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興

鄭先興(1961—),男,河南南陽市宛城區人,史學博士。198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考進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攻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碩士研究生,1999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考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獲博士學位。現任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鄭先興(1961—),男,河南南陽市宛城區人,史學博士。198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考進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攻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碩士研究生,1999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考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獲博士學位。現任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等職。

研究課題

鄭先興博士從事歷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承擔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世界通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中國文化史、史家心理和西方史學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他不求名利,為人純樸,治學紮實,廣泛閱讀各科知識,擴大史學視野,用史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他把握史學研究的新趨向,並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及時了解史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在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並適當使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根據課程的特點,寓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於傳授知識之中,教書育人。

漢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是鄭先興博士研究的興趣點之一。2011年8月在在十三屆中國秦漢史年會上當選理事。發表的《論讖緯》,是新時期較早用唯物史觀的理論探究漢代思潮和民俗的論文,先後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秦漢史》和《歷史學年鑑》轉載;他發表的《王充史學思想研究》、《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的文論及其理想人格》、《作為社會學家的王充》和《論荀悅在史學理論上的貢獻》等系列論文,為學術界所重視;《論中庸》力斥將“中庸”看做是折中主義的觀點,而將其看做是禮治的方法論,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出版著作

《史家心理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獨著);

《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獨著);

《漢畫研究——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主編)。

部分被轉載的文章:

《論讖緯》,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秦漢史》和《歷史學年鑑》先後全文轉載;

《論中庸》,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全文轉載;

《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史學史》全文轉載;

《新史學思潮的文化史研究理論與梁啓超的文化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全文轉載。

主要成就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的研究是鄭先興博士研究的又一興趣點。他所出版《史家心理研究》一書,採用心理學的理論揭示史學家治史的心路歷程,探索史家治史的動機、情感、態度、價值觀、美感和人格等因素,是繼劉知己、章學誠和梁啓超所講述史家的德、才、學、識等治史條件之後,成為專門論述成熟史家治史心理的專著。在《學術月刊》上發表的《論史家人格》、《也論歷史感》等史學理論論文,得到史學界的廣泛關注。他發表的《全球化背景下歷史研究的理論思考》、《歷史學的功用及其在當代的發展趨向》、《論史學政治化的普遍性》等論文,針對當前的史學走向,提出了頗為獨到的見解,先後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鄭先興博士參與國家“九五”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河南漢代文化”的研究,撰寫了《河南漢代思想文化》。參與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台灣外志點校》工作。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胡逢祥先生研究中國現代史學思潮,專門探究20世紀文化史研究思潮,所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得到了著名歷史學家莊錫昌、張廣智、陳衛平、蘇智良、王斯德、謝俊美、盛邦和、鄔國義、路新生、王東等先生的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