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題 名: 鄒賢敏學術文集題名拼音: zou xian min xue shu wen ji
I S B N: 978-7-216-05797-4
責 任 者: 鄒賢敏著
出 版 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點: 武漢
出版時間: 2008
載體形態: 824頁
主 題 詞: 社會科學
中圖分類號: C52
摘要信息
本書分上下兩卷,收錄“文藝理論探討”、“馬列文論研究”、“西方美學縱橫”、“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語文教改探索”等八輯文章。
圖書目錄
目錄
編輯前言
《鄒賢敏學術文集》前言
上卷
第一輯 文藝理論探討
關於形象思維
文藝的歧路――關於“文藝從屬於政治”的考察和辨析
“寫中心”與“寫心中”――從藝術規律談開去
真實性――美學的範疇
論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報告文學要站在干預生活的前列
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談報告文學兼與黃鋼同志商榷
批判繼承文學遺產的幾個問題
我國古代文論中的批判繼承思想
歷史的開放和批評的張力――關於“開放的社會歷史批評方法”的思考
第二輯馬列文論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論文藝遺產的批判繼承
馬克思論“掌握世界的方式”
馬克思論藝術形式美
加強馬列文論研究的現代意識――建設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馬克思主義和神話―原型批評的實踐
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物質生產的發展同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係”的精神實質
反映論、認識論與文藝學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建設的新突破――讀《藝術生產原理》
制高點・出發點・立足點――建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體系的前提
馬克思與西方美學――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札記
兩種模式――周揚、馮雪峰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不同闡釋
還歷史以本來面目――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文藝社會學性質
與毛澤東對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研究提綱
第三輯 西方美學縱橫
柏拉圖文藝思想中的積極因素
柏拉圖藝術論的核心
“閒暇”與“覺識”――亞里士多德美學思想拾遺
《詩學》中的藝術原理和悲劇規則
西方二十世紀美學範疇研究芻議
西方美學史大綱
一、 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對象和範圍
二、 西方美學史的分期原則
三、 西方美學史的主要發展線索
(上)二元混沌的視野――古代美學
第一編 古希臘羅馬美學:對美的感性直觀
第二編 中世紀美學:從上帝萬能論美
(中)二元分立的視野――近代美學
第三編 文藝復興至18世紀美學:對美的知性分析
第四編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美學:對美的理性綜合
(下)走向二元融合的視野――現代美學
第五編 19世紀中後期美學:從實踐、實證、詩化論美
第六編 20世紀前半期的美學:在批判與超越中論美
第七編 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美學:在反思與解構中論美
第四輯 當代文學與文化品論
論《創業史》的結構藝術
大膽的揭露 悲憤的控告――讀《請舉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
歷史小說和現代意識――兼評《九月菊》和《長安恨》
清新脫俗 以情動人――讀《車隊長和他的老婆》
困惑與突破――湖北中青年作家小說創作漫議
你有自己的追求――致王大鵬
短評兩篇
關於《個人文本》給周翼南的一封信
大學美育三議
《足球美學引論》序
漫談奇石美的本質――從建立奇石美學談起
《石道漫步》序
中華姓氏族譜與鄒氏譜系
世系・文化・歷史觀――參修《中華鄒氏族譜》的思考
第五輯 語文教改探索
《中學語文》改版與語文教改
回歸本體 走出困境――談深化語文教學改革
中學語文教改“八大家”――《中學語文素質教育名家叢書》主編手記
科學精神 人文情懷――重讀葉聖陶
憂患意識 本體視角――重讀呂叔湘
現代思維 超前眼光――重讀張志公
《遠帆》序
《教例品評100篇》序
《高考閱讀解題思路》序
《語文審美教育概論》序
關於特級教師吳泓課改實驗的評價
下卷
第六輯 原創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地――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解讀
一、 馬克思為什麼寫《手稿》
(一) 人類的處境和狀況
(二) 馬克思的心路歷程
二、 文本分析
(一) 序言
(二) 第一手稿
(三) 第二手稿
(四) 第三手稿
三、 理論探討
(一) 《手稿》的經濟學思想――異化勞動論
(二) 《手稿》的哲學思想――實踐唯物論
(三) 《手稿》的社會政治思想――共產主義論
(四) 《手稿》對美學的啟示
第七輯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頭――盧卡契《歷史與階級意識》導讀
一、 《歷史與階級意識》寫作的時代背景
二、 盧卡契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一生
三、 《歷史與階級意識》中的兩個基本觀點
(一) 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方法:對庸俗的馬克思主義的批判
(二) 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重構:以無產階級意識揚棄異化
第八輯 東方馬克思主義的典型示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淺說
一、 引言
二、 《講話》前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三、 《講話》產生的歷史背景
四、 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經過
五、 《講話》的基本內容
六、 《講話》在解放區和國統區的影響
七、 《講話》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局限
附錄:
《真實性――美學的範疇》後記
《西方現代藝術辭典》後記
《新課標・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叢書》總序
編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