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琴

鄧夢琴(1723—1808),字虞揮,號簣山,江西浮梁(今江西景德鎮)人。清書院山長、官員,游漳浦蔡新之門,得閩學之源流。乾隆進士。歷任州、縣官主官,敷政悉本儒術,所至 以振興文教為先。乾隆六十年(1795)擢漢中知府,繼署陝安道。嘉慶二年(1797)以疾歸。歷主玉山端明書院、鄱陽芝陽書院、星子白鹿洞書院。著有《史記書後》、《楙亭集》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陝西洵陽知縣。洵陽是個五方雜處的地方,盜賊紛擾。為剷除奸暴,鄧夢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旅店設冊登記來往客人,經商船舶要置有牌照,並加強循環聯絡,使方圓數百里,山行水宿,秩序井然,社會安定。遇饑荒的年歲,動員富商、農戶平價出賣糧食,懲辦抬高價格和高利盤剝,救活了不少災民。當時有些棚民開墾荒山,造成產權糾紛,他給調解,約定以五年為期由舊主償還開墾費,期滿後將土地退回,使雙方都滿意安心。山南各縣歷年開墾土地,府郡告示要增加賦稅。鄧夢琴則陳說墾民刀耕火種,居住不能固定,

鄧夢琴 鄧夢琴

不可確定賦額,因而息罷了這種做法,使流民安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調任寶雞縣令。寶雞是川陝交通要道,他到任後,即整飭驛站,使不增加民間負擔,並領縣民疏濬縣東的利民渠,引水入渭河,灌溉田地五千多畝。南北注渭渠道都逐步疏通,百姓日漸富饒。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他升任商州知州。五十六年(1791年)署西安府處理事務,僅兩月,就處理了十分之六的積案。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升任漢中府知府,後因病引退回鄉。

主要成就

鄧夢琴自少時攻讀洛閩理學,故他所到的地方都以振興文教為先。為官二十餘年,除書以外,別無他物。至今,陝西寶雞人民還在懷念他,為他寫書立傳,教化後人。著有《楙亭文集》十六卷,詩集十卷,外集若干卷,及主端明鹿洞書院,誨示士子與在官所修志書的《清史列傳》並傳於世。另有《洵陽縣誌》《寶雞縣誌》《史記書後》等若干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