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耕作制度研會
一, 成立概況1965年孫渠在世時曾擬成立中國耕作學會,中國土壤學曾發來賀電,後因文革而仃止,文革後在姜秉權教授努力下經中國農學會和中國作物會批准,在中國作物學會內設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
中國耕作制度研會成立於1980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的耕作學術討論會上,到會代表175人,農業部朱榮副部長作了<<當前農業生產形勢與加強耕作制度研究>>的報告,劉瑞龍副部長作了<<有關耕作制度研究的幾個問題>>的專題報告, 農墾部副部長王發武及全國科協書記處書紀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沈其益教授,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蔡旭教授到會祝賀, 發了會議紀要, 制定了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簡章, 選舉沈學年為名譽理事長, 姜秉權為理事長, 馬世均,盧良恕,李篤仁,張錦熙,鈕溥為副理事長, 決定組織編寫<<中國耕作制度>>一書, 內部出版<<中國耕作制研究通訊>>,加強學術交流考察活動。
後來,中國作物學會升格為-級學會並脫離中國農學會時,中國耕制度研究會保留在中國農學會內,成為中國農學會耕制度分分會,簡稱中國耕制度研究會。至今巳走過三+年,成為中國農學會內富有活力的分會。
第一屆理事會(1980-1985)
名譽理事長 沈學年
理事長 姜秉權
副理事長 馬世均 盧良恕 李篤仁 張錦熙 鈕 溥
秘書長 胡恆覺 副秘書長 王維敏 劉巽浩 牟正國 韓純如
常務理事(15名)王保公 王楚雲 劉巽浩 沈學年 馬世均 盧良恕 李篤仁 張錦熙 牟正國 陳宗源 陳啟鋒 胡恆覺 黃浩如 姜秉權 鈕 溥
第二屆理事會(1985-1989)
名譽理事長 沈學年 姜秉權
顧問 劉含莉 沈昌蒲 黃浩如 鈕 溥 李篤仁 張錦熙
理事長 馬世均
副理事長 刁操銓 王維敏 胡恆覺 陳宗源 袁從煒 劉巽浩
秘書長 牟正國
常務理事 刁操銓 元生朝 王楚雲 王維敏 過益先 李鳳超 李君凱 劉巽浩
牟正國 陳宗源 陳啟鋒 胡恆覺 唐嗣爵 曹慶農 袁從煒 王明堯
第三屆理事會(1989-1993)
名譽理事長 沈學年 姜秉權
名譽理事副長 刁操銓 沈昌蒲 鈕 溥
理事長 馬世均
副理事長 胡恆覺 劉巽浩 牟正國 趙強基 鄒超亞 王維敏 王立祥 陳啟鋒 楊春峰
秘書長 牟正國
常務理事 馬世均 李鳳超 熊 凡 胡恆覺 劉巽浩 牟正國 趙強基 鄒超亞 王維敏 王立祥 陳啟鋒 李恩普 王宏廣
第四屆理事會(1993-1998)
理事長 劉巽浩
副理事長 胡恆覺 劉巽浩 牟正國 趙強基 鄒超亞 王立祥 王世魁 郝林生 信遒銓 候中田 程 序 高旺盛
秘書長 陳 阜
常務理事劉巽浩 胡恆覺 劉巽浩 牟正國 趙強基 鄒超亞 王立祥 王世魁 郝林生 信遒銓 候中田 程 序 高旺盛 李恩普 粱志傑 王宏廣 孫先溶 曾曉光 青先國 陳宗源李鳳超
第五屆理事會(1998-2002)
理事長 劉巽浩
副理事長 文 化 王汝鋒 牟正國 葉貞琴 程 序 張保明 成升魁 粱志傑 高旺盛 青先國 黃國勤 趙強基 黃高寶 鄒超亞 王立祥 王世魁
秘書長 胡躍高
副秘書長 李之林 史俊通
常務理事 劉巽浩 文 化 王汝鋒 牟正國 葉貞琴 程 序 張保明 成升魁 粱志傑 高旺盛 青先國 黃國勤 趙強基 黃高寶 鄒超亞 王立祥 王世魁 胡躍高 朱文珊 任天志 王宏廣 李恩普 汪德水 周春江 季尚寧 李丹 李之林 張益彬 史俊通 孫敦立 卞新民張明亮 李增嘉 張立峰
第六,屆理事會(2002-2006)
名譽理事長 劉巽浩 牟正國 趙強基
理事長 高旺盛
副理事長 謝永生 顧曉君 苟紅旗 王宏廣 周春江 粱志傑 王銀元 青先國 史俊通 鄒超亞 王立祥 成升魁 陳 阜 黃高寶 黃國勤 胡躍高 楊改河 王汝鋒 卞新民 李增嘉 李之林 王道龍 王東陽 鄭建初 文 化 孫占樣
顧問 候中田 賴先齊 李 旦 曾嘵光 劉立光 劉隆旺 孫敦立 汪德水 王世魁 吳樂民肖祖蔭 許維升 李鳳超
常務理事 李萍萍 李增嘉 楊光立 楊改河 鄒超亞 陸建飛 陳印軍 陳 阜 陳雨海 周春江 季尚寧 苟紅旗 鄭大瑋 鄭建初 青先國 柯建國 祝世惠 胡永年 胡躍高 趙春江 郝晉珉 徐文修 顧曉君 屠乃美 崔玉亭 曹林奎 梁衛理 粱志傑 矯 江 黃高寶 黃國勤 陳 序 謝永生 藺海明 馬新民 卞新 民文 化 毛樹春 王小彬 王東陽 王立祥 王汝峰 王宏廣 王青立 王俊忠 王銀元 王道龍 王 璞 史俊通 任天志 劉貴申 孫占祥 成升魁 朱自均 許 強 何水林 季尚寧 張 義 張立峰 張洪程 張益彬 李支林 李克勤 李建國(北京) 馬國輝 劉景輝 張海林 李建國(湖南) 李少昆 章秀福 廖允成 曾希伯
1, 友誼農場會議 第一屈機械化耕作學術討論會1963年6月21-30日在黑龍江國營友誼農場召開,由中國作物學會主辦,有20個省區60位代表和54位列席代表參會,北京農業大學孫渠教授主持了會議並作了<<論土壤耕作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的學術報告,收到論文35篇,會上宣讀26篇,分東北, 華北西北, 南方和農墾總局4個組討論和記要。這次會議紀錄我國在機械化耕作研究方面的歷史成果和經驗教訓,中國作物學會於1963年12月版了<<機械化耕作學術討論會>>第一屆,會議論文選集。
2, 蘆台農場會議 1964年6月在河北蘆台農場舉行的輪作換茬學術討論會,到會代表200多人,會期6天,農墾部副部長陳正人到會,就我國車輪作換茬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孫 渠教授作總結髮言,形成了會議紀要,農業部作為檔案轉發。
3, 邯鄲會議 農林部委託中國農林科學院於1973年8月18-28日在河北邯鄲召開了<全國改革耕作制度科技協作會議>,到會代表150人,孫渠作了<<關於耕作制度改革幾個問題>>學術報告,交流了各地耕作改制制經驗和科學技術成就,討論和制定耕作改制科技協作計畫,參觀了成安縣何橫城大隊麥棉套作二熟和棉玉米間作高產典型及邯鄲地區改制創高產的先進單位,,四川德陽縣孝感公社紅光大隊堅持複種改制經驗受到好評, 出版了<<改革耕作制度,實行科學種田_---全國改革耕作制度協作會議資料彙編>>刊載論文24篇。,
4,安陽會議 1978年1月15-25日中國農林科學在河南安陽召開了全國耕作改制科學技術討論會, 姜秉權主持了會議, 會議討論了南方稻區複種問題, 北方間套複種問題, 合理布局與用養結合, 耕作改制與機械化和加強耕作改科學研究,成立7個大區協作組, 並由山東,吉林,甘肅,四川,浙江,湖北,廣東省農科院主持, 開展協作研究.。
5.成都會議 中國作物學會於1979年9月5-12日在四川成都召開了<<全國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有28個省市自治區128人, 其中有我國老-輩耕作科教工作者31人,四川省耕作制度討論會的54位代表也參會,收到論文130篇,大會宣讀25篇,姜秉權教授主持了會議,四川省委書記楊 超在大會講了話,省科協副主席邵貴民介紹四川耕作制度改革情況和經驗,分七個地區組討論,形成了<<全國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記>>,由農業出版社出版了中國作物學會全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籌備會編的<<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農業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
