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玉三捻橄欖”原產於汕頭市金灶鎮蘆塘等村,在汕頭市有150多年的栽培歷史。橄欖是橄欖科橄欖屬的常綠喬木果樹,是南方特有的熱帶亞熱帶果樹之一。
中國是橄欖的原產地。三捻橄欖是橄欖中的一個名優特珍稀品種,其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光滑、肉質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無澀味,嚼後滿口生香,堪稱橄欖中之極品。
三捻橄欖在潮汕地區乃至廣東省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它也是金灶鎮的地方特產,金灶鎮擁有一批百年以上的三捻橄欖古樹群,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株,在金灶鎮官坑村存一株500多年的三捻橄欖古樹,堪稱三捻橄欖的鼻祖。
品質特點
金玉三捻橄欖是橄欖中的一個名優特珍稀品種,其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光滑、肉質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無澀味,嚼後滿口生香,堪稱橄欖中之極品。據測定,金玉三棱橄欖平均單果重10克,果實橫徑2.2厘米、縱徑3.7厘米,核肉肉易分離。果肉白色、脆而化渣、香濃、回味甘甜。含可容性固形物12%,果實可食率 82.84%,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18.64毫克,鈣146.72毫克,蛋白質 3.54毫克,纖維 6.08克,維生素C和蛋白質含量分別相當於普通橄欖的225%和147%。
自然條件
三捻橄欖產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小北山的中心地帶,小北山東北側為榕江平原。金灶鎮地處潮陽區西北部,處於東經116度18分,北緯23度24分之間。東接揭東縣,南與谷饒、貴嶼鎮毗鄰,北與揭陽、普寧接壤,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撥高度144米,高程最高為大尖山447米。
金灶鎮地處南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金灶鎮因近海多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冬春由於受冷空氣影響而吹北到東北風,4至5月多吹偏東風,6至8月多吹偏南風,9至10月多吹偏西風。
金灶鎮所在範圍歷年來冷期短,暖期長,氣候溫和,冬季少見霜凍,年平均氣溫為21.6℃,極端氣溫最高為38℃,極端氣溫最低2.6℃。常年最冷季節是一月份。平均氣溫13.7℃,熱月出現在7至8月,平均氣溫28.6℃。
年平均日照1891.4小時,日照率達48%。歷年各月日照時間最長出現階段在7月份,全月有261.5小時,日照率63%,最少是2月份,全月只有100.2小時,日照率31%。雨量充沛,常年雨季是3至10月份,年降雨量1650—2740毫米。歷年相對濕度平均為84%。
小北山中心地帶為厚有機質或中有機質層,厚層花崗岩赤紅壤土,各層地質有異。總之,獨特的氣候、土壤、環境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珍稀名果三棱橄欖。
歷史淵源
金玉三捻橄欖源於金灶鎮(2003年以前為金玉鎮)蘆塘等村,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在該村西部瓠靴山發現,經長期選優去劣,嫁接繁衍而成。據2008年調查,金灶鎮仍擁有一批百年以上的三捻橄欖古樹群,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株,在金灶鎮官坑村尚存一株500多年的三捻橄欖古樹,堪稱三捻橄欖的鼻祖。
生產情況
到2008年,汕頭市全市三棱橄欖種植面積5000多畝,年產量110噸左右,主要種植於金灶鎮蘆塘、官坑、東坑、徐寮、下寮等村,形成了三棱橄欖生產基地,成為當地的一大支柱產業。潮陽區金灶鎮官坑三棱橄欖基地地處粵東沿海,據統計,2008年基地占地面積500畝,共有老縱三棱橄欖500多株,年產量3000多公斤,並已相應培育三棱橄欖樹苗5000多株。基地三棱橄欖2000年獲得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1年12月在全省鮮食橄欖質鑒會”上評比總分第一名。2004年又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4年底金灶鎮成功舉辦了“中國百年三捻橄欖認證暨拍賣會”,使三捻橄欖的市場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在2005年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舉行的中國百年三棱橄欖精品拍賣會上,每市斤最後的成交價都在248元以上,其中“樹王”(510年樹齡)的果實每市斤更高達1668元。
地理標誌
產地範圍
金玉三捻橄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民政府《關於劃定金玉三捻橄欖產地範圍的函》(汕潮陽府函〔2007〕12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金玉三捻橄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栽培技術
品種
三捻橄欖
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土壤質地為沙壤土,pH值4.1至6.5,壤土厚度0.8m以上,有機質含量≥1.5%。
栽培管理
1、育苗
以當地橄欖實生苗為砧木,從豐產、穩產、優質、無檢疫對象、生長健壯的優良母樹上採集接穗進行嫁接繁殖。
2、栽植
(1)定植時間:在3至4月或10月中下旬。
(2)定植密度:每公頃≤210株。
3、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相結合,保證樹冠通風透光。
4、施肥
以腐熟有機肥為主,輔以化肥。幼樹每年每株施腐熟有機肥應≥15kg,成齡樹每年每株施腐熟有機肥應≥30kg。
5、環境
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採收
1、採摘時間:12月冬至前後,雨天不能採摘。
2、採收方法:人工採摘。
質量指標
1、感官特色:果皮呈金黃色、臘質層薄,皮色光滑鮮艷,果肉淡黃白色;果基較平、鈍圓,果身縱向呈三個棱面狀;果肉酥脆化渣,欖香醇和淡雅,澀味適中,口感好,回味甘濃持久。
2、理化指標:單果重8g至12g,可食率≥80%,果肉中蛋白質含量≥1.2%,鐵含量≥1.0mg/100g,還原糖含量≤2.2%。
3、分級:果實按色澤、外形和單果重的特點可分為特級、一級。
等級 | 色澤 | 外形 | 單果重 |
特級 | 皮金黃色、光滑、無跡斑 | 呈倒卵形,基部較寬、平鈍,果身略呈三棱狀,整齊度好。 | 10-12克 |
一級 | 皮青黃色、光滑、跡斑少而小 | 呈倒長卵形,基部稍寬、較平鈍,果身略呈三棱狀,整齊度中好。 | 8-10克 |
4、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