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圖)金塘鄉](/img/b/046/nBnauM3X4cTO4YjM5Az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wc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金塘鄉地處金沙江河谷,東與崇溪鄉相連,南與蒙姑、爐房鄉接界,西隔金沙江與四川省會東縣相望,北與白鶴灘鎮接壤。境內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670米,高差1590米,地形東高西低,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多石灰岩層結構,西部平緩地帶堆積層厚。鄉人民政府駐地(雙河村)位於巧家縣城南16.4公里(公路19公里),有農貿集市、主街1條,海拔740米。
人文歷史
![(圖)民俗文藝](/img/b/973/nBnauM3XxEDNzQjMyAz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wc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以有一金塘灣(村)命名,因鄉人常到金沙江邊淘洗沙金,得名金塘灣。1950年屬蒙河鎮,1952年屬二區小河鎮,1956年改雙河鄉,1958年改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劃並新華區,1984年由新華區析設金塘區,1988年設鄉。河流有柿花河、以禮河匯流由東向西注入金沙江。轄區有雙河古廟飛來寺及縣級文物曲可橋。
現金塘鄉黨委、政府機關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梨樹村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雙河村、文化站(一級站)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菸葉站、派出所、計生服務站,財政所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文化站站長劉良奎同志榮獲“全國優秀文化工作者”稱號,受國家級表彰,梨樹村支部書記李文明同志獲“退武軍人先進個人”稱號,受省級表彰。興隆村連續5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支部”,2005年榮獲縣級“先進性教育活動示範村”、市委“雲嶺先鋒流動紅旗”稱號;2006年榮獲省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興隆村支部書記楊仕俊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被推薦“昭通十大優秀青年”評選。以田壩文明新村建設為題材的小品《串親》獲全省文明社區文藝調演三等獎;梨樹村第二村民小組李守剛以659分的優越成績摘取2006年全縣高考理科狀元桂冠,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田壩、街子村民小組、老年協會自發組建文藝隊,2006年成功開展了計生、衛生、科技等為內容的“三下村”文藝演出,梨樹、雙河文化室、圖書室初具規模,街子村民小組自發組建科普夜校,成立了蔬菜產業協會,成立了雙河和興隆兩個計生協會和興隆用水協會。
環境資源
![(圖)金塘鄉](/img/e/77b/nBnauM3X2IDN3IDN1Az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wc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全鄉國土面積124.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12畝(人均不足1畝),其中水田965畝;轄雙河、仁和、興隆、梨樹、煤炭、大窪、拖岩7個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93個自然村),3793戶,15413人,散居著漢、彝、苗、布依等民族;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1500多毫米;年平均氣溫21℃,平均日照時數228天,氣候炎熱乾燥,常年乾旱缺水,西部陽坡,立體氣候顯著,屬典型的亞熱帶乾熱河谷區。土壤肥沃,以黃壤、水稻土和沙質地為主。植被二半山地區為針葉林和雜木林,江邊河谷地區多屬攀枝花、紅椿、合歡等樹種。境內礦藏有沙金和石膏礦、鉛鋅礦,距鄉人民政府駐地5公里處的大窪村硫磺洞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境內野生動物有岩羊、狐狸、麂、獐、野兔、野雞、錦雞,過境的以禮河、金沙江內有鰱魚。水利設施有雙河大堰及仁河水庫。3個村民委員會部分居民飲用自來水,多數地區採用集雨型地窖蓄水,“中國第一窖”就位於大窪村小長菁。
經濟狀況
![(圖)農業](/img/6/2be/nBnauM3XxIzMxMzN0gj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4Y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005年底鄉級財政收入69.73萬元,糧食總產量4374噸,人均有糧34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213元。主要糧經作物有烤菸、甘蔗、蠶桑、核桃、水稻、反季蔬菜、豆類、小麥、花生、薯類等,煙、桑、蔗是全鄉的三大支柱產業,反季蔬菜為後續產業,烤菸種植2703畝,實現產值360萬元;甘蔗5706畝,實現產值413萬元;蠶桑2900畝,實現產值168萬元;定單眼季蔬菜500畝,實現產值200萬元。熱帶經濟作物有石榴、芒果、柑、橘、香蕉。畜牧業以生豬、牛、羊為主。第三產業有建築、糧食加工、農機修理、運輸、竹具紡織、經商、飲食服務業等。2007年糧食產量456萬公斤,2006年糧食產量441萬公斤,2007年比2006年增15萬公斤,增長3.4%。2007年人均有糧291公斤,2006人均有糧287公斤,2007年比2006年增4公斤。
基礎設施
![(圖)溝渠及蓄水池](/img/8/bda/nBnauM3XyYTO2ITNzkjN2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5Y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鄉人民政府駐地有縣屬雙河電站,有承接通往會澤、東川、昆明等地的巧蒙公路、巧威公路及雙河大橋,轄區金沙江沿岸設有橫渡站,與四川相往來。7個村民委員會均通公路,4個村民委員會通程控和行動電話。
至2007年底,全鄉興建各類水利工程3441件,總工程量12.8萬立方,投工267萬個,工程總投資9833.13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813.833萬元,民眾自籌15.3萬元。興建三面光渠道116.09公里,管網11件,水窖3401個,新增蓄水量14.019萬立方,新增灌溉面積0.2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08萬畝,建成高穩產農田0.13萬畝,基本農田建設0.06萬畝,改造中低產田0.09485萬畝,解決和改善 1.213萬人和1.3305萬頭牲畜的不安全飲水問題。
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
![(圖)金塘鄉](/img/4/a7f/nBnauM3XzIzMyMTOwgj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4Y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金塘鄉是2005年全縣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示點鄉,並多次作為市、縣各類現場會承辦點:2003年是全市蠶桑生產現場參觀點;2005年是全市烤菸生產現場會參觀點、全市精神文明現場會參觀點;2006年是全市烤菸生產移栽現場會和全縣烤菸收購現場會參觀點。省委宣傳部長晏友瓊、原市委書記王建華、現任市委書記鄧先培、市長羅應光,市委宣傳部長黃玲等省、市、縣領導多次到金塘文明新村參觀檢查指導工作。在我鄉實施的各項農開項目、扶貧工程建設項目,都優質完工並圓滿通過了各級的檢查驗收。隨著白鶴灘電站建設的啟動,定位為“金沙江畔湖濱集鎮”的雙河馬店新集鎮建設完工後,結合水上娛樂,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業。