6安陽 嘉興會議 1980年上半年農業部糧食油料生產局組織15省市農業行政和科研單位分南北兩片進行耕作制度改革的考察,9月在安陽和10月嘉興就北方旱糧與南水稻區改制匯報交流,出版了<<北方旱糧與南水稻區耕作制度改革資料選編>>,農業部糧食油料生產局編1980年12月內部出版。
7北京昌平會議(見條首) ,會議資料編輯出版了<<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二>>,由學會1982年內部出版.
8. 湘潭會議 1981年12月16-23日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等在湘潭召開南方13省市區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到會代表150人,收到論文84篇,宣讀21篇,姜秉權會長主持會議,農業部朱 榮副部長作了<<當前我國耕作制度調整情況及加強耕作制度研究>>報告,湖南農學院副院長刁操銓作總結,形成了會議紀要,會議資料編輯成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第三集,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1982年5月內部出版。
9,南京會議 1985年國際多熟制學術討論會與全國多熟制學術討論會. 國際會會議於1985年10月9~12日在南京由中國農學會、中國農科院和江蘇省農科院聯合召開了國際多熟制學術討論會,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美國、中國等八個國家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以及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等54位中外專家學者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宣讀24篇論文,交流論文28篇。出版了英文版國際多熟制會議文集,收載論文52篇。國內多熟制學術討論會10月13-15日舉行,較草率,未出中文版文集。
10, 首屆全國耕作學青年學術研討會在武功西北農大舉行,由於北京農大、西北農大和甘肅農大等院校聯合倡議並主持的全國首屆耕作學青年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於1987年8月14至19日在陝西武功西北農業大學召開,來自全國三十一所高等農業院校的四十七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交流論文28篇。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沈學年教授、理事長馬世均教授等蒞臨大會指導並致了賀詞,同時對青年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由王宏廣主持,老教師沈學年 楊春峰 紐 溥 陸欣來 元生朝 劉巽浩 牟正圍 王立祥 鄒超亞等應邀參會,成為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承上啟下,青年耕作學者團結奮進充滿活力的會議,會上成立了青年學組。
11, 貴陽會議 1989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貴陽召開中國高功能高效盆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到會代表91人,馬世理事長主持了會議, 會議提出推廣南方旱地帶狀輪作多熟制, 南方冬水田開發,稻田多熟山噸糧田, 北方棉區麥棉套,作物秸稈覆蓋免耕會等八項高功能耕作制度模式。會議資料由鄒超亞主編<<中國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進展>>一書,貴州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收載論文48篇。
12,北京香山會議 1990年10月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在香山召開全國少耕免耕與覆蓋技術學術討論會,到會代表80多人,會後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編著<<中國少耕免耕與覆蓋技術研究>>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13, 第二屆全國耕作學青年學術討論會1991年5月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著重研討耕作制度量化方法,會議收到論文60餘篇,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青年學組和南京農業大學編輯了<<全國耕作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由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14,長沙會議 1992年8月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在長沙召開持續高產種植模式及其效益學術討論會,出席會議代表85人,理事長馬世均主持會議,代表們就持續高產種植模式及其效益進行交流,深入研討,會議資料由牟正國主編<<持續高產種植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15,武功會議 1983年5月13-19日中國作物學會,陝西省農學會,西北農學院半乾旱研究中心在武功召開北方旱區農業學術討論會,到會代表183人,以布萊克羅博士為團長的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六位專家從16日起參加了大會,會議收到論文163篇,會議印了論文選編,會議提出<<關於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開發的幾點建議>>共有5項建議。
16,崑山會議 1994年10月22一25日,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四屆一次理事會暨農業持續發展學術討論會,在江蘇省農業廳的支持下在崑山召開,到會代表70多人,選舉了新的理事長和秘書長。會議還就新形勢下耕作制度研究的性質、發展趨勢和研究重點進行了研討,進行了學會改選,四屆一次理事會制定了工作計畫,會議未出論文集。
17,沙市會議 1996年9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在湖北沙市召開全國新型農作制度經驗交流暨學術研討會,25省市區100餘人參加會議,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許維升出席會議, 劉巽浩, 胡恆覺, 鮑隆清副廳長等參加指導, 收到論文100篇, 宣讀41篇, 形成會議紀要, 在會議上第一次把使用多年的耕作制度改稱農作制度,會議出版了梁志傑等主編<<中國農作制度研究新進展>>,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18,北戴河會議 1998年8月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在河北省科委支持下在北戴河召開了21世紀中國作制度發展前景展望學術討論會,1997年底發出徵集論文通知,至1988年5月收到論文130佘篇,會前由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王世魁主編的<<面向21世紀的中國農作制度>>,發表論文104篇,劉巽浩主持會議, 同時進行學會換屆改選。
