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昭

郭文昭

郭文昭,通信工業技術專家。早年主持設計並參與試製了多種短波通信設備,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與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在轉到中國通信工業領導機關工作後,參與規劃並組織實施了許多技術發展項目,為我軍通信裝備的不斷更新和中國通信工業的技術進步作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郭文昭 郭文昭

郭文昭,高級工程師。河南寧陵人。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電機系。曾任南京無線電廠工程師、副科長。建國後,歷任南京無線電廠設計科科長,電子工業部通信導航局副局長、局長、高級工程師,中國通信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第二屆理事。長期負責通信、導航設備的研製和生產工作。先後設計了15W到1000W等多種短波收發報機和報話發射機。組織設計、生產了多種中、小功率無線電通信發射機和廣播發射機。

生平

郭文昭,1916年11月出生於河南省寧陵縣郭雙堂村。七天喪母,幸賴祖母撫養。八歲就讀於本村國小。當時的河南,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童年的他常隨家人外出避禍。他的家庭終遭匪徒洗劫而衰落。

南京無線電廠 南京無線電廠
天津南開中學 天津南開中學

1931年春,郭文昭入開封中州中學讀書,一學期後轉到天津南開中學讀初二。1932年,他在暑假返家途中遭土匪綁架受重傷,身陷匪窟達四個月之久。獲救後又染重病。停學半年後返校隨原班讀完中學。1936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電機系,攻讀早就喜愛的無線電技術。“七七”事變後隨校遷往長沙。

自幼飽受兵匪欺凌之苦並親嘗“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之害的郭文昭,早就種下了憂國憂民之心。在中學時代,他就多次參加天津學生的愛國集會和游q行活動;進入大學後,又受進步同學影響,抗日愛國思想更為明確。1937年冬,南京淪陷,他感到國難當頭,讀書無用,就和幾位進步同學一起棄學前往陝西涇陽安吳堡,進入由共產黨人馮文彬、胡喬木主持的“中國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結業後不久到臨潼跟隨當時任縣長的張鋒伯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張鋒伯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曾是南開中學教師。張任臨潼縣長時,積極動員民眾籌組武裝力量,以應開展游擊戰爭之需,為此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1939年秋,執行積極反共消極抗戰路線的重慶國民政府駐臨潼軍隊藉故扣押了張鋒伯。當地正義人士積極營救,郭文昭亦為之四處奔走。張獲釋離開陝西後,感到失望的郭文昭遂赴昆明復學於西南聯大。

1942年,郭文昭畢業於西南聯大後進入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屬下的昆明中央無線電器材廠(現國營南京無線電廠前身),從事無線電報話機的設計與製造工作。1945年秋,抗戰勝利,他隨工廠遷往南京,改稱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南京廠,任副工程師和技術副科長。其間,先後親手修理並設計了多種短波報話機和長波歸航機等。

1948年冬,南京國民政府企圖將該廠遷往台灣。工廠職工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掀起了反搬遷的護廠鬥爭。對共產黨早有極好印象和痛恨國民黨禍國殃民的郭文昭遂也站在這一鬥爭的前列,主動接受並積極完成當時中共地下黨組織交給的工作,在1949年春南京解放前夕,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南京解放後,郭文昭積極參加工廠的生產恢復工作。在他任主任的發射機車間,不僅修復了被南京國民政府及其軍隊丟棄的大批廢舊電台,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趕製了一批進軍大西南急用的20瓦發報機。他在這期間親手設計的150瓦短波報話發射機和500瓦發報機,曾成為中

南京無線電廠 南京無線電廠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乃至50年代中期的重要軍用通信設備。1950—1954年他在擔任南京無線電廠設計科科長期間,組織並直接參與設計試製的71型電台和7512型接收機等重要短波無線電通信設備,均在抗美援朝戰爭和國防建設中起了重要作用。

1954年7月,他被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十局,從此一直在國家主管電子工業的領導機關工作,主要是負責全國通信和導航設備製造廠的新產品開發方面的規劃和技術管理工作。先後擔任過十局副處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通信局技術處處長、通信導航局局長,電子工業部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管理局顧問等職務。幾十年來電子工業中有關通信技術發展的一些重要部署,他都參與了決策和組織實施工作。其間還參與了許多重要通信產品的方案論證、技術協調、技術攻關和技術引進工作。即使在1986年離休之後,他仍然關心中國通信技術的發展,並積極參加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和電子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活動,包括擔任《中國電子工業史·通信冊》的主編。曾先後被推舉為中國通信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及榮譽會員,電子工業通信科技委主任,電子部科技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無線電台

