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港上中學

邳州市港上中學

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邳州市港上中學是一所擁有五十年建校歷史的農村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校史沿革

  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幾代港中人秉承“以人為本,以德立校,文化關懷,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輝煌港中

張希營,男,漢族,1962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4年8月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中學高級教師。連續13年任高三畢業班語文課和班主任,歷任鐵富高中年級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鐵富國中校長、黨支部書記。現任港上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張希營任邳州市鐵富高中校長辦公室主任期間,協助領導創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負責籌建校史館,整理創建檔案,該校順利通過三星級高中驗收。2002年2月起張希營任鐵富國中校長,僅僅兩年時間,該校四星級重點高中升學人數翻了兩番,超過120多人,進入邳州市綜合考核前三名,使這所從前位居中游一直徘徊不前的邳北老校煥發了青春,一躍成為邳北名校、強校、大校。
2004年8月起張希營任港上中學校長。當時的港上中學,教學質量在邳州市處於中下游,骨幹教師紛紛外流,同時學校還面臨著危房改造、聯中撤併、學校擴建、“六有”工程建設,許多工作千頭萬緒,未來是個未知數,前途未卜,荊棘叢生……他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接下“軍令狀”。他不畏艱難,敢為人先,敢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情,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他結合當時形勢,振臂一揮,提出了“弘揚長征精神,創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的奮鬥目標。他帶領全體教職工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學校於2005年12月高標準通過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驗收,為港上鎮六萬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張希營堅持學陶師陶,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滋養當前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學校也被申報為江蘇省第四批陶行知實驗學校。他十分重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並主持承擔了一項國家級陶研課題《農村國中青年教師培養的有效途徑研究》。他提出了“科研興校、科研強校”戰略,為使學校走在全市課程改革的前列,他積極投入到教研教改活動中去,深入到課堂教學中聽課、評課,率先在全市推行集體備課。
張希營提出“細節決定成敗、落實重於一切”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到港上中學後,他打破以往吃“大鍋飯”的管理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嚴格獎懲,對各崗位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教職工評優晉級、獎懲的主要依據。在精細化的管理下,港上中學中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三年邁出三大步:
正是我們對教學進行了嚴格管理,教學質量開始大幅度攀升,僅以2005年中考為例,港上中學有88名學生的中考總分超過720分,錄取運河中學的學生達64人,進入邳州市前十名,擠入第一方陣。
2006年中考穩中有升,繼續在邳北保持絕對領先優勢;2007年中考四星級高中進線人數突破百人大關,位居邳州市前列。
近年來,張希營先後榮獲省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青年名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政協委員”等榮譽稱號,是市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他先後參加了江蘇省農村校長培訓班、徐州市骨幹校長提高班進修培訓。1992年起,他連續兩屆當選為邳州市政協委員。2006年7月他光榮地出席了邳州市第11次黨代會。2007年他榮獲邳州市“教育驕傲”年度人物,2011年邳州市榮獲“江蘇省綠色學校”的評估驗收。
在張希營的領導下,港上中學三年來連續榮獲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園”、徐州市“優秀家長學校”、徐州市“教育科研成果獎”等榮譽稱號,並多次迎接省、市領導檢查,贏得了社會各界和港上鎮老百姓的廣泛讚譽,樹起了農村國中教育的一面旗幟,被譽為綻放在大沂河岸邊的“金花”。

