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金和,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三年,卒於德宗光緒十一年,年六十八歲。父早喪,母為吳敬梓之堂侄孫女。邑增生。少工詩文辭,早年讀書江寧惜陰書院,因為文不求合程式,一生與功名無緣。太平歲淪陷金陵,和舉家在賊中,謀與官軍應,不濟,幾及於難。遲之又久,次第得脫,而弱小者已強半凋喪。此後主要在長江下游和廣東一些地方做館,為幕僚。光緒初年,應聘入上海招商局。金和被稱為“振奇人”,敢於指點時事,傲視公卿。思想也較為開通,能接受西方傳來的科學知識。在招商局中,他讚許商股承辦,並憧憬“他日中國之商人或者亦與外國商人共有外國之海”(《朱公行狀》)。
金和親歷危苦,故多沉痛慘澹陰黑氣象;而尤痛心於官軍之無用,故詩中時露諷刺,有《來雲閣詩稿》,刊於光緒十八年(1892)。1914年金氏後人重刊金集,詩集名為《秋蟪吟館詩鈔》,共7卷。又得詞66首,刊為《來雲閣詞鈔》;《文鈔》1卷,附於《詞鈔》後。
詩作特色
金和是近代詩壇上詩歌成就頗有爭議的詩人之一,梁啓超、陳衍、胡適對他推崇讚賞,而相對立者如胡先驌等之批評指責聲,亦甚為嚴厲。這是由於其詩的革新精神造成的。金和親歷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兵刃死亡,非徒聞見而已,蓋身親之”(譚獻《來雲閣詩序》),因而詩歌內容富於現實性,但思想傾向較複雜。他在太平天國起義前所寫的詩原已全部散失,後來追憶重寫了百餘首。其中寫“英夷犯江之役”的《圍城紀事六詠》,諷刺和抨擊統治階級屈膝投降,表現了反侵略的愛國精神;《印子錢》、《苜蓿頭》等則反映了殘酷剝削,表現了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和關心。他現存的詩多數寫於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以後,不少篇章都是攻擊起義軍和寫他家破流亡之感。但由於他對清軍的腐敗有深切的感受,也有些詩如《軍前新樂府四首》、《雙拜岡紀戰》、《蘭陵女兒行》、《烈女行紀黃婉梨事》等,有力地揭露了清軍勒索、蹂躪人民的罪行。他還有一些艷情詩詞,則是他縱情聲色生活的反映。
金和的詩在藝術上有一定創造精神。他善於以古體敘事,不拘於傳統格調,以散文句式,平易的語言,汩汩敘來,痛快淋漓。他的敘事詩中往往截取富有表現力的生活場景突出刻畫人物的形象,以及運用誇張、幽默的筆墨,使詩含有深刻諷刺意味,對古典敘事詩有所發展。他的外祖父是吳敬梓的堂兄,曾於同治年間為《儒林外史》作跋,金和的諷刺藝術頗受該書啟發和影響。梁啓超以金和與黃遵憲、康有為並舉,稱其詩“意境、氣象、魄力,求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秋蟪吟館詩鈔序》),“元氣淋漓、卓然稱大家”(《清代學術概論》)。金和的文流傳不多,但也別具特色。筆端飽含感情,又善於點染瑣事細節,使筆墨傳神,楚楚動人。只是喜用僻字、古字、假借字,頗不便讀者。
詩作選摘
飼蠶詞
阿娘辛苦養蠶天,嬌女陪娘瞋不眠。
含笑許縫新襪袴,待娘五月賣絲錢。
西施詠
溪水溪花一樣春,東施偏讓入宮人。
自家未必無顏色,錯絕當年是效顰。
春閨曲
也卷重簾也倚闌,暗絨柳絮寄人看。
東風用盡開花力,吹上儂衣只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