19,蘭州會議 2000年8月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和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在甘肅蘭州召開區域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建設學術討論會,會前出版了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和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編<< 區域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建設>>文集,黃高寶王汝峰高旺盛為副主編,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收載論文100篇。到會代表150餘人,區域開發與不同地區耕作制度發成為焦點,會後專家組考察了河西走廓農業。
20,南昌會議 2002年8月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在江西省南昌召開中國集約型農作制度可持續發展學術討論會,會前收到論文100篇,由黃國勤高旺盛主編<<中國集約型農作制度可持續發展>>,江西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到會代表120多人,劉巽浩理事長主持會議,
21,第二次長沙會議 2004年8月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在長沙召開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學術討論會,是學會領導年青化後舉行的第一次學術討論會,議題涉及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區域協調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建設,到會代表200多人, 會前由高旺盛,楊立光,青先國主編<<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文集,湖南科技出版2004年8月出版,收載論文110篇。
22,無錫會議 2006年4月24——26日,由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主辦,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無錫市人民政府、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承辦的“現代農業與農作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成立25周年紀念會”在江蘇無錫市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地專家學者近200人,收到會議論文200餘篇。中國工程院原院長盧良恕院士、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無錫市政府領導等出席了會議,會前出版了鄭建初高旺盛主編<<現代農業與農作制度建設>>,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刊載論文197篇,盧良怒為本書作序。
23,瀋陽會議 2008年10月10日-13日,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2008年會暨全國現代農作制度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遼寧瀋陽市召開,農業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物學會理事長路明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教授、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世偉、中國農學會學術處王全輝處長、瀋陽農業大學校長張玉龍教授、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強、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振威、遼寧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副主任程海、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所長韓興國研究員、遼寧省農科院院長陶承光研究員和中國耕作學界老前輩中國農業大學劉巽浩教授,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理事長高旺盛、副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立祥教授、副理事長遼寧省農科院孫占祥副院長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以及全國27個省市級農業大學、農科院和推广部門的專家學者約240人參加了會議。路明教授、柯炳生教授、韓興國研究員、陶承光研究員分別作了《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我國農業現狀與前景》、《圍繞國家需求和學科前沿,努力做出原創性科學研究成果》、《中國現代農業的資源環境視野及思考》的專題報告。與會代表緊緊圍繞“構建新型農作制,推進現代農業”這個大會主題,對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進程中新型農作制度建設問題、食物安全與現代農作制、保護性耕作與現代農作制發展、防災減災與現代農作制度、 循環農業與現代農作制、現代農作制與農作學理論及方法等方面開展研討和學術交流。通過研討與交流,對我們認識在現代農業、現代農村大發展要求前提下,如何是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工作,加快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作制度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好的啟發,大會還就就未來農作制研究方向、農作制教學與學科建設、怎樣辦好學會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對拓展學會工作領域,理清發展思路,加快人才培養,推進耕作制度學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 耕作學引進與初創。1952年全國高等農業院校進行教學改革,孫 渠教授引進蘇聯的普通耕作學,也稱普通農作學,1953年首先在北京農業大學開設了耕作學課程。當時主要出版物有:
華業農業科學研究所編<<威廉士學說的理論及其成就>>中華書局1951年10月出版,威廉士,<<耕作學原理>>,農業出版社出版傅子禎譯,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譯委員會主編 中華書局年1953年出版,農業出版社1953.4也印行。
馬克西莫夫等<<草田農作制問題>>,江幼農譯,科學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維爾賓等著,孫渠譯<<農作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5月出版。
2, 全國耕作學教師進修班1956年高等教育部在新疆八-農學院舉辦高等農業院校耕作學教師進修班,全國每個院校均參加,沈學年為班長,蘇聯專家果列洛夫講學,印有果列洛夫著<<普通耕作學>>講義。以沈學年為首的參,加進修班我國教師編寫了中國第-部<<農作學>>教材,全書八章50萬字。
3,60年代各校自編教材,較好的如北京農業大學<<耕作學>>,東北農學院<<耕作學>>,西北農學院等四院校的<<耕作學>> 。
4,60年代的耕作學北方本和南方本 南方本由浙江農業大學任主編單位,遵照農業部指示,1961年冬浙江農業大學等10院校教師集中杭州編寫,1962年7月印刷成講義,後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北方本由北京農業大學主編,農業出版社出版。
5,1980年全國耕作學師資培訓班在江蘇農學院舉行,會期-個月,這次培訓班著重引進生態學理論來促進耕作學發展,對耕作制度的核心問題如作物布局,複種多熟, 間種套作, 少免耕作等進行了深入研討。會後貴州農學院根據培訓班的研討,由鄒超亞吳善堂編著<<耕作學>>於1981年9月貴州農學院印,全書408頁65萬字,全國交流。
6, 全國耕作學教學研討會於1982年4月在杭州舉行,沈學年主持會議和作了總結,對耕作學概念, 研究對象的範圍, 耕作學的基本理論, 耕作學核心和外延作了界定,如何充實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取得共識,會上通過了新制定的耕作學教學大綱,為稍後南北兩本耕作學教材編寫奠定了基礎。
7, 1984年8月全國耕作學實驗實習課師資培訓班在東北農學院舉行,東北農學院主持。
8, 全國耕作學第三次教學研討會1986年8月在遼寧海城舉行,由瀋陽農業大學主持, 會期5天,到會代表70多人,就教學大綱, 課時數,實驗內容進行了交流,參觀了先進農業典型。
9, 80年代第二次北方本和南方本,北方本由北京農業大學主編,姜秉權任主編,沈菖莆 紐 溥任副主編,參編者還有候中田 蘇少泉 胡慶浩 陸欣來 劉百如 王東德 牟正國 李鳳超 胡恆覺 計 矗 陳權章 楊春峰,農業出版社1981年5月出版。並於89年出版了北方本(第二版),由姜秉權主編,李鳳超劉巽浩牟正國任副主編,農業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1988年東北農業大學學主持編寫出版了<<耕作學>>(東北本) 。南方本由浙江農業大學任主編單位,沈學年為主編,元生朝 鍾樹福 魏貞瑩為副主編,參編者還有洪丙夏 成敬生 孫先溶 李威聯 鄒超亞 黃 平 陶嘉玉 周裕生 王華仁 劉隆旺 李 丹 向道俊 王泰倫。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這兩本書標誌中國耕作學的學科體系基本確立。西北院校認為北方本反映西北農業不足,難適應西北教學需要,確定新編耕作學(西北本) ,楊春峰任主編,計 矗,高炳生,張珍,余王立祥為副主編,參編人員還有李雪屏,賴先齊,李春林,李泉沃,寧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10,90年代首次統一南方北方的全國統編耕作學系列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根據農業部全國高等農業教育教材指導委員會的安排,統編<<耕作學>>主編劉巽浩,副主編鄒超亞李鳳超,參編還有王立祥 洪丙夏 孫先溶 孫敦立 肖祖蔭 李 丹 王宏廣 更李增嘉李萍萍。教材更新了結構,充實了內容,去掉雜草,增加農牧結合內容,由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配套教材有南方耕作制度(鄒超亞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東北耕作制度(陸欣來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西北耕作制度(楊春峰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機械化土壤耕作(沈菖蒲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
11, 21世紀各地分別編寫教材,瀋陽農業大學主持的面向21世紀教材<<耕作學>>,主編 曹敏建,副主編廖允成,陳穎,參編的有陳振武 龔振平 黃高寶 劉恩才 劉玉華馬新明 王思遠 吳伯志 章衛建。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西北農業大學主持的21世紀教材<<耕作學>>,主編王立祥 李 軍 副主編 黃高寶 廖允成 徐文修 參編還有王龍昌 溫曉霞 柴 強 景 銳 艾比布.克里木 劉景輝 董召榮 李魯華 李宗仁 許 強 萬素梅郜慶爐。科學出版杜2003年9月出版。
陸費執, 農作學(中學生文庫), 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
華業農業科學研究所編<<威廉士學說的理論及其成就>>中華書局1951年10月出版,
威廉士,<<耕作學原理>>,農業出版社出版傅子禎譯,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譯委員會主編 中華書局年1953年出版,農業出版社1953.4也印行。
王楝,草田輪作的理論和實踐,畜牧醫圖書出版社1953年初版。
孫渠,威廉士的土壤學說及其發展近況,中華書局1954年12月出版。
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編譯委員會譯,馬爾采夫新耕作法全蘇會議討論紀錄,財政經濟出版社1955年8月出版。
契日夫斯基等,農作學及 土壤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出版。圖
馬克西莫夫等<<草田農作制問題>>,江幼農譯,科學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傑尼索夫著,韓國堯等譯,外鳥拉爾和西佰利亞的防旱經驗,科學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田活農,怎樣擴大複種面積,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傘5月出版。
華孟,土壤墒情和旱地保墒,北京出版社1956傘2月出版。
馬嗚琴,改進耕作方法,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56年6月出版。
果列洛夫著<<普通耕作學>>講義,1956年
尹莘耕,輪栽與防病, 中華書局1956年出版.
全國耕作學教師進修班1957年以沈學年為首的參,加進修班我國教師編寫了中國第-部<<農作學>>教材,全書八章50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糧食作物生產總局, 改變耕作制度, 擴大複種面積, 農業出版社1958年4月出版.
