共產黨員學生反對和外界環境壓力,學校改聘豐子愷出任校董會董事長,前上海法學院教務長曹辛漢任校長,副校長仍由姚景星擔任。後經過大陸三年余的各種運動,1952年12月31日,金科中學由上海市教育局正式宣布“改私為公”,同時全面接管金科,並以校址所屬地區之名將金科中學改名為上海市江寧中學。現金科中學所有建築及其校內類思堂已被完全拆除,原址已被改建為教師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