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青銅器》那爺爺在書中創作了小琳、小聞一家。在去博物館的日子裡,面對兩位小朋友問不完的問題,爸爸媽媽總有好對策。他們因勢利導,藉助孩子們的興趣講文物,一圈走下來,兩位小朋友真是收穫滿滿,青銅器的主要類型、來源、用途全都記在了她們心裡。
《玉器》
小聞和小琳纏著爸爸講玉器,一講就講去了博物館裡,黃玉三連章、白玉花熏、碧玉帶鉤……各式各樣的玉有著不同的價值和功用,玉石真的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瓷器》
這次的瓷器之行,因為多了弟弟小中,變得熱鬧非常。張伯伯的收藏,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原來用瓷器喝茶,還能生出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呢!被激起了求知慾的小聞和小琳,又是向爸爸要書看,又是去博物館,瓷器的精巧與豐富多樣給她們留下的深深的印象。
《竹雕》
中國人的祖先,是出了名的愛竹。他們拿竹子蓋房,拿竹子盛飯,後來乾脆把竹子擺上桌案,於是雕刻竹子成了一種風尚。喜愛風雅的讀書人竟形成各種派別,爭相把筆墨氣韻留在竹面上。因為竹雕不易保存,所以它雖取材普通,但能流傳至今,就已是分外珍貴。
《畫裡的故事》
繪畫是無聲的語言,可以溝通古今中外。我們的生活里,畫以各種形式存在,漫畫、動畫比比皆是。同我們一樣,古人也喜歡畫。他們的畫中,有筆墨的清香,亦有文化的滋養,還藏著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沒有攝像機的年代,這些畫就是歷史最生動的記錄,久遠的時光相冊等待著你的開啟。
《畫裡的鳥》
小朋友對鳥兒有著天生的喜愛。小黃鴨、大白鵝、老鷹、山喜鵲……總有一款可以讓他/她中意。我們中國人的天性,是喜歡花和鳥的,所以在國畫裡,專有“花鳥”這一科。這些有著翅膀和羽毛的可愛生命,被畫家的妙筆記錄在紙絹上,毫釐間的細膩與傳神,總是一次次地在不經意間撞擊我們的心靈。中國的花,中國的鳥,就這樣靜靜散發著獨一無二的美麗。
《印章》
中國人的祖先,是一群有魔力的人。他們能讓一把刻刀在一個小石面上盡情舞蹈,能在尺寸之間演繹氣象萬千。他們刻字,他們刻畫;他們不斷復古,又熱愛創新。無論是作為單純的裝飾或玩件,還是作為重要的憑證或權利的象徵,印章都是一門古老而獨特的藝術。
《筆墨紙硯》
筆、墨、紙、硯為什麼會被古人奉為“文房四寶”,其實,拋開珍貴的選材或是精巧的製作不提,就算是普通的筆墨紙硯,也包含著大大的學問。毛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一塊黑乎乎的墨,居然要二十幾種手續來製作;沒有紙的發明,文化的傳承只能依靠笨重的簡冊;為了找到制硯的優質石料,不知有多少人走過多少路,試了多少種石頭。
《漢字》
漢字是歷史和時間的旅人,一路上走來,它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一代代的書法家是漢字的造型師,在他們的努力下,漢字變化著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形態。但萬變不離其宗,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在通用的字型上發現圖畫的影子。先祖用圖畫創造了漢字,他們的智慧在一筆一畫中長存,漢字的靈魂是屬於圖畫的。
《古時候的兒戲》