農業部糧食作物生產總局, 水稻改制技術經驗參考資料,財政經濟出版社1958年出版。
陳一吾,湖南複種輪作制度,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
格拉西莫夫主編,郭興嘉等譯,杜庫恰耶夫科學思想對蘇聯森林草原地區防止旱災及土壤侵蝕的意義,科學出版社1958年3月出版。
林世錚等,貫徹少種高產多收方針實行耕作制度上大革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維爾賓等著,孫渠譯<<農作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5月出版。
陝西省水利廳編,草田輪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農業部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編,深耕改良土壤,農業出版社1959年11月。
中國農業科學院士壤料研究所,深耕改土經驗,農業出版社1959年2月出版。
河南省農業廳教材編輯委員會,普通耕作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6月出版,
北京農業大學,耕作學(笫-次北方本) 農業出版社1962年出版。
沈學年主編,農作學(笫-次南方本)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出版,
艾玲譯,植物分泌物的生物學作用和間作中的種間相互關係,科學出版社1962年出版。
陳啟鋒,中國耕作制度綱要,福建農學院耕作學教研組1963年12月。
中國作物學會,機械化耕作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1963年
泉清一編,刁搡銓譯,水田耕作的基本原理,湖南農學院糧油教研組1963年鉛印
啟東縣農業局編,啟東糧棉雙豐收生產技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5年11月出版。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為革命種好麥茬稻,農業出版社1970年6月。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為革命搞好間套複種,科學出版社1971年9月出版。
河北省成安縣何橫域大隊,間作套種創高產,河北人民出版社1972傘12月出版。
中國農林科學院-全國改革耕作制度協作會議資料彙編>>1973
四川省改革耕作制度科研協作會議資料彙編1975年4月。
四川農科院土肥所編,四川省改制科技資料彙編(總第三集)1978年5懷月。
四川農科院土肥所編,四川省1975年改制科技資料彙編1987年2月。
四川省農牧廳糧油處, 土肥所, ,四川省改制度科研協作會議資料彙編1976年1月。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編,耕作改制奪高產,農業出版社1977年12月出版。
中國農業科學院,耕作改制的科學技術,農業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
王在德鄺禹洲,耕作改制基礎知識問答,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浙江省農業廳浙江省作物學會,浙江省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文集1981年10月
中國作物學會全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籌備會編,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農業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
沈學年. 劉巽浩等,多熟種植,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王在德鄺禹洲,耕作改制基礎知識問答,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新疆農科院治沙所,新疆防護林體系的建設,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劉巽浩. 韓湘玲,中國的多熟種植,農業出版社1980年出版。
農業部糧食油料生產局編北方旱糧與南水稻區耕作制度改革資料選編1980年12月內部出版。
孫渠,耕作學原理-關於地力的使用和培養問題,農業出版社1980年出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西湖農場,機械耕作條件下的土壤改良,農業出版社1980年1。日出版
郭文韜,中國古代農作制和耕作法,農業出版社1981年出版。
李丕明,耕作學基礎知識,農業出版社1981年出版。
姜秉權等,耕作學,農業出版社1981年出版。
鄒超亞吳善堂,耕作學,貴州農學院1981年出版。
湖南省農田耕作制度研究協作組,南方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湖南省交流資料1981年12月
劉巽浩. 耕作制度, 農業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天氣氣候研究所等,我國農業氣候資源與種植制度區劃,農業出版社1981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二,由學會1982年內部出版
蔣德祺,中國水土保持概論,農業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耕作制度研究論文集第三集,1982年5月內部出版。
章熙谷,耕作制度基本原理,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
大久保隆弘著, 巴恆修譯, 作物輪作技術與理論, 農業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
方載輝,淅江的耕作制度,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年出版
湖南省農業廳糧食生產處,1981年耕作制度調查總結資鈄彙編1982牟2月。
劉巽浩韓湘玲,世界的多熟種植,農業出版社1983年出版。
農牧漁業部,發展旱區農業大有可為,農牧漁業部農業局1983年10月。
農牧漁業部農業局,全國種植業區劃工作經驗交流會議材料選編1983年11月. \
S.H菲利普,陳士平譯,免耕農作制,農業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農業生產布局,農業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特特
沈學年主編,耕作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出版。
斯特林. 沃特曼等,瞿昭旗等譯,世界糧食問題,農業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丁履樞,國營農場集約經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湖南省農田耕作制度研究協作組,湖南省農田耕作制度研究選編(上下集)1984年7月和11月。。
吳慧,中國歷代糧食宙產研究,農業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
候光炯,水田半旱耕作摶術,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出版。
蔣觀真,農作物間作和套複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年出版。
雲正明,農業生態結構工程原理及套用,中國科學院農業現代化探討編輯部1985年
中國農學會等,國際多熟制學術會議文集(英文版) 國際水稻研究所刊1985年。
江西省耕作制度研究會,1983論文彙編1985年1月。
國際水稻研究所,河南農學院農學系耕作組譯,亞洲的種植制度1985年8月。
北京農業大學主編,耕作學 (北方本第二版) 農業出版社1986年出版。
楊春峰等,耕作學 (西北方本) 寧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田方等主編,中國生產力的合理布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
楊生華,農學基礎,中國農業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南方旱地學組福建省農學會,南方旱地耕作制度學術討論會論文彙編1986年10-月。
劉巽浩韓湘玲等,中國耕作制度區劃,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劉巽浩韓湘玲等,中國的多熟種植,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劉巽浩等,中國耕作制度區劃,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沈學年. 劉巽浩等,多熟種植,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張爾俊,立體農業_一致富之路,中國衣業科技出版社1987年出版。
梁志傑等主編,中國農作制度研究新進展,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馬世駿等,中國的農業生態工程。科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王世魁主編,面向21世紀的中國農作制度,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郭文韜,中國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郭文韜,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史略,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朱自均等,稻田綜合利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8年8月出版。
沈昌蒲陸欣來等,耕作學(東北本) 1988年。
周玉振,四川立體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出版。
婁成後,我國北方旱區農業現代化,象氣出版社1989年出版。
劉中柱劉克輝,立體農業原理與技術,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
施玉明等,雙季雜稻畝產噸糧栽培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
劉志澄等,中國糧食之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立體農業組合技術100例,1989牟10月。
C.A法蘭西斯等著,王在德等譯,多熟制.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鄒超亞等,中國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進展,貴州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盧良怒,興起中的中國立體農業,中國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何康,中國糧食發展戰略對策,中國農業出版社1990年出版。
劉志澄等,中國農業之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0年3#出版。
蕭祖蔭於貴瑞,耕作制度基本原理眚與最佳化設計方法,遼寧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 耕作學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研究會南方旱地學組,南方旱地耕作制度學術論文彙編第三集1990年8月。
四川省計委,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全國立體農業開發與普及研討會林材料彙編(上下冊)1990傘4月。
黃細喜邵達三等,新型耕作技術及理論,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編著,中國少耕免耕與覆蓋技術研究,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夏明忠等,作物高產高效種植原理技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楊懷森孫先菊,農作物間作套種,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事及人口承載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出版. ,
劉思華,世界農業改革與發展比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盧良恕,農業區域開發技術對策,農業出版社1991年出版
四尾道德等,黃細喜等譯,新型土壤管理,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
石玉林,中國土地資源的人口承載力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出版。
盧良恕主編,中國立體農業模式,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農業部農業政策研究會,當今世界農業. 農作體系與思潮,1992年5月。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青年學組和南京農業大學編,全國耕作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韓俊,海南的耕作制度,海南出版社1992年8月
國務院研究室, 中國農業綜合生產力研究,農業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宏廣, 中國農業問題潛力道路效益,農業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劉巽浩. 牟正國. 鄒超亞等,中國耕作制度,農業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魏貞瑩鍾少宗等,廣西耕作制度,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