無線電台 無線電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無線電工業基礎極為薄弱,而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卻大量需要新的無線電通信裝備。這一任務就落到當時僅有的幾個破敗不堪的無線電工廠的肩上。南京無線電廠就是其中之一。該廠剛被接管時全廠僅剩130多人,生產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當時被任命為發射機車間主任的郭文昭,不僅率領全車間人員很快恢復了生產,修復了許多廢舊的電台,還趕製了多種發射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任該廠設計科科長,領導試製了國家急需的很多無線電設備。截至1954年他調離工廠時,經他親自參與和組織設計的產品就有十多種。其中,他花力氣最大的是150瓦短波報話發射機和2瓦短波電台。

150瓦短波報話發射機是他任第四車間主任時依下達的緊急軍品任務而親手設計的。這一產品也稱91型電台,在抗美援朝時作為遠程通信的主要設備受到志願軍通信人員的高度評價;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仍曾大批量生產,在軍、民通信中得到廣泛套用。

2瓦短波電台也稱71型電台,雖然郭文昭不是該產品的主持設計師,但作為設計科科長,他在設計試製過程中不僅起了技術上的組織領導作用,而且親自參加了方案的選擇、論證、電路試驗、結構確定、零部件製造等每一個環節的實際工作,為這一產品的問世付出了大量心血。其中,對戰術電台的可靠使用甚為重要的防潮問題,曾是工廠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他提出了機殼密封和機內加防潮劑的解決方案,並組織力量試製出了防潮劑,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隨後的樣機試驗中曾發現電台的通信距離不夠,這關係到試製任務的成敗。正在大家為此焦急之時,由於他提出了在鞭狀天線中部“加感”的措施,順利的攻克了這一難關;後來此電台在生產中又出現頻率不穩的問題,他又提出用雙金屬片進行補償的辦法解決了問題。這個屬於我軍的第一代攜帶式短波戰術電台,不僅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而且也為南京無線電廠早期的迅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通信工業

戰術電台 戰術電台

郭文昭長期在國家主管電子工業的領導機關負責通信技術方面的管理工作。電子工業有關通信技術發展的重大部署,他差不多都參加了決策和組織實施工作。戰術電台的半導體化是1963年第四機械工業部成立時,王諍部長親自抓的一項重要決策。郭文昭自始至終參與了這一工作。在確定技術政策時,他提出了“在戰術電台由電子管式改為半導體式時應保持原制式和指標不變”的原則,避免了在制式和技術指標問題上可能引起的爭論。對於在半導體電台的研製過程中曾遇到的一系列技術問題,他不避辛勞,先後多次為之組織了技術交流和技術攻關活動。如在小81電台“燒管”問題的攻關中,他曾親自進行過某一方案的試驗。

大型通信發射機和大型電子管的研製與使用關係密切,根據中國大型電子管發展的動向,他經過詳細調查研究和組織協調,制定了大型發射機的標準功率系列,並對大型機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導60年代大型發射機的發展。

60年代末,在總參通信兵部的迫切要求下,無線電多路通信技術開始由模擬制向數位化過渡。一批工廠、研究所和大學紛紛進行增量調製語言編碼終端機的研究和試驗。但各單位研製的設備格式互不相同,使得同一類設備不能互通。為此,在1974年4月成立了以郭文昭為組長的“增量調製語端機集中設計組”。此設計組的成員由研究所、工廠、高等院校和軍內的數字通信專家組成。他們在郭文昭的帶領下,集中在國營重慶無線電廠進行了大量試驗和反覆比較分析,終於確定了使制式、電路和結構全都統一起來的方案。此後各工廠按該方案試製出了含有6路、12路和24路三個品種的第一代小容量數字式語言終端機系列產品,從而使中國數字通信技術開始由科研走向實用,具有重要意義。

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

70年代以後,他還先後提出並組織了“74系列”及“80系列”民用移動電台、數字微波通信系統、“丙系列”短波單邊帶電台,以及為出口船舶配套所需要的船用通信設備等重要通信系統的研製,同時積極參加了衛星通信地球站、光纖通信系統等高新通信技術開發試製的協調工作。這些系統的研製成功,使中國通信設備的功能與技術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8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郭文昭深深感到了中國通信技術與國際水平存在的差距,認識到必須儘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才能加快中國通信工業的技術進步。然而,引進技術需要很多外匯,而電子工業中的有限外匯又分配不到通信方面來。郭文昭只好自己想辦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去進行這項工作。1980年,當他得知國家將為其他部門引進一個重要項目時,就千方百計爭取把幾種通信電台技術列入這個大項目之中,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終於使引進獲得成功。接著他又幫助長江有線電廠採用補償貿易的方式從德國西門子公司成功地引進了較先進的電傳打字機技術。此後,他又抓住國家組織的引進海上石油開發技術的時機,為有關通信工廠引進了“遠洋輪船組合電台”、“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無線電自動撥號電台”、“衛星通信”、“程控交換機”和“傳真機”等六個通信技術項目。每個項目的引進都傾注了郭文昭的大量心血,從選擇國外的引進對象、確定國內的工廠定點,到進行引進技術談判,出國考察,他都親自參加。這些技術項目的成功引進對中國通信工業技術的提高,起了積極作用。

