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邊緣革命主要的典型代表饑荒中的農民發明了承包制;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經濟特區吸納外商直接投資,開啟勞動力市場。與國有企業相比,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邊緣力量”的“邊緣革命”。效應
![邊緣革命](/img/3/475/n5GcuM3XxMDN0YTN4EjM0EzM3QTM4QjN0IjMzQTNwAzMxAzLxI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詳細內容
與政府主導的小心翼翼改革形成鮮明對比,由民間邊緣力量所推動的改革首先在農村領域促成了巨大變化,土地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鄉鎮企業建立了初步的農村工業化,農民身份開始轉換,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開始轉移。城市個體經濟由小到大,促進了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為停滯的國營經濟樹立了榜樣。經濟特區的設立和開放,則在更大的範圍內引發了中國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從引進資金、人才、觀念到引進機制,全面推動了改革開放。顯然,邊緣力量所推動的改革,對中國的市場化轉型起到了根本性的影響,帶來的是制度變革和制度創新。中國民間主導的改革,是一個不斷地從邊緣成為主流的過程,是政府主導的改革的源泉。隨著草根的創新性力量日漸顯著,執政黨內部的改革派日漸看到了改革的路徑和方向。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表明邊緣力量終於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脊樑。來自上層的改革被融入到底層改革所開創的經濟活力之中,兩種性質不同的改革最終匯合成一個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