過盆先,稻田生產的結構改革與發展,知識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堅等,瓜糧間套作配套栽培技術,農業出版社1993年出版。
於貴瑞,種植業系統分析最佳化控制方法,農業出版社1993年出版。
黃文丁章熙谷,中國複合農業,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出版。
佟屏亞易維希,噸糧田開友的理論與技術,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
楊春峰,耕作研究文集, 西北農業太學1993
寧夏農學院等,兩糧一肥耕作制與農學基礎,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杜心田,麥棉套種,農業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中國農學會編,迅速發展的立體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3年出版。
牟正國主編,持續高產種植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任興國等,旱地耕作技術,北京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劃所,中國不同地區農牧結合模式與前景,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年出版。
孫頜等,中國農業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計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出版。
郭文韜等,中國耕作制度史研究,河海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沈煜清,農業自然資源利用及農業區劃,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出版。
陳俊生,建設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出版。
沈秀瑛,套用作物生態學,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出版
蔣觀貞茅弼華等,高產優質高效種植模式100例,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國農業科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耕地,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
沈昌蒲,機械化土壤耕作,農業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鄒德秀,世界農業科學史,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出版。
史俊通賈定寬等,耕作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1995年出版。
王禮先,水土保持學,林業出版社1995年出版。
朱安國等,山區水土流失因素綜合研究,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孫耀先主編,土壤耕作技術與套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出版。
黃國勤,江西省耕作制度理與實踐,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出版
鄒超亞主編,南方耕作制度,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陸欣來主編,東北耕作制度,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楊春峰主編,西北耕作制度,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劉巽浩. 李鳳超. 鄒超亞等,耕作學(全國統編教材),農業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孫耀邦,土壤耕作技術與套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出版。
文化錢友山,農業接口工程,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新疆農科院治沙所,新疆防護林體系的建設,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胡恆覺教授文選編委會,旱地農業與綠洲農業發展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程式曾曉光等,可持續農業導論,農業出版社1997年出版。
黃國勤張桃林趙其國等,中國南方耕作制度,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陳萬金,中國種植業養殖業發展趨勢與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蔣定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治理模式,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7年出版。
盧宗凡,中國黃土高原生態農業,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出版。
蔣長瑜鄭馳,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劉從夢,各國農業概況,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李建平,農學慨論,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國農業科學院,當代世界農業,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 耕作學詞條,農業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熊凡,丘陵旱地農業與多熟制,四川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1988年編印
胡躍高,中國農業結構變革權利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國農學會,新的農業料技革命戰略與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年出版。
粱衛理,農業生產效益發展層次論,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劉思華,農業產業化的理論與實踐,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程季珍程伯英,保護地蔬菜多種多收高產栽培新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盧良恕主編,中國立體農業概論,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高旺盛,旱地農業系統生產力與適度開發,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胡恆覺黃高寶,新型多熟種植研究,甘眚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吳樂民簡玉瑜等,農業科學的探索. 生物技術與耕作學論文選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滕錫堯常承德,中國農業產業化及其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年出版。
鄺朴生等,精確農業基礎,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韓曉增許艷麗等,大豆重迎茬減產控制與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韓德乾,農業科技進步概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出版。
曹衛星羅紅衛,作物系統模擬及智慧型管理,華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劉巽浩高旺盛,集約持續農業工程技術,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
黃國勤,江西農業,新華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
胡耀高,農業總論,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官春雲,農業概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方毅成,遼寧省種植結構調整及高產高效栽技術,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
黃國勤,江西省耕作制度理論與實踐,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華俊陳估啟等,中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論與技術,
李增嘉,21世紀山東農業持續高效發展戰略農業現代化研究2000年專刊.
陸欣來文集編委會,陸欣來科技文集,瀋陽農業大學2000年3月。
黃國勤,中國耕作學,新華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卞新民王耀南,立體農業,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劉江,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出版。
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辦公室,農業發展戰略與產業政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出版。
劉巽浩高旺盛朱文珊等, 秸稈還田的機理與技術模式,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杜鷹,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政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杜相革等,有機農業概論,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姜益娟,殘膜對棉花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農業環境保護2001牟3期。
文啟凱等,農田土壤管理與持續農業,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立祥,耕作學(全國現代科學全書) 重慶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和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編,區域農業發展與農作制度建設文集,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黃國勤高旺盛主編,中國集約型農作制度可持續發展,江西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農業科學卷) ,耕作學詞條,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曹敏建廖允成陳穎等,耕作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賴先齊主編, 新疆綠洲農業學,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王立祥 李 軍等,耕作學,科學出版杜2003年9月出版
高旺盛,楊立光,青先國主編,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湖南科技出版2004年8月出版。
梅旭榮等, 節水高效農業理論與技術,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高旺盛, 中國區域農業協調發展戰略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鄧亦武,糧食巨觀控制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劉巽浩陳阜,中國農作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黃國勤主編,耕作制度與三農問題,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王宏廣,中國耕作制度7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出版。
劉巽浩主編,高旺盛.陳阜.胡躍高副主編,農作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編,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六,中國耕作制度文獻學術論文引目
田活農,論增加農作物複種面積,中國農報120期1954年
陳華葵,水稻土特性的發展和水稻田的綠肥耕作制度,土壤學報1955年2期
顧大川,關於擴大複種面積問題,中國農報1957年24期。
元生朝等,湖北鄂城湖南醴陵稻田耕作制度調查總結報告,華中農學院學報1957年2期。
元生朝等,湖北應城縣輪作複種制度調查總結,華中農學院學報1959年3期。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關中小麥深耕調查,土壤通報1959年6期。
江西農業科學研究所,稻田深耕增產的初步研究,土壤通報1959年6期。
人民日報社論,提倡間作,1960年8月20日。
於守仁,論農作物的間混套作,浙江農業科學1960年2期。
陳國平,間 混套作的理論基礎及其實踐意義,中國農業科學1961年2期
人民日報社論,合理安排農作物布局,1961年12月9日。
丁 穎,稻田水旱輪栽和以田養田,紅旗13期1961年。
高惠民,養地和用地相結合是我國輪作倒茬的特點,中國農業科學1961年10期
高惠民,我國農業生產上的輪作換茬制度,紅旗1961年4期
王育英, 輪作間作套種混作在大辦農業中的作用, 人民日報1961年4月29日.