黨團建設
![(圖)黨建工作會議](/img/d/5f1/nBnauM3X1EjM3gjN2IzN2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yc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金塘鄉黨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努力增強四種意識:一是發展意識;二是開拓創新意識;三是科技意識;四是市場經濟意識。抓好黨的作風建設:一是抓住核心問題,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抓住重點,切實解決幹部的作風、學風問題;三是領導帶頭、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加強黨的建設,一是狠抓黨員幹部的學習,建立規範的學習制度,以提高班子領導的政治、業務及政策水平;二是狠抓黨委政府人大紀委班子成員和鄉村幹部的思想、紀律、作風建設;三是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規範黨委的工作,堅持集體議事制度;四是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嚴肅黨的紀律;五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六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七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搞好村級換屆工作,努力實現村幹部交叉任職和支書主任“一肩挑”。
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14個,其中有7個村黨總支,共有黨員452(其中農村黨員373)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有8人;女性黨員有69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41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有106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有303人;六十歲以上的有119人。全鄉設團委1 個,團總支1個,團員134人,其中女性團員37人。
文明新村建設
![(圖)新農村建設](/img/f/97a/nBnauM3XzIjN5cjM4cj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3Y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金塘鄉雙河村田壩、梨樹村、興隆村陳家灣文明新村及雙河村馬店生態家園按照“旅遊搭台、文化唱戲、經濟發展”的思路建設已初具規模,實現了“五五一”目標,即抓黨建實現五個一:一個好班子,一個好思路,一個好制度,一個好作風,一個好形象;抓文化實現五個一:一套閉路電視系統,一個科普夜校,一個圖書室,一個婦女之家,一個公共閱報欄;抓基礎實現五個一:一條水泥街道,一條機耕路,一條戶便道,一條“三面光”溝渠,一件人畜飲水管網;抓庭院實現五個一:一塊水泥院壩,一個沼氣池,一個衛生廚房,一個太陽能洗澡間,一排長青樹;抓軟體實現五個一:一張經濟發展規劃表,一張村規民約,一張法律法規宣傳單,一張十星級文明戶卡,一塊安全文明宣傳欄。整個文明新村經濟發展,村容整潔,民風純樸,治安良好,文化生活豐富。
金塘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縣委“五村三化”為目標,認真搞好“百村示範”工程規劃。2007年,以文明新村建設經驗為基礎,與扶貧整村推進相結合,以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農村經濟、整治村莊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強化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已將雙河村田壩、梨樹村、煤炭村大窩塘、大窪村小長菁建設成為金塘鄉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力爭到2010年,全鄉全部實現“五村三化”示範建設目標。
文化教育
![(圖)校園](/img/8/144/nBnauM3X1AjN3gzNwcjNx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3Y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金塘鄉現有國小學校8所,61個教學班,國小在校生1831名;中學1所,有14個教學班,中學在校生2572名,共有教職工136人。在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全鄉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金塘鄉教育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中心工作,再搞好教育教學的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自2003年6月全縣“兩基”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鄉黨委、政府提出了“舉全鄉之力打好‘兩基’攻堅戰”的總體工作思路,組織和號召全鄉人民投入到“兩基“攻堅工作中來,經過努力,於2004年12月順利實現了“掃盲”驗收,2005年11月全面完成“普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通過了省、市政府評估驗收,2006年順利通過省、市、縣年檢。通過有效工作,金塘鄉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正穩步上升。
人口衛生
![(圖)衛生院藥房](/img/f/a0d/nBnauM3XwEzM2kTM3gjN2I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4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全鄉總人口15386人,常住人口 1432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計生工作所採取的主要措施:一、責任包乾到村、落實到人;2、嚴肅獎懲制度,堅決執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3、反覆到一家一戶搞好台帳,擠乾水分;4、加大醫學監護力度,加大一胎放環和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辦證率;5、根據《雲南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加大違法處置力度;6、積極與周邊鄉鎮配合加強流動人口管理;7、積極發揮服務所“四功能”作用,加強孕前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現有13099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82.4%。有一個中心衛生院,在職醫務人員7人,6個村衛生所有鄉村醫生12人,可進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