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醯雞 典出《莊子》的《田子方》篇中。醯雞是醋瓮中的蠛蠓,一種小蟲,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黴變成),瓮子有蓋蓋著,不見天日;一旦揭去蓋子,它就見到天了。例如:元好問《清平樂 太山上作》中有詩句“井蛙瀚海雲濤,醯雞日遠天高。”醯雞繁體 醯鶏
拼音
xī jī注音 ㄒㄧ ㄐㄧ
解釋
1.亦作?雞。2.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黴變成。2、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黴變成。《列子·天瑞》:“醯雞生乎酒。” 清 翁叔元 《病中雜述》詩之二:“微生屬醯雞,世事付野馬。” 章炳麟《訄書·民數》:“叢林喬木,不一日而茲,惟蠛蠓醯雞歟,蠕動羣飛,其卵育亦不迮。”
基本特點
醯雞常用以形容細小的東西。古人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用來形容一個人自身知識價值觀。相應成語
瓮里醯雞
wèng lǐ xī jī【釋義】 醯雞:即蠓,酒瓮中生的一種小蟲。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出了很多思想家,據說他們當中, 老子是 孔子的老師。有一回孔子去向老子求教,問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修身有名。古之為人凡屬君子,都是非常注重修身的。我今天來就想當面向您討教,如何修身修道才能成為一個聖賢?什麼才算是大道?您能告訴我嗎?"老子回答說:"你的名聲我早有耳聞,你也是一個修身修道的人。不過至於說這修身修道,就好像山間泉水,你看到那泉水了嗎?一眼望去清澈見底,日夜不停淙淙而流,是誰讓它流的呢?又是誰讓它那么清澈呢?就是自然,就是天地。再說天空,它為什麼那么高?大地它為什麼那么厚?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君子修道就如泉水,就象天和地一樣,有一個自然而成的過程。"
孔子回來後,跟他最好的弟子 顏回說:"我這回去向老子求道,才明白對於道,我過去知道的太少了。我過去了解道的程度,就好像瓮中的醯雞一樣,眼界太淺了!我這回見了老子,他給我打開了瓮蓋,使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瓮",就是裝酒的大 罈子。"醯雞"就是酒罈子裡邊的 小蟲。" 瓮里醯雞"這條成語,是形容酒罈里的小蠓蟲,一直在罈子裡面飛,不知道天地的廣闊。比喻見聞狹隘的人,後來也被用作自謙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