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成分
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蕨素,蕨甙、乙醯蕨素、膽鹼、甾醇。此外還含有18種胺基酸等。每100克蕨菜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39.00千卡)、蛋白質(1.60克)、脂肪(0.40克)、碳水化合物(9.00克)、膳食纖維(1.80克)、維生素A(183.00微克)、胡蘿蔔素(1100.00微克)、維生素C(23.00毫克)、維生素E(0.78毫克)、鈣(17.00毫克)、磷(50.00毫克)、鎂(30.00毫克)、鐵(4.20毫克)、鋅(0.60毫克)、銅(2.79毫克)、錳(2.31毫克)、鉀(292.00毫克)。
現代研究認為蕨菜中的纖維素可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化痰等功效,經常食用可降低血壓、緩解頭暈失眠。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清腸排毒的作用,還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咳血等病,並對麻疹、流感有預防作用。
藥用方法
蕨的根莖供藥用。性味:甘、寒。功用:清熱、滑腸、降氣、化痰。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
1.治腸風熱毒 蕨菜花(葉)焙為末,每服10克,米飲下(《聖惠方》)。
2.治泄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許調勻,加紅糖,開水沖服(《浙匯天目山藥植志》)。
3.治發熱不退 鮮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藥志》)。
4.治濕疹 先將患處用水或酒洗淨,將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調擦(《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食用價值
蕨菜營養豐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食療方法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濕,滑腸。
【成分】:含麥角甾醇、膽鹼、甙類、鞣質、澱粉等。
【用途】:用於濕熱腹瀉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婦女濕熱帶下;大便秘結,或習慣性便秘。
【用法】:煎湯,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腸通便,須作菜食。炒肉或煮湯甚美。作菜食,因經過浸、漂、加熱,清熱解毒、利濕作用較弱。素食、久食能傷人陽氣。
【功效】:
1. 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於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
2. 下氣降壓。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
3. 蕨菜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泄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4. 蕨菜可製成粉皮、粉長代糧充飢,有補脾益氣,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
加工技術
醃製加工
將捆成小把的蕨菜放入缸內醃製2次。第一次醃製時,蕨菜和食鹽的比例為10:3。先在缸內按一層蕨菜一層鹽放好。放鹽量從底往上要逐層增加,尤其是最上面一層要更多一些。擺放滿後,缸蓋上放石灰壓緊,經過8-10天,將蕨菜取出,從上到下依此擺放到另一個容器內再進行醃漬(第一次醃漬出食鹽的水不能重複使用,以避免引起腐爛)。第二次醃漬,就是將第一次醃漬的蕨菜和食鹽按20:1的比例,一層鹽一層蕨菜放入,最上一層還要多放一些鹽。同時,再用100kg水加35kg鹽對成飽和食鹽水,灌滿淹漬缸,蓋好木蓋,用石頭壓緊,放在陰涼處醃製14-16天即成。第二次醃漬蕨菜用的飽和食鹽水,可留作包裝時用。醃漬蕨菜以手抓時有柔軟感,顏然接近新鮮蕨為上品。
包裝待銷
醃漬好的蕨菜按綠色和紫色分別包裝,要在包裝箱外表貼上綠、紫色標記,便於分辯。包裝箱要清潔、不漏鹽水,保證能長途運輸。出口蕨菜的包裝,一種是用木桶,桶內襯上兩層尼龍袋,先放一層鹽,再放入蕨菜,依次順序擺放好蕨菜,最後用第二次醃製蕨菜後的飽和食鹽水灌滿,紮緊袋口,蓋上木蓋釘牢,每桶淨重50kg。另一種是用尼龍箱,外罩瓦楞紙箱,每箱裝10—20kg。包裝滿後上面再放一層食鹽,然後灌滿飽和食鹽水,密封袋口裝入紙箱,紙箱合口用膠紙封好,打上兩道腰帶,便於長途運輸。
蕨菜乾制
