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 年,劉蓉又把正在長沙參加鄉試的湖南湘陽人郭嵩燾介紹為好友。江忠源是湖南新寧人,1837 年中舉,1844 年赴京會試時,經郭嵩燾介紹認識了做京官的老鄉曾國藩。歐陽兆熊是湖南湘潭人,1840 年曾國藩因病在客棧中遇到了他,得他精心照料,此後二人也就成了好朋友。羅澤南也是湘鄉人,家境貧寒,學問很好,後來作鄉村教師時,曾國荃、曾國華都是他的學生,因此雙方也很知己,但直至曾國藩回湖南辦團練,二人尚未見面,曾國藩僅從別人的書信和議論中,得知這位被人們稱之為“邑中顏淵”的羅的學識與人品。
顏淵(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生於魯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最稱高足,其品德與學業均翹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讚許的弟子。在《論語》中有六處孔子讚揚顏淵的句子。這在孔門和《論語》中也只有顏回一人了。顏淵死時,孔子是悲慟欲絕。
顏淵勤奮好學,不為生活艱苦所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儘管顏淵沒有著述傳世,但他以其習行與品德,為後世儒者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
顏淵問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人。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孔子究竟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語行動都符合禮,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於禮,那么天下就回歸仁道了。(由此看來)實踐仁道要先從自己做起,難道還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道的具體綱目。”孔子說,“不合乎禮的東西不看,不合乎禮的聲音不聽,不合乎禮的話不說,不合乎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遲鈍,請讓我照著您說的這些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