王勁草, 略論耕作制度, 安微農業科學1961年4期.。
孫 渠,種植制度是增產的戰略問題,北京日報1961年10月5日。
劉巽浩,論用養地,人民日報1961年11月15日.
孫 渠,論提高土壤肥力,人民日報1962年12月11日。
高惠民,加強中下等耕地的培養,人民日報1962年4月17日.
高惠民,友揚我國農業生產上的以田養田的輪作換茬經驗,光明日報1962年10月15日。
張履鵬,我國農田農作制度的發展,河南日報1962年4月20日。
吳本忠,合理輪作複種積極用地養地,浙江農業科學1962年1期。
沈菖蒲,作物間作土壤理化性質變化規律研究初報,東北農學院學報1962年2期
姜誠貫,論農作物的複合群體,浙江農業大學等南方十院校,農作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出版。
鄒超亞吳善堂,黔西北地區作物布局與輪作制度幾個問題的初步探討,貴州農學院學研究報告1963
華 鼐,試論農業改制,江蘇農學報1963年2期
方有德.李純,江淮丘陵地區抗旱保收問題的調查研究,安微農業科學1963年1期。
郭文韜,中國古代農作制度之史的考察,中國農報1963年9期。
高惠民,論以田養田,人民日報1963年5月7日。
沈立等,玉米大豆間混作生物學效應的初步研究,山東農業科學1964年3期。
宋性端,糧草間作農林牧結合經濟效益實驗研究報告,耕作與栽培1966年6期。
瀋陽農學院農學專業,作物間作的研究,瀋陽農學院學報1971年
山東省土肥所耕作輪作組,棉麥套種的增產條件與效果,土壤肥料1975年4期。
黑龍江農科院大豆研究所,豆麥間作雙高產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76年3期。
北京農業大學種植制度研究組,套種玉米田間小氣候,氣象科技資料1976年8期。
北京農業大學種植制度研究組,華北地區糧糧三茬套種群體生態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77年3期。
北京市農科院農氣室光能利用組,作物間種套作的光能利用研究,植物學報1977年4期。
候中田等,複種兩熟群體生態對環境資源的利用效果及其套用技術的研究,東北農學院學報1979年2期。
熊 毅,對蘇南地區耕作制度的看法和建議,人民日報1979年1月13日. 。
劉巽浩王在德,耕作制度改革的主流必須肯定,人民日報1979年6月14日.
沈鳴鼎,水旱輪作試驗示範初步總結,湖北農業科學1979年3期。
陳益言,耕作改制與合理輪作,廣東農業科學1979年6期。
曾自明,關於旱地改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雲南農業科學1979年2期
元生朝,實行合理輪作是當前耕作制度改革的中心環節,湖北農業科學1979年6期。
丁賢劫方憲章,浙江省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方向,浙江農業科學1979年6期。
元生朝,略論多熟制的佧物布局與茬口特性,1980年全國耕作制度會議論文集。
楊茂林彭啟元,湖北山區旱糧耕作制度調查,湖北農業科學1980年8期
元生朝,合理複種輪作與湖北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學報1980年9期。
易家苓鄒超亞等,關於貴州農業區劃的意見,農業氣象1980年4期
梁光商,廣東耕作制度的發展方向,廣東農業科學1980年3期
韓湘玲,我國氣候資源與多熟種植,農業氣象,1980年4期。
賴仲銘,小麥套玉米種植規格多因子優選試驗,雲南農業科學1980年3期
蔡農,作物連作的障害及其防治方法,湖北農業科學1980年8期
肖怒賢,雙季稻田冬季不同複種輪作方式的增產效果及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1980年2期。
蘇陝民等,不同作物茬地對後作的影響,作物學報1981年2期。
元生朝,合理複種輪作與瞼了湖北稻田耕作制度革,作物學報1981年3期。
熊凡,四川丘陵旱三熟耕作制完善提高的途徑,土壤肥料1981牟4期。
中國農學會江蘇農學會雙三制學術考察組,關於蘇州地區發展雙三制的考察報告,江蘇農業科學1981年5期。
劉巽浩等,華北地區麥田兩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競爭與產量分析,作物學報1981年1期。
劉巽浩等,華北地區麥田兩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競爭與產量分析,作物學報1981年1期。
趙誠齋等,蘇南地區水稻士的合理耕作的研究,土壤學報1981年3期。
陳安仁,黃土高原的牧草種植,飼料研究1981年6期。
鄒超亞吳善堂,貴州旱地主要耕作制度生產性能的初步研究,貴州農業科學1981年1期。
鄒超亞,貴州耕作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耕作與栽培1981年試刊號
鄒超亞,試論耕作學的任務性質和內容,中國耕作制度研究通訊第2期1981年5月
浙江省糧食高產經驗調查組,浙江省30年來發展糧食生產的主要技術經驗分析,浙江農業科學1981年2期。
四川農科院棉花所,麥棉套作技術研究,作物學報1981年2期。
全國種植制度氣候研究南方協作組,我國南方稻區種植制度的氣候區劃,中國農業科學1982年4期。
王達, 雙季稻的歷史發展,中國農史1982傘1期。
蔡良河等,稻田多熟制的研究,多熟輪作制的整體效益,湖北農業科學1982年6期。
王立祥等, 西北黃土高原農田降水生產潛勢及開發的研究,西北農學院學報1982年2期。
陸欣來,海城縣用地養地的調查分析,瀋陽農學院學報1982年2期。
鄒超亞,試論貴州作物布局特點,耕作與栽培1982年5期。
吳善堂鄒超亞等,旱地套作三熟制增產作用的研究,耕作與栽培1982年2期
吳善堂鄒超亞等,貴州中部地區帶狀間套作的研究,貴州農學院學報1982年1期
鄒超亞,施肥制的歷史演進與現代施肥制的幾個理論問題,耕作與栽培1982年4期
趙強基等,江蘇太湖地區幾種作物和種植制度的農田生態功能,江蘇農業科學1982年2期。
陸欣來,海城縣用地養地的調查分析,瀋陽農學院學報1982年2期。稈
劉巽浩,國外間混套作的研究,世界農業1982葦5期。
劉隆旺等,稻田三熟複種輪作研究初報,江酉農業大學學報1982年2期。
劉巽浩. 韓湘玲,華北平原地區麥田兩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競爭與產量分析,作物學報1983年1期。
劉巽浩,論我國耕作制度的改革,耕作與栽培1983年5期。
陳叔君等,稻田幾種主要複種制度研究,湖南農業科技1983年6期。
杜心田等,關於棉花帶狀間套作的幾個問題,河南農林科技1983年7期。
潘永福,永靖縣乾旱山區草田輪作試驗初報,甘肅農業科技1983年11期。
潘幸來,試論苜蓿小麥生態系統,山西農業科學1983年8期。
吳善堂鄒超亞等,旱地不同種植制度下農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生態學報1983年1期。
熊凡,四川丘陵區旱三熟生產力與氣候資源利用,農業氣象1983年3期。
湖北湖南江西三眵省農科院協作組,湘鄂贛三省稻田三熟制輪作與連作試驗研究報告,農業湖北科學1983年1期。
趙強基等,蘇南稻田麥玉稻,麥豆稻三熟制農田生態效率,江蘇農業科學1983年1期。。
袁從諱趙強基等,江蘇太湖地區幾種種植制度的物質循環狀況,土壤通報1983年3期。
胡人榮,湘鄂贛三省稻田三熟制連作與衛了輪作對比試驗總結,湖北農業科學1983年1期。
吳善堂鄒超亞等,貴州農田高產文高效途徑的探討,耕作與栽培1983年2期
楊天健,水旱輪作對土壤性狀的影響,湖北農業科學1983年8期。
胡恆覺,不同種植形式生態適應性及生產力的試驗研究,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84年
方有德等,江淮丘陵地區複種輪(連) 作制度的初步研究,安徽農業科學1984年4期。
王寶善,再論農牧結合問題,甘肅農業科技1984年4期。
成敬生,江蘇太湖流域城郊兩種農業生產系統結構功能的分析,耕作與栽培1984年1期。
王方桃,滬郊主要作物及種植制度的農田生態功能的初步研究,耕作與栽培1984年1期。
李威廉,豆科作物在耕作制度中的養地效應,耕作與栽培1984年1期。
王福水,從晉莊經驗看晉東南地區旱作農業實施步驟,乾旱地區農業研究,1984年1期。
胡恆覺,不同種植方式生態適應性及生產力的試驗研究,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84年專集。
謝仁興,稻田複種輪作方式試驗總結報告,浙江農業科學1984年5期。
張振華等,熊口農場水旱輪作十年效果顯著,,湖北農業科學1984年12期。
楊茂林等,南方四省山區丘陵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的調查,湖北農業科學1984年1期。
蔣永貴,黔南州玉米黃豆寬窄行雙套雙示範總結,耕作與栽培1984年3期。
王立祥,西北黃土高原農業結構改革及效益研究初報,西北農學院學報1984年3期。
王穎明,高產地區輪作制度與農田生態平衡的研究,土壤1984年4期。
邵達三等,蘇南水田少免耕研究報告,土壤學報1985年4期。
吳吉人等,遼寧稻區少耕體系形成與發展,遼寧農業科學1984年6期。
張頌安,台灣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農業技術經濟1985傘6期。
文英,湖南洞庭湖區春大豆間玉米--雜交水稻兩熟高產研究,耕作與栽培1985年1期。
印繼勤等,鎮江丘陵地區稻田耕作制度研究,耕作與栽培1985年2期。
李錦鈞,金華河谷平原稻區幾種種植制度農田生態效率初步研究,耕作與栽培1985年3期。
陳啟鋒,論中國耕作制度,福建農學院學報1985年1期。
謝仁興,平原稻區種植制度研究初柝,耕作與栽培1985年5期。
劉君朴等,黑龍江西南部半乾旱地區旱作農業的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1985年4期。
朱志儉等,從氣候生態角度賂論河北省旱作農業,乾旱地區農業研究,1985年5期。
陳憲祖等,稻麥畝產噸糧試驗研究和示瞼范推廣報告,雲南農業科學1985年3期。
賴仲銘,旱糧間套種植制度探討,雲南農業科學1985年3期。
吳碩等,調整種植業結構促進畜牧業發展,農業經濟1985年2期。
賴仲銘,馬鈴薯套玉米及玉米間大豆種植系統間套優押的研究,作物學報1985年3期。
鄒超亞, 貴州中低產田改良芻議,耕作與栽培1985年5期。
鄒超亞等,試論21世紀中國耕作學科研究與耕作制度改革方向,耕作與栽培1995年1期
徐新宇等, 秸稈還田的微生物效應及其套用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85年5期。
陸欣來,免耕和少耕,耕作與栽培199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