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山縣

鄰山縣,古屬巴地,因境內有一座山脈叫鄰山(今銅鑼山)而得名。

一、概況 
鄰山縣,古屬巴地,因境內有一座山脈叫鄰山(今銅鑼山)而得名,唐《元和郡縣誌》載:鄰山,“在鄰山 縣西四十里,此山重疊,鄰比相次”,故稱鄰山。《四川通志》考證曰:“今有西山,在縣西四十五里,鄰水出焉,蓋即古鄰山也”。清雍正己酉(1729)鄰水舉人陳嘉儒在《鄰水河經源流考》中道:“鄰州為鄰水、鄰山二縣,均梁置”。“一州兩縣,俱以鄰得名,則山與水必同一脈。水源自山,故山水同名也”。“鄰山在大竹境內,而鄰水亦發源於大竹。竊意 鄰山綿亘甚長,至龍鼻岩而結穴,故上刻‘鄰山’二字。而其來龍在大竹者,當時俱號鄰山;其水之發源處,當時亦號鄰水。故鄰山、鄰州,俱以山得名;而鄰水,則從繞至州治者而名之耳。”
鄰山縣地處川東褶皺山系中部,銅鑼山東麓、明月山西麓的鄰水河畔。因盛產鹽和鐵而興盛繁華。是長江邊的忠州港通往蜀中地區的重要城市,是蜀中地區通往吳楚地區巴鹽古道上的陸路門戶,同是也是北上京都、南下重慶、西入蜀中,東出巴峽的交通要塞,自古以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治所  
鄰州(省級)、鄰山郡(市級)和所轄的鄰水縣、鄰山縣同城而治,州、郡、縣均於梁大同三年分宕渠縣新置,治所在今大竹縣四合鄉鄰水河與白水河兩條大河的匯合處。 
三、資源 
鄰山縣的轄地是川東平行嶺谷地帶,是一個集4條平行山脈即華鎣山(古宕渠山)、銅鑼山(古鄰山)、明月山(古容山)、精華山(古梁山)和丘陵、河流、槽谷、平壩等多種獨特地理環境的地區,有豐富的關乎當時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的礦產資源如鹽、鐵、煤炭、天然氣等。至今,鄰水縣、大竹縣、墊江縣仍保留有大量的生產官鹽的作坊和官鐵的鐵廠遺蹟。此外,鄰山縣還盛產美酒、醪糟、夏麻布、竹製品,這些鄰州特產都曾被官家作為進貢的物品選送進皇宮。
三、交通 
古鄰山縣交通十分發達,據考究至少有三條官道在鄰山交輻,即:南北方向有兩條,第一條是黔地和重慶通往長安的官道,經長壽沿鄰水河和渠江支流銅缽河北上連線達州、金州(今安康)並連通京城長安、洛陽;第二條是著名的專為楊貴妃開鑿的荔枝古道,由涪陵入墊江穿越明月山進入鄰山,再穿越銅鑼山經大竹縣城沿渠江支流東柳河北上連線當時的宕渠郡、巴州、漢中(梁州、山南西道首府)並連通京城長安;第三條是東西方向的風門古道,起點是長江邊的忠州港,經墊江進入鄰山,連線蜀中地區各個時期的省會城市如成都、梓州(宋代川峽四路之一、治所在今三台縣)、閬中(巴國首都、清朝前期四川省會)等城市,大致是今天的滬蓉高速線路。另外鄰山城還有一條水路通往重慶,即沿鄰水河南下連線長江邊的長壽港、涪陵港、重慶港等港口城市,歷來舟楫雲集、船來船往,十分繁華。
四、歷史 
鄰山縣因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在先秦時期就是古巴人的聚居地,秦漢時期為巴郡宕渠縣轄地, 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秦置宕渠縣,縣域包括今達州、巴中、廣安、營山等地,治今渠縣土溪鎮)始置鄰山縣、鄰水縣,屬同時新置的鄰州(省級)、鄰山郡(市級)所轄(由於當時的建制比較混亂,二縣城及州治、郡治均設在金城,今大竹縣四合鄉)。 鄰山縣寄理於州城(今大竹縣四合鄉白鶴林村),屬附郭縣。西魏廢帝時,改鄰州為鄰山郡,下設鄰山、鄰水二縣;北周經隋朝至唐朝斷斷續續均置鄰州或鄰山郡或者鄰山縣。從南梁經陳朝至隋朝屬鄰州(渠州或鄰山郡);唐朝時屬山南道(或山南西道,治漢中);宋朝時屬梓州路(或潼川府路),南宋末年,鄰山縣城毀於蒙古鐵騎的戰火之中,之後又重建,但規模不及以前,至此後的歷朝均未設定鄰山縣和鄰州,鄰山縣地分別被廣安軍、渠州、順慶府所轄;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19),曾在鄰山縣舊地置順慶府分府;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1784),復置順慶府分府,仁宗嘉慶五年(1800)分府撤銷。四合鄉從此告別了州治、郡治、府治、縣治的歷史。至此鄰山城失去了政治、軍事、交通、經濟等方面的作用,古鄰山的繁華也從此廢止,只留下斑斑古蹟供世人憑悼和儋仰。
五、文化
宋朝大詩人陸游和范成大曾到過鄰山,並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鄰山縣是陸游入川的第一縣,在他到鄰山縣之後就寫下了《鄰山縣道上作》這首詩,表達自己無盡的思念之情。
鄰山縣道上作(宋-陸游)
微雨晴時出驛門,亂鶯啼處過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溫。
客路一身真弔影,故園萬里欲招魂。
鬢毛無色心猶壯,藉草悲歌對酒尊。
鄰山縣(宋-范成大)
山頂噓雲黑似煙,修篁高柳共昏然。
鳥啼一夜勸歸去,誰道東川無杜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