學校領導

校級領導

黨委書記: 張希營(正科級
黨委副書記 業務校長 楊柏柱
副校長 曹恩
工會主席 錢居明

二級領導

校長辦公室 主任 劉清國副科級)
教務處 主任 胡新嶺
初一年級 主任 薛雲
初二年組 主任 馮維
初三年級組 主任 石海峰
宿舍 主任 馮波

繼往開來

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集人文特色、地方特色、藝術特色於一體,既有整體統籌安排,又注意局部精雕細刻,讓每一處、每一點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薰陶作用。具體特色表現在:一、注重人文特色為讓師生走進校門便置身於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之中,從而陶冶情操,增長知識,促進身心健康,我們的校園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處處體現著積極向上的主旋律和親切的人文關懷。
1、最佳化和激活校園環境,賦予建築物特殊含義和稱謂,發揮其積極作用。如東西兩條水泥路分別命名為“智慧大道”和“成才大道”。辦公樓綜合樓為“敬業樓”,兩幢教學樓分別為“立德樓”、“啟智樓”。在建築物的醒目位置上懸掛人文化的“校長寄語”――對老師的寄語是:“成功的教育在於用心。用心去感悟教學,才能總結得失,精益求精;用心去感悟學生,才能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心去反思自己,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做有思想的教師,讓我們共同用心吧!”;對學生的寄語是:“珍惜你在校的每一天,在這裡,我們將為你的人生鋪設一條金色的陽光大道,為你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裡,我們將為你插上一雙堅強有力的翅膀,讓你信心百倍地飛向你的理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人生之路上,讓我們共勉前行。”2、鼓勵師生設計出特色鮮明的室訓,以樹立他們自豪感和責任心。這裡舉幾個例子略見一斑,如黨員活動室:“立德、立言、立行,慎權、慎欲、慎獨”;教務處:“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辦公室:“博愛、敬業、尚研、創新”;閱覽室:“你輕輕的來帶來安靜,你悄悄的走帶走知識”;食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3、校園裡不同地點的文字牌設計一些公益廣告、名言警句,讓師生時時受到美的薰陶和人生的啟迪。智慧大道旁有“今天我以港中為榮,明天港中以我為榮”;操場邊有“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花園裡有“花兒無聲,請你精心呵護”;自來水龍頭旁“請不要在無人的時候讓水龍頭哭泣”;樓梯口“慢步輕聲,更能顯出您的溫文爾雅”……二、突出地方特色港上鎮是天下銀杏第一鎮,銀杏是港上鎮的第一張名片,國家銀杏博覽園的主景點就矗立在沂河東岸的港上鎮,那裡有歷經千年的銀杏姊妹樹和流傳千年的傳說。雄壯的姊妹樹和悽美的神話傳說相得益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銀杏樹同時也是港上中學校園的特色景觀。我們實施了“千株銀杏進校園,銀杏文化進課堂”等兩大舉措。這裡既有歷經滄桑的百年古銀杏,也有蒸蒸日上、茁壯生長的新生苗。我們選編了以銀杏為主題的校本教材《家鄉的驕傲——銀杏》、《歷代詩人詠銀杏》,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古今名家的銀杏詩詞在牆上隨處可見。滔滔不息的沂河水哺育了港上鎮的這片沃土,也孕育了港上中學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全國中語會、中國校園文學研究會評為“全國十佳文學社團”的“大沂河文學社”就深深地紮根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三、彰顯藝術特色學校整體布局遵循科學性、藝術性原則,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三區分明,東西花園遙相呼應,文化廣場五色彩磚編織精美圖案。走在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上,兩旁的萋萋芳草、似錦繁花定會讓您駐足流連。放眼望去,挺拔雄壯的教學樓,晶瑩剔透的噴泉假山,傲然屹立的“點睛石”,鬱鬱蔥蔥的翠竹林,典雅別致的蘑菇亭……簡直就是一幅幅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這裡,魅力無處不在;這裡,活力無處不在;這裡,和諧無處不在。這裡,處處皆景點,處處蘊文化,處處寓教育,處處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新世紀的港中人

