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炒青稞

酥油炒青稞

酥油炒青稞是一道藏族的營養美食。

簡介

酥油炒青稞酥油炒青稞
青稞又稱稞大麥、元麥是藏族人民製作糌粑的主要原料,把青稞炒過後磨成面用酥油拌著吃。人們也將青稞與豌豆摻合製作糌粑。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的傳統食品,而且作為藏餐出現在拉薩的主要飯店,成為招待中外賓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節日中,藏族人民還要拋撒糌粑,以示祝福。

原料

首數大炒鍋,呈凹狀直徑40公分左右,二是鍋開篩,底部布滿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細沙,可以將青稞粒與沙子分開。此外還有一個“T”形木製工具,長約40公分,橫樑部分一側開有兩頭相通的,可以用以端鍋、撥動燙沙子。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個灶孔,灶孔大小、形狀與炒鍋等。點火後,一般將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鍋,既可按順序炒來,流水作業,充分利用能源。炒青稞前要做兩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將沙子炒燙,將適量的沙子攤開在炒鍋內以旺火加熱;二是把青稞過一下水——把青稞倒入陶罐內並加水,片刻後,將陶罐底部出水嘴兒中的填塞物掏出,放掉水。這樣既達到了對青稞稍加清洗的目的,又使炒出的青稞能膨脹開來,並有酥脆的效果。

做法

1、將沙子炒燙——將適量的沙子攤開在炒鍋內以旺加熱

..

2、把青稞過一下——把青稞倒入陶罐內並加水

3、片刻後,將陶罐底部出水嘴兒中的填塞物掏出,放掉水。這樣既達到了對青稞稍加清洗的目的,又使炒出的青稞能膨脹開來,並有酥脆的效果

注意事項

炒青稞時,將適量的青稞(約一捧)堆放在炒鍋的細沙上,當沙子燒得相當燙時——這一溫度的掌握全憑操作者的經驗或感覺,操作者用“T把”的槽口咬住炒鍋沿,兩手持木柄,端起鍋,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像內地烹飪大師那樣顛著炒鍋。剎那間,顆顆燙沙與粒粒青稞碰撞,劈劈叭叭響個不停,似過年放小鞭,聲音那么清脆,那么爭先恐後,渲染得空氣都熱烈、歡快起來。經幾次顛炒之後,便迅速將這依然“充滿活力”的一鍋倒入鍋形篩內,並立即將沙子篩回炒鍋里,鍋形篩里剩下一堆咧著嘴“笑”的白花花的炒青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