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發展過程和狀態、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結果,但量變不因質變而停止。
涵義
①質――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質通過屬性表現;把握質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起點。
②量――事物的規模、程度、運動速度的快慢、顏色深淺等可量化的規定性;把握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適度原則是實踐活動的正確準則。
④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⑤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
⑥量變和質變的區分標誌――是否超出度。
辨析
“並不是量變就能引起質變,而是量變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事物內部的主要矛盾運動形式發生了改變,進而才能引發質變。就像水從液態變為氣態,加熱提高溫度只是引起質變的外部條件(外因),水分子的主要熱運動形式發生了改變才是引起質變的根本原因(內因),小於1標準大氣壓時,低於100攝氏度的水照樣可以沸騰。因此說,並不是生產力發展了(外因),就能導致社會的變遷,導致社會從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公有制的不同社會形態的交替,生產力的發展與這種社會形態的交替變化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而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基於此種程度的生產力水平,人類創造的消費產品數量相對於人類需求而言發生了質變,從而導致人類的主要需求矛盾發生了變化(內因),進而導致人類為滿足新的主導性需求而產生不同的認知態度、行為方式和意識形態。 ”
相關典故
量變引起質變,水從液態變為氣態。加熱是引起質變的外部條件(外因),水分子的熱運動才是引起質變的根本原因(內因)。
關係原理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
③總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變的特徵。
④割裂量變質變辯證關係的兩種形上學:“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
“激變論”――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
“庸俗進化論”――只承認量變,否認質變。
它們割裂了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否認了事物的發展。
論意義
⑴、要堅持適度原則
由於量變只有在一定的範圍和限度之內,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的原則。
⑵、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
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所以,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我們就要果斷地不失時機地突破其範圍和限度,積極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⑶、要重視量的積累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既然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依賴於量變,那么在學習和實踐中就必須首先作艱苦的量的積累工作,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要一點一滴地做細小的事情,反對急於求成,立竿見影,揠苗助長,須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就好像開門,猛力推門門會反彈回來關上,只有徐徐用力門才能開一樣。李澤厚說中國實現民主的途徑就和開門是一個道理,不能急躁,這就是適用了量變是質變必要準備的哲學道理。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日益”、“日損”都是量變的過程。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重視量的積累,有步驟、分階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⑷、既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是規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趨勢,那么,在進行量的積累時就要充滿必勝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變的漫長和艱辛而放棄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規律、相信質變必然會發生。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變過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堅持下來的,沒有信念、毅力常常會半途而廢,所以成功者畢竟不是多數。不僅量變的終點是有意義的,而且量變的過程也是有意義的,這意義的來源之一是質變的回溯。質變目標的回溯使量變過程的艱難困苦具有意義。
⑸、既然質變能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並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那么,在學習和實踐中就要高度重視質變,在量變達到能夠引起質變時要有敢於突破的勇氣,敢於破舊立新的精神, 把工作和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不要做滿足於微小進步的庸人。
運用體現
發展是量變和質變、連續性和間斷性的辯證統一。鄧小平關於發展國民經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量變質變規律的具體運用和體現;“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循序漸進”、“不打無準備之仗”、“有備無患”、“防微杜漸”、“當機立斷”等等,都是量變質變規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