1985年,在他退居二線擔任電子工業通信科技委主任期間,針對國際上通信產品大量採用專用積體電路、產品設計工作的重心已由對印刷電路板的設計轉為對專用積體電路晶片的設計這一動向,熱心呼籲在有關通信工廠和研究所推廣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除請求上級支持外,他組織有關廠、所集資在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建立了一個“通信產品專用電路CAD實驗室”。此舉為許多工廠、研究所培養了人才,並為各廠、所採用CAD技術起了示範作用。

解決技術問題

由於郭文昭在通信技術方面有相當的理論基礎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他雖在國家機關從事組織管理工作,卻也經常到工廠、研究所去幫助解決一些實際技術問題。

60年代初,為了貫徹國防工業三級幹部會議關於整頓質量的精神,郭文昭先後被派往天津無線電廠和成都無線電廠協助整頓產品質量。這兩個工廠在“大躍進”中仿製的兩種飛機通信設備,質量問題嚴重,生產已無法進行,導致工廠處境十分困難。郭文昭幫助工廠從抓質量的管理工作入手,對梳理出的種種問題,提出相應的攻關建議,並幫助落實解決,後來使這兩個產品通過了審查考驗,投入了批量生產。這不僅為當時中國空軍提供了合格的急需裝備,而且使兩個工廠擺脫了困境。當時的成都無線電廠廠長曾十分感激地向上級領導同志匯報說:“郭文昭為我廠立了大功,應該給他送一塊匾!”

70年代初,小81電台試製成功之後,為之配套用的手搖發電機也改成體積、重量大為減小的“永磁交流式”發電機。但在用戶試用時發現電壓指示不穩,而該廠派去的技術人員一直解決不了,致使問題拖了很長時間。郭文昭詳細了解情況後,幫助改進了穩壓電路,解決了這一問題。

國營765廠試製的WL—7導航羅盤在中頻附近不能工作,其產品設計師請教郭文昭,郭提出了自動改變中頻的辦法解決了問題。此後,郭又幫助該廠解決了天線指向錶針不穩的問題,才使此導航羅盤正常投產。

1976年,國營710廠正在投產的坦克電台出現了晶體振盪器在低溫下停振的問題,使生產中途受阻,而710廠和晶體製造廠雖然各自都做了大量試驗,但始終找不出確切的原因。這時,正好郭文昭到該廠考察工作,遂應邀參與這個問題的處理,在他逐一詢問了兩個廠的試驗設備和試驗方法,並親自參加試驗以後,提出了新的試驗方法,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此後,通過對晶體的改進,這一難題遂即迎刃而解。

郭文昭在他以通信工業領導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到所轄工廠檢查工作期間,具體幫助指導技術人員解決此類技術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許多工廠的領導和職工都特別喜歡他的到來。

郭文昭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善於管理,為中國通信工業及其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簡歷

1916年11月24日 出生於河南寧陵縣。

1936年 夏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並考入北京清華大學。

1942—1945年 由西南聯大電機系電訊組畢業後進入昆明中央無線電器材廠工作。

1946—1948年 在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南京廠任副工程師、技術科副科長。

1949—1950年 南京無線電廠發射機車間主任。

1950—1954年 南京無線電廠設計科科長。

1954—1962年 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十局副處長。

1963—1975年 第四機械工業部通信導航局技術處處長。

1975—1981年 第四機械工業部通信導航局負責人、局長。

1982—1986年 電子工業部通信廣播電視局顧問。

1986年— 離休。

主要論著

1 郭文昭.大力發展中國通信事業為四化建設和國民生活服務,見《世界通信年報告文集》,北京:電子工業部通廣局,1983,3—8。

2 郭文昭.地面戰術電台的發展與回顧,見:回顧與展望。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9,429—431.

3 郭文昭.國外通信事業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北京《經濟參考報》,第445期,1983年9月6日。

4 郭文昭(主編).通信工業部分,見《當代中國的通信工業》,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