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胡蜂

金環胡蜂

金環胡蜂,為膜翅目,胡蜂科。體長竟達40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頭部:寬較胸部窄,但略寬於前胸背板前緣;胸部:前胸背板前緣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開,肩角明顯,前緣兩側黃棕色,其餘均呈黑褐色,但有的個體肩角處各有1棕色斑,刻點幾無,但布有棕色毛。腹部:除第6節背、腹板全呈橙黃色外,其餘各節背板均為棕黃色與黑褐色相間。捕食多種昆蟲,在生物防治上有較大利用價值,同時亦會吸食成熟水果,帶來一定害處。屬東洋、古北區系共有種。

基本信息

經濟價值

捕食多種昆蟲,在生物防治上有較大利用價值,同時亦會吸食成熟水果,帶來一定害處。

形態特徵

成蟲

金環胡蜂金環胡蜂

雌蜂:體長40-42毫米。頭窄於胸。頭部桔黃色,後頭邊緣有棕色毛。每個單跟周圍呈黑色。觸角支角突深棕色,柄節棕黃色,鞭節黑色。唇基桔黃色,端部兩側有齒狀突。前胸背板翦緣兩側黃色,余黑褐色,但個體之間有變異。小盾片矩形,黑褐色或棕色。後小盾片五邊形,黑褐色。並胸腹節黑褐色。中,後胸側板黑褐色。足黑褐色。腹部除第六節背、腹板全呈橙色外,其餘各節背板均為棕黃色與黑褐色相間。第一節腹板全呈黑褐色。第2-5節腹板黑褐色,僅端部有1棕色窄帶。第一節背板與第二節背板兩端橙色,中間黑褐色。第3-5節背板僅於端部邊緣為橙色,基部為黑褐色。各節均光滑。

體長約40-42毫米。棕色毛較密,體上有棕色斑。腹部7節。

幼蟲

金環胡蜂金環胡蜂

白色,老齡幼蟲體長15毫米,體肥胖,無足,體側有刺突,固定在蜂巢內。

白色,長橢圓形,長約1.5毫米,附著在蜂巢內。

蜂巢

蜂巢一般是橢圓形,藏在土裡或樹洞等處,直徑25~120厘米。

地理分布

屬東洋、古北區系共有種。
國內分布面較廣,北起吉林(長白山),南至台灣及廣東、廣西、雲南南緣,東接國境線,西向沿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延安)、甘肅(慶陽、隴南地區)西斜,折入四川、雲南,止於盆地西緣和橫斷山系東側,是胡蜂科中常見種類之一。
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北海道一九州)及歐洲(法國)。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水果成熟前,去除果園附近的蜂巢。

2.誘殺成蟲:果實成熟期,在樹上掛放由紅糖、蜂蜜和水(l:1:15)加0.4紅砒組成的誘殺液誘殺胡蜂。

生活習性

金環胡蜂是毒性最大、最兇猛的一種胡蜂,其窩建於自建的土洞中,隨著其蜂窩的增大,其自我認定的勢力範圍也從幾十米擴展為幾百米。金環胡蜂的最喜歡單獨在樹林中尋覓小馬蜂窩、胡蜂窩(包括金環胡蜂窩)、毛毛蟲等,也喜歡在蜜蜂巢洞口獵食進出的蜜蜂,一旦發現蜂類的巢穴,即成群結隊地進行驅逐、捕殺並將其蜂蛹全部咬回巢餵養自家的蜂蛹。

金環胡蜂個體長、大,行動靈活,覓食範圍從幾百米到十里以外不等,但卻不會在勢力範圍以內進行覓食。在勢力範圍以外,金環胡蜂一般不蜇人(除非正在與其它蜂群群毆),在受到侵襲時也只是固定飛在空中環伺四周進行警戒或逃離。但在其自我認定的勢力範圍內,只要被其發現有動物對象活動(主要是通過對聲音、風向、振動的感應),就會呼朋引伴,立即進行蜇咬。

預防蜇咬

因金環胡蜂對聲音、風向、振動相當敏感,所以,當發現有幾隻金環胡蜂會在林中環繞飛行或環伺時,那是被你驚擾的蜂群來巡邏了,應該是到了蜂巢邊了,此時靜聽應可聽到一聲一聲斷斷續續的“嗡”聲,那是金環胡蜂進出洞口的聲音。順著聲音望去即可看到金環胡蜂挖出來的泥土了。這時一定要保持鎮定,如果巡邏蜂沒巡邏到眼前,請慢慢下蹲;如果巡邏蜂離你身體很近,請馬上變成木頭,別呼氣,僵住!待其平息後輕輕地離開,不可急跑,不可搖樹枝,不可踩響地上的枯枝落葉,不可出聲,一句話就是要“提心弔膽、悄無聲息”。如果有金環胡蜂直對著你沖(撲)過來,那肯定是被發現了,兩秒鐘之內就要挨蜇了,咋辦?滾!向地勢更低的山下滾,滾得越遠越好,不然小命難保喲。

膜翅目(一)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