第一部分:學校發展的背景分析
一、 學校辦學的優勢:
(一)初步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港中精神和“人和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澱,“人和校興”成為學校的精神底蘊。港中人一直有著“五朵金花”的情結。新一屆領導班子都深知辦好學校的三個境界:即第一層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第二層次,建章立制,規範管理;第三層次,文化領導、共創願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第三層次是最高的境界。目前,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文化關懷”而創建示範國中是港中人共同的願景,可使港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學校發展,德育為先。德育工作已成為學校工作的基石。長期以來,學校十分強調師德建設,重視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以多種活動為載體,拓寬德育渠道,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等有機結合的德育網路。近年來學校還開展誠信教育、責任教育等。處處以江蘇省德育先進校為標準,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抓實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學校歷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強調“重學習、練內功、樹形象”。著眼“校本培訓”,嘗試“三級集體備課”,即第一級範例討論,專家引領;第二級集思廣益、集體討論、資源共享;第三級二次備課、張揚個性。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相當數量的教師挑起了教育教學的大梁。
(四)學校發展贏得新的機遇。近年來,省“三新一亮”、“危房改造”、“六有工程”、“實驗設備贊助”等工程補助使學校獲得了發展的契機。港上鎮黨委政府與教育局達成共識,省“實驗幼稚園”、“省實驗國小”、“省示範國中”一條龍創建是對學校最大的支持。
二、學校發展的社會環境分析及面臨的挑戰。
(一)學校地處天下銀杏第一鎮港上鎮,港上鎮各項工作都名列邳州市前茅,銀杏產業使港上鎮人民生活富裕,十分關心孩子的學習,為港上中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二)但是,百姓富裕對港上中學的生源卻是一把雙刃劍,由於百姓手中有錢,紛紛把孩子送往縣城讀書,嚴重影響了港上中學的生源特別是優生的生源
(三)近年來邳州教育的飛速發展使各校生存空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邳州市41所國中,運河中學、明德中學、紅旗中學、鐵富中學、邳州六中、碾莊中學等一直是國中傳統強校,像港上中學好則衝進前八,差則退居中游的學校有十餘所,邳州教育的集團優勢使得任何一所學校都是不進則退,退則挨打。
第二部分:學校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
一、 指導思想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我校發展的指導思想,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認真領會和落實江澤民同志關於素質教育的一系列精神,以課程改革為核心,把學生培養成和諧發展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現代化人才。
深刻體會和實施李源潮書記、徐鳴書記等省市領導的講話,將依法治校和學校主動發展結合起來,在法律基礎上學校不斷改革發展,並體現人本思想形成自己鮮明獨特的個性。
二、 學校的辦學理念
學校以“以人為本,文化關懷,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和諧發展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化,是我校對素質教育的實踐,對全面發展的具體詮釋。
學生要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必須具備多種素質和能力,同時這些素質和能力在具體的人身上應該體現出和諧統一。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必須全面發展,各方面和諧發展。這樣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較充分發展得到了統一。
我們並不奢望學生各種素質都優秀,各種能力都具備,而是希望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能夠在學校創造的環境中,得到自己的最佳發展,使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譬如就文化學習來說,對於尖子生,我們以“木桶理論”和田徑十項全能運動員允許有他的強項但絕不允許出現弱項等道理引導他們,讓他們在保住強科的同時,堅決把弱科補上來,以提高總分的競爭力。對於中等生,我們旨在提高他們的強項科目。而對於學困生,我們認為學習困難的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學習自信心差,學習積極性差。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都經歷了學習過程的失敗。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通過幫助學生成功使之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使學生從反覆失敗的惡性循環演變為反覆成功的良性循環。“成功是成功之母”,對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堅信每一個學生的素質都是可以提高的,探索新的方法使學生得到提高,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提高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特別是全國出現“一中”現象(資源好、生源好、師源好)的今天,農村國中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提高,任務更加艱巨。
學生能否和諧健康的發展, 取決於學生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我們的教師、我們的校園是否發展。近年來,我校貫徹“和諧發展”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在積極創建教師和諧發展平台,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基礎上,努力創建學生和諧發展的校園環境。在今後的學校教育中,我們將努力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發展每位學生的特長,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價值,健全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社會有用人才。
“以人為本,文化關懷,和諧發展”必須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學校還是個人,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任何停頓、懈怠乃至倒退都是沒有意義的。這裡的可持續發展有師、生、校三層含義:一是學生並不以考上四星級高中為終極目標,學校更關注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關注掌握多種適應未來發展的能力培養。二是教師也必須可持續發展。在港中工作的教師應該是伴著教育教學成長的教師。校長要有人格魅力,要做學者型、專家型校長,要有善於發現優點的眼睛。要有思想,懂業務,會管理,可以領導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應努力創設一個個連續的台階,讓教師不斷成長發展,最後讓大批的教師成為科研型教師、學者型教師和特長型教師,讓教師在港中創造自己職業中的輝煌,感受到伴隨事業發展而來的成就感、幸福感。在教師和學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校也不斷向前持續發展。學校的發展應是不以校長的更換為斷續,而是人文精神的延續和升華,以內涵不斷豐富、特色愈加鮮明、管理不斷進入更高的層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為特點的。這種發展是高目標、高起點的、漸進的、可持續的,越是發展學校越有生機和活力。
第三部分:學校發展的目標
一、學校發展總體目標
學校通過三年的努力,成為一所整體管理規範、教育質量高、學生髮展和諧、社會信譽較高、學校特色鮮明、邳州市名列前茅、在蘇北較有影響的一流示範國中。鞏固省級示範國中創建成果並起到示範輻射作用。
二、 階段目標
第一年發展目標(2007、1——2008、1)(完善階段)
完善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包括《教學獎勵方案》、《教師考核方案》、《教師管理條例》、《課堂教學常規及教學評價》、《初三備考方案》、《學生行為規範》、《學生獎罰條例》等規章制度,規範學校管理。加強班子建設,強化目標管理;加強隊伍建設,重點在培養教師團結協作精神和愛校意識、服務意識;推行“開放的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之研究”,抓好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強調不要浪費時間,勤奮學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以讀名著、名人傳記為主的讀書活動,建立多個宣傳欄,宣傳師生中的好人好事,特別是勤奮好學,成績優秀的學生,樹立學生中的典型;進一步規範課外活動,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中考成績穩步提升,辦學效益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
第二年發展目標(2008、1——2009、1)(穩步階段)
建立健全適應學校發展的管理體系;完成校園文化的硬體建設,著力加強校園文化的軟體建設;建成一支具有戰鬥力,有一定科研素質的教師隊伍,校風、教風、學風有較大的進步,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升,“開放的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之研究”取得顯著成效,學校教育教學步入良性運作階段。中考成績大面積提升,多項考核位居邳州市前列,辦學效益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和讚譽。
第三年發展目標(2009、1——2010、1)( 提升階段)
建成一支不怕苦、品德優、業務精、能力能、勇於進取的高素質的科研型教師隊伍,形成精神團隊;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形成辦學特色,在人文教育、教育科研、實驗教學等方面特色鮮明;形成課堂教學模式——分組合作教學;構建學校的評價體系,保證規劃實施;完成學校的整體建設,搞好後勤保障;中考成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位居全市前十名,跨進第一方隊。辦學效益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廣泛讚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