將當日採回的蕨菜,洗淨泥土,切去硬梗部分,放在95—98°C的沸水中煮燙10分鐘,撈出瀝乾水,放在陽光下晾曬。當外皮開始乾時,用手搓揉2-3次,3天即可曬乾。捆成100g重的小把,把襯有防潮紙的紙箱或塑膠袋包裝,以備自食或銷售。
蕨菜鮮食清香可口,內味獨特。將當日採收的鮮蕨菜去掉頂部絨毛和葉苞,洗淨泥土切成3-100px長的小段,放入沸水中浸燙一下,瀝乾水分即可進行烹調。烹調時先在鍋內放入菜油,然後倒入蕨菜用急火炒到七成熟時,再放入豬肉、酸辣椒、蒜葉和生薑等佐料,繼續炒1-2分鐘,就可出鍋。
潛在危害
危害分析
在醃製過程中,亞硝酸鹽能抑制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及其他類型腐敗菌生長,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並且能改善醃製食品的風味。但是,亞硝酸鹽能與醃製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醃製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存在是主要的潛在危害。
傳統蔬菜醃製的時間很長,並不是醃幾天就能拿出來食用的。一般來說,蔬菜醃製剛開始的時候亞硝酸鹽的含量會不斷增長,達到一個高峰之後就會下降。這個峰叫做亞硝峰。有的蔬菜出現一個峰,也有的出現三次高峰。一般來說,蔬菜醃製一周左右的亞硝酸鹽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後就已經很低了。這個時候再吃,就比較安全了。而一些餐館為降低成本,可能沒有等到足夠長的時間就把醃菜拿來做菜,而且食客們吃的數量又比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醃製的時候應選擇施氮肥比較少的蔬菜,儘量把菜洗乾淨,用乾淨的水和缸來醃,讓蔬菜醃製缸少進空氣。
為了降低醃製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還可在蔬菜醃製時放點維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維生素C,放入維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斷亞硝酸鹽的生成,而且還能防止酸菜生霉,減少酸敗和異味。鹽也要放夠量,要醃透。用鹽不足,細菌不能被完全抑制,會使菜中硝酸鹽還原成有害的亞硝酸鹽。
急性中毒
人體長期攝取大量亞硝酸鹽,可使血管擴張,血液中血紅蛋白的鐵被氧化而不能與氧結台,產生氧化血紅蛋白血液病,使血液的輸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壞,在血漿和尿中出現血色素使腎小管堵塞。一般人體攝入 0.3~0.5 g 的亞硝酸鹽可引起中毒,超過 3g則可致死。
致癌作用
亞硝酸鹽能與醃肉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據動物試驗,一次多量或長期攝入都可引起癌症。人類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與亞硝胺有關。亞硝胺在體內微粒體羥化酶作用下,經過一系列代謝,使細胞產生突變或癌變。
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亞硝酸鹽能夠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6個月以內的嬰兒對亞硝酸鹽特別敏感,5歲以下兒童發生腦癌的相對危險度增高與母體經食物攝入亞硝酸鹽量有關。此外,亞硝酸鹽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造成嬰兒機體組織缺氧,皮膚、黏膜出現青紫斑。
降低危害
化學方法
運用化學方法來降低亞硝酸鹽主要有:通過添加天然物質,從而阻斷亞硝胺的合成,如蒜汁、薑汁、蘆薈汁等;添加抑菌劑部分替代亞硝酸鹽的作用,如抗壞血酸、檸檬酸等,其作用機理也是阻斷亞硝基與仲胺的結合,防止亞硝胺的產生;添加一些能起到類似亞硝酸鹽發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質,如紅曲色素、抗壞血酸等。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醃製品中的pH值、產生亞硝酸還原酶降解亞硝酸鹽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亞硝酸還原酶降低醃製品中亞硝酸鹽含量。有學者利用植物乳桿菌、腸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桿菌凍乾菌粉,製成一種直投發酵劑,對酸菜中亞硝酸鹽的降解率達98%,該技術可用於工業化生產。也有研究從巨大芽胞桿菌中分離純化得到亞硝酸鹽還原酶,酶反應的最適溫度為 40℃、最適pH 為 6.5,熱穩定性好,80℃下保溫4h後仍有70%~80%的酶活力,將該酶和特異性輔酶組成的複合酶製劑,在肉的醃製過程中加入, 在不改變蒸煮香腸的加工工藝條件下,使亞硝酸鹽的殘留量比原來降低 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