很多一本正經的大人也都曾是調皮貪玩的小朋友。以前的小孩,沒有手機、電腦,沒有可以遙控的小飛機,但他們的快樂可一點都不比我們少;或是藉助一些小小的道具,或是三五成群跑出去看熱鬧,他們總能讓自己的童年妙趣橫生。如果哪天,有人像那爺爺一般,向你細述童年的遊戲,請一定要認真傾聽,因為這些都是中國的孩子用歡笑來守護、傳承的“文物”。
看點
1.專業視角:故宮元老為孩子做啟蒙。
2.輕鬆閱讀:兒童視角,從日常出發講故事。
3.主題豐富:覆蓋面廣,一網打盡常見文物類型。
4.寫實插圖:原汁原味,以力求展示文物原貌。
5.有聲伴讀:身臨其境,隨時隨地進入文物世界。
目錄
《青銅器》 孩子們 陶器的發明 鬲 鼎 甗 簠、簋、豆 盤、匜、洗 爵、角、斝 罍和尊 壺、盉、卣 銅器上的銘文 銅器上的紋飾 獵紋鍅 銅鏡 燈 爐 量 權 灶、醮斗、熨斗 戈、矛、劍 鍾 請你想一想 《玉器》 豬肉形石 玉的類別 軟玉是哪裡來的 硬玉是哪裡來的 新玉與舊玉 玉的雕琢 巧作 白玉花熏 黃玉髓三連章 墨玉牧羝器架 碧玉菊瓣洗與翠玉帶鉤 禮器 符節的玉 腰間佩飾 頭頸佩飾 一套的佩玉 喪葬的玉 鑲嵌的玉 玉的兵器 玉的樂器及其他 請你想一想 《瓷器》 認識餐具 認識供器和茶具 認識酒器 書房裡的瓷器 瓷器是怎么做的 認識宋元瓷器 燦爛的明瓷 實用的和陳設的器物 美麗的清瓷 請你想一想 《竹雕》 孩子們 竹子的選擇 雕刻前的處理 竹雕的興盛時代 深刻的竹雕 淺刻的竹雕 留青陽文 薄地陽文 竹雕人物 生物雕刻 竹的文具 一般器物 請你想一想 《印章》 小朋友們 什麼時候開始有印章? 印章的最初用途是佩帶 鈐蓋封泥 有了紙以後印章多作鈐蓋用 印泥是怎樣做成的? 製作印章的材料 印章的刻與鑄 從用途分類 從印形分類 從印文分類 邊款的雕刻 印鈕的不同 請你想一想 《筆墨紙硯》 紙 筆 墨 硯 請你想一想 《漢字》 結繩記事 倉頡“造字” 象形字 會意字 六書 甲骨文——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文字 金文——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石鼓文——刻在石頭上的字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請你想一想 《古時候的兒戲》 放爆竹 玩花燈 打鞦韆 放風箏 跳繩 踢毽子 抖空鐘 舞鍾馗 推棗磨 兔兒爺 鬥蟋蟀 溜冰、打雪仗、堆雪人 看耍猴兒 看傀儡戲 跑旱船 兒童音樂會 貨郎 請你想一想 《畫裡的故事》 小朋友們 宋人《折檻圖》 宋人《問喘圖》 李在《圯上授書》 周文矩《蘇李別意圖》 佚名《周處擊蛟圖》 宋人《卞莊子刺虎圖》 梁楷《山陰書箑圖》 李宗謨《蘭亭修禊圖》 金廷標《映雪讀書》 趙孟頫《瓮牖圖》 陳世倌《唐太宗降突厥》 陳世倌《緹縈救父圖》 蔣溥《壽昌尋親圖》 金廷標《蕉葉臨書》 請你想一想 《畫裡的鳥》 小朋友們 宋·徽宗《紅蓼白鵝圖》 宋·崔白《雙喜圖》 宋·王凝《子母雞圖》 宋·李迪《清風雙鶴圖》 宋·李迪《禽浴圖》 宋·黃居寀《山鷓棘雀圖》 宋·李安忠《野卉秋鶉圖》 宋·惠崇《寒林鴛鳥圖》 宋人《竹樹馴雀圖》 宋人《乳鴨圖》 元·王淵《鷹逐畫眉圖》 明·沈周《鳩聲喚雨圖》 明·宣宗《金盆鵓鴿圖》 明·邊文進《春花三喜圖》 明·呂紀《秋鷺芙蓉圖》 明·呂紀《杏花孔雀圖》 明·郭甸《寒鴉宿雁圖》 明·文從簡《水面聞香圖》 請你想一想 |
作者簡介
那志良(1908-1998)滿族,字心如,北京宛平人,學者,原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人稱故宮頭號“活字典”。他從1925年故宮博物院誕生起,經歷了與文物共生死的全部歷程。抗戰期間,他護送上萬箱文物走過大半箇中國,幾乎沒有丟失或損壞的,堪稱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