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簡介
主要使用釉里紅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即釉里紅瓷,也常簡稱為釉里紅。釉里紅系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 。
釉里紅成因
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都是在某種氣氛中燒成的。一般來說氣氛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是還原。簡單來說,就是爐子開著火門,有充分的氧氣進去,就叫氧化氣氛。而關著窯門,悶著火,就稱為還原氣氛。釉里紅是以銅為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簡單說它是悶著火燒成的。溫度稍高點,或者稍低一點,它立刻就會失敗,溫度如果一低,顏色就會變黑,非常不好看。溫度如果一高,顏色就飛了,沒了。溫度高低之間允許的差額大概在十度。在古代,這一點溫差是非常難控制的,只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窯工,才能看出來。
釉里紅的類別
釉里紅又分為:釉里紅線繪、釉里紅拔白、釉里紅塗繪。釉里紅乳釘
釉里紅線繪
釉里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紋,這是釉里紅最主要的裝飾手法,但由於高溫銅紅的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紅的現象。
釉里紅拔白
釉里紅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位上刻劃出圖案花紋,用銅紅料塗抹其他空餘之地,燒成後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本色顯現出來。
釉里紅塗繪
釉里紅塗繪,以銅紅料成片、成塊地塗繪成一定的圖案花紋。
釉里紅-歷史
自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來,明代釉里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價位扶搖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紅牡丹蓮花紋大盤在香港以940萬港元為日本人拍走,據專家估計,此品當今若再上市拍賣,價位當在2000萬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紅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萬港元的創世界紀錄價位在港拍賣成交。這一價位不僅是釉里紅瓷品和明瓷拍賣之最,也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所創高價位紀錄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紅瓷品在國際拍賣市場的高價位一直保持穩定狀態,幾乎每件明釉里紅瓷品,都能在拍賣市場上以不低於百萬港元的價位成交!影響所及,清初釉里紅瓷品,在拍賣市場上價位也直追明瓷。歷史上只有三個時期充分燒造過:元代、永宣時期、康乾盛世,其他時期非常罕見。
經典作品
洪武青花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執壺,是青花釉里紅瓷器中的佳作,造型優美,紋飾布局繁密,描繪細緻,高32厘米,口徑7.3厘米,足徑11厘米。
壺唇口,細頸,斜肩,碩腹,圈足。壺身作玉壺春瓶式,壺體一側置彎曲細長的壺流,並以一雲板形飾件與壺身相連,另一側置曲柄,連線於頸腹之間,柄上端置一小系。壺通體繪釉里紅紋飾,唇口繪回紋一周,頸部分層繪焦葉紋、回紋、纏枝靈芝紋各一周,腹部滿繪纏枝牡丹紋,壺流亦滿飾纏枝花卉,壺柄繪有纏枝梔子花等紋飾,近足處為一周變形蓮瓣紋,足外牆繪卷草紋。足內滿施白釉,無款。
此壺造型優美,紋飾線條流暢,一氣呵成。在裝飾風格上一改元代紋飾繁密的特點,布局漸趨疏朗,採用分層裝飾的手法,繪畫粗獷而不失工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明洪武時期的釉里紅瓷器多為大盤、大碗、大罐、玉壺春瓶、梅瓶、執壺等大件器物,紋飾以各種纏枝、折枝和串枝花卉為主,此外還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龍鳳等紋飾。此時期的釉里紅髮色不甚鮮艷,多為紅中偏灰黑的色調,此壺發色較為鮮艷純正,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古董
古董是指古人所留下來的珍奇物品。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古董有陶瓷、玉器等。陶瓷的傳統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的人工工業